李文忠和朱文正同是朱元璋的亲戚,为什么结局截然不同?
迪丽瓦拉
2024-11-01 14:46:32
0

原标题:李文忠和朱文正同是朱元璋的亲戚,为什么结局截然不同?

在朱元璋的身边,李文忠,他是朱元璋的外甥,朱文正,他是朱元璋的侄子。这两人都曾立下不少战功,但是结局截然不同。

根据顾诚先生的考证,朱文正和李文忠,都是在1354年来到滁阳投靠朱元璋,而且先是朱文正去投奔朱元璋,然后是李文忠再去投奔朱元璋。

根据《御史纪非录》的记录,可以判断,朱文正投奔朱元璋之前,朱元璋在起义军的队伍里举目无亲。所以,朱文正和李文忠相比,应该是朱文正先来投靠朱元璋的。

无论是朱文正,还是李文忠,在来到起义军的队伍后,其实成长都比较快,但是史书对于朱文正多有避讳,因为他后来做的那些事情,再加上他的身份,所以对朱文正的记载,显得模糊。

而对于李文忠,在《明史》里,有专门的列传,所以李文忠的史料更多,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李文忠,我们有更多可以考证的,而朱文正,只能通过一小部分史料,去考证了。

李文忠投奔朱元章后,朱元璋赐予他朱姓,(为了阅读方便,本文用李文忠,因为后来李文忠又恢复了李姓)。

在池州之战,李文忠就立下了战功,作战勇敢,池州之战只是李文忠征战生涯的一个缩影,在后来的一系列战役中,都有李文忠的身影。在和陈友谅与张士诚两方势力的角逐中,李文忠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讨伐张士诚之时,李文忠的任务之一是攻占杭州,以牵制张士诚。

李文忠,朱亮祖率领士兵攻克桐庐,新城,富阳,随后进攻余杭。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对方守城将领是谢五,李文忠是个有勇有谋之人,他答应了谢五,如果他投降,他就留下谢五一命。

谢五也想活下去,于是就真投降了。

后来,李文忠这边的人,劝李文忠杀了谢五,李文忠没有同意。

在攻下杭州后,李文忠下令,擅入民居者死。

一名士兵借了百姓的炊具,这事让李文忠知道后,李文忠为了严肃军纪,最终这名士兵被斩首。

这一战,李文忠大胜,并且获得了很多有生力量,以及粮食。朱元璋也很高兴,李文忠就此进封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而且他又复姓李。

在明朝建立后,李文忠也没有停止征战,他和徐达、常遇春等人,继续在北方作战,他的一生,很多的时间都在征战的路上。

1370年,朱元璋大封天下,封了六公,其中之一就有曹国公李文忠,这也可见朱元璋对于自己这个外甥的器重。

与李文忠相比,朱文正一生中最大的战功,那就是在洪都之战。1363年,陈友谅率领大军进攻洪都。

其实在此之前,朱文正就意识到了洪都城的重要性。于是朱文正对于洪都的城池又加筑了。正是他的这次改建,为1363年艰苦的洪都之战的防御奠定了基础。

整个洪都之战,朱文正的防御部署还是非常全面的,朱文正和陈友谅的两方势力相差悬殊,陈友谅率领的士兵经历了艰苦的攻坚战之后,陈友谅发现很难迅速取得胜利。

于是,陈友谅采取围攻策略,切断了朱文正守军和朱元璋的联系。

幸亏有另一个叫张子明的千户,他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躲开了陈友谅士兵的围追堵截。

后来,张子明站在朱元璋面前,和朱元璋说,江水日涸,陈友谅的巨舟发挥不了优势,只要派兵救援,就能破敌军。

朱元璋最终决定派兵救援洪都,他让张子明给朱文正带话,让他们继续防御,等待救援。

张子明回去的路上,被陈友谅的士兵俘虏,张子明假装答应了帮陈友谅劝降朱文正,但是实际上,却是借着这个机会,告诉了朱文正,援军快来了,请继续坚守。

张子明被盛怒的陈友谅所杀,但是朱文正的将士们,知道了朱元璋会派兵救援洪都,坚守下去的勇气更足了。

后来,朱元璋的援兵到了,洪都之围就此解开,进入了最后的鄱阳湖大战,在鄱阳湖大战里,朱文正还派兵断了陈友谅的饷道。

最终,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取得了胜利,陈友谅结束了他的一生。

朱文正在立下如此巨大的战功后,他居然谋叛降张士诚,这就是他人生的转折,朱元璋对于亲戚,其实还真是挺有耐心,但是谋叛降张士诚,这种事是朱元璋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对于朱文正为什么谋叛降张士诚,其实史料写得并不详细。

上善其言益爱之,使守江西,遂骄淫暴横夺民妇女所用床榻僭以龙凤为餙,又怨上不先封己,前所对上者皆诡辞。上遣人责之,文正慙惧,谋叛降张士诚。

这是《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因为做了那些事情,朱文正害怕被责备,这种害怕之下,于是谋叛降张士诚。

1365年正月,朱文正被免官安置在桐庐。朱文正能免死,宋濂的劝说,发挥了作用。

而李文忠,他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就像前文说的,在明朝建立后,仍然在征战。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结束了他的一生,享年46岁。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因为他的死,给他治病的医生遭了殃,有的医生和他的家人丢了性命。

李文忠和朱文正的人生走向截然不同,还是因为关键时候的选择,但是人生不能重来。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御制纪非录》《顾诚明清史文集(全6册)》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金... 南宋能够长期存在并抵抗外敌,主要是由于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北宋灭亡的动荡时期,南宋没有表现得过于脆...
明代丨唐寅《事茗图》卷高清欣赏 《事茗图》卷 明 唐寅 纸本设色 31.1cm×105.8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引首有文征明题“事...
原创 清...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汉族一直是主流民族,文化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确实存...
原创 诸...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草船借箭”是一个经典且引人入胜的故事。诸葛亮带领草船,冒着曹军的重重威...
原创 夺... 在三国时期的汉末,荆州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关键地区。公元219年,当时担任荆州守将的关羽发起了北伐襄...
原创 吕... 说到吕布,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人人都知道。他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以勇猛无敌的形象深入人心,常常被...
再现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坚守: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撕裂了沈阳的夜空。此后,东北大学被迫流离,转徙北平、西安,成为...
原创 他... 谢富治,这位曾经的开国上将,在生前是荣誉满身、光辉灿烂,但死后却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的生前和死...
原创 温... 温铁军教授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叫“被扒了两层皮”。这听着像是在诉苦,但其实远不止于此。 上世纪90年...
原创 萧... 1973年,在一次整风大会上,萧克将军作了深刻的检讨,他坦言自己一生中有三次站错队。 那么,这三...
原创 1... 1895年,李鸿章捧着刚签署的《马关条约》,眼中满是泪水,站在慈禧面前。他为国家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尊严...
原创 诸...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之后他的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有了诸...
校史上的第一次|第一位来“央音... 1949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是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原创 盘... 众所周知,学历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但在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创下新低的背景下,学历的作用显得有些无力。...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昭这个字通常出现在那些短命的皇帝的谥号中,尤其是在一些朝代末期的君主身上。例如,汉昭帝...
原创 周...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周公瑾——一位风度翩翩、胸怀...
原创 台... 一场在特殊地点的演讲,引发岛内各方关注。郑丽文选在马场町这一见证过往黑暗历史、承载特殊意义之地发声,...
原创 清...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赵...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常胜将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的战绩和声誉几乎无人能及。虽然“常山赵子龙”排...
原创 八... 在东汉末年的三大势力中,曹操麾下的武将力量最为强大。这些武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张辽、张郃、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