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城真的有用?美国教授:害惨了欧洲
迪丽瓦拉
2025-07-23 05:02:17
0

长城是自战国以来各朝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所修筑的以城墙为主体,涵盖城、障、亭、标,横跨华北、西北、华中的古代军事建筑,而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多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举国之力所修建的北长城。

关于中国长城的记载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经过历代的修缮,如今的长城已然是盘踞于中国北部的一座庞然大物,总长度21196.18千米,堪称古代军事工程奇迹。

中国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不仅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更是在两千年多年的中华文明留下厚重的一笔,从古自今围绕长城展开的故事传播甚远,孟姜女哭长城、击石雁鸣、烽火戏诸侯等故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从汉时名声赫赫的匈奴再到之后北方具有较大规模的契丹、东胡等政权,很少有政权能越过长城占据中原,可以说长城的作用在历代来说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对于历史上为数不多成功入关的满族来说,即使清时满族已深受汉族文化影响,长城的作用仍一直饱受质疑,皇太极曾多次越过长城攻打中原,他的后代康熙帝就修缮长城一事说过:"清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年有众多游客去爬长城,人们会惊讶于长城的城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坚固,面对强大矫健的北方铁骑,长城真的有作用吗?

实际上,长城远比人们想象得重要,不仅对中国有影响,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巴菲尔德就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长城害惨了欧洲。

长城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阻拦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最早记载于公元前7、8世纪,诞生于中国中西北部,为了适应其高寒极旱的气候,终年实施严格的集体游动放牧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史书还是人们如今津津乐道的古装剧,北方游牧民族士兵都拥有骁勇善战、体魄强健的标签,令历代以中原为政权的朝代都头疼不已。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一直都是松散的集中性政权,往往一个首领带领他的拥护者自成一个部落分布在草原各处,而南下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抢夺中原丰富的资源,他们会间断性各部落团结起来对边关进行攻击,而且恢复力就如野草一般强大。

然而游牧民族因为其游牧文化及草原恶劣气候的影响,人口数量并不可观,但却有着很强的战斗力。

在北方草原至今仍有"马是战士生命"的说法,北方少数民族有着高超的驯养马匹技术,一个优秀铁骑在平原可以做到日行千里。

长城建造的首要作用便是——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马匹,有了长城的阻拦,北方游牧民族靠马就很难越过了,攻击力最强的马匹被阻拦,即使士兵成功越过了长城,凭借其粗糙的武器和传统人肉搏斗的方式,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武器先进的中原政权进行对抗的并不利。

除了能阻拦北方游牧民族铁骑外,长城还有一个特殊作用——快速传递信息,当在长城上驻守的士兵注意到远处有敌军进犯时就会燃起篝火,军队就能做到快速集合。

北方游牧民族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流动性高,移动速度快,一般作战便是速战速决,在完成攻击后不等中原军队的反应便已逃之夭夭。

而在当时交通并不便利的情况下,信息很难短时间实现互通,也就意味着中原战斗力强的军队可能在敌军将一座边关城市洗劫一空后也没能赶到战场,长城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还能短时间内向更远的城市寻求救援。

面对已经竖起长城、要攻破便要付出更大代价的中原,被中原军队一路逼到中国西北部的一部分北方游牧民族选择了西行维持生活,这也为欧洲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长城给欧洲带来了灾难

在现代人种研究中不难发现,在中亚、西亚、东欧等一部分地区都有中华文明存在的痕迹,而在一些国家历史记载里也有祖先是从遥远的东方迁移来的种族。

拿大部分人所熟悉的匈奴来说,在匈奴与中原长达上千年的争斗中,匈奴主体在东汉末期灭亡了,但其中一部分向西边逃亡,与马扎尔人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匈牙利人。

同样的契丹、突厥也被先后被逼西逃,分别在中亚和东欧形成了现在的蒙古人、土耳其人。回鹘人也在衰败后在中亚形成了现在的维吾尔族人。

这些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西行为欧洲带来了一场"灾难",就如美国教授就长城作用发表的观念:"长城害惨了欧洲。"

欧洲史中突然从东边出现了一群骁勇善战的骑兵,不难猜测这些便是当初北方游牧民族西逃的一部分。

而在这些游牧民族中在世界带来最大影响的分别是匈奴、突厥、蒙古三大族群。

在当时的欧洲正处于混战阶段,这些突然从东方出现的骑兵打得欧洲各国措手不及,毫无抵抗之力,就连当时最强大的罗马帝国也难以招架。

匈奴人的后裔经过数百年的迁移,沿途与各族群的混合使得他们更加强大,在一出现于欧洲的时便战无不胜,快马利箭像一柄长剑直插欧洲各国,日耳曼帝国、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先后被他们攻打,甚至导致了其走向灭亡。

突厥人在被大唐重创后踏上了西行道路,他们在中国史中有着明显的"红发碧眼"的特征,在沉寂三百年后突然崛起于阿拉伯地区,打败了东罗马帝国,建成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这个强极一时的帝国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被迫分裂,阿拉伯人夺回了他们的土地。

说起蒙古族,不免让人想到曾经辉煌非凡的蒙古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相比,蒙古帝国才是那个凌驾于亚非欧的庞然大物,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征服者"。

蒙古族的崛起要从成吉思汗说起,蒙古族认为只要是马蹄踏过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园,他们是三大族群中唯一咆哮着冲向西方的。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蒙古帝国进行了三次西征,迅速将版图扩大到了欧洲,建立了四大汗国,蒙古马头琴的悠扬伴随的是无尽的杀戮席卷欧洲。

"黄祸"在欧洲使得各国统治者胆战心惊,这群马背上的征服者让欧洲人对东方始终抱有忌惮,之后多年都不敢向东进犯,甚至将成吉思汗称为"上帝之鞭"。

蒙古庞大的帝国就如烟花一般转瞬即逝,草原文化中杀戮占了大部分,蒙古人虽善于战斗却没有很好管理的能力,其面积广阔的土地反而成了其没落的加速剂。但蒙古帝国对欧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长城改变了世界格局

这位美国教授名为巴菲尔德,这句话出自他的论文《危险的边境:游牧帝国与中国》,他把欧洲史中突然出现的强大东方骑兵猜测为被长城阻拦南下之路而被迫西行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后裔。

可以说长城的建造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我们不妨大胆猜想若没有长城的阻挡,中国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斗争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便是一方胜利,暂时占领中原,另一方等待时机再次发起战争,民族在这上千年的斗争中逐渐融合,差异慢慢缩小,建立起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的强大国家。

坏的另一种可能便是一方被彻底消灭,一种文明走向灭亡,中华文明可能会在战争中出现断层,而受到长久来冲击最终成功在中原上建立的政权可能也会选择西行以获得更多人口土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地文明不断交流,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长城阻拦了游牧民族的南侵却不能阻挡中西方文明的交融。

马背上的帝国走向没落,欧洲洋船的鸣笛响彻世界,中国有路上的长城,却无抵挡西方列强的"长城",伴随着工业时代的兴起,世界迎来了一次新洗牌。

长城一直以来一直被人们质疑其为秦始皇好大喜功的一个存在,在古代人力物力资源缺乏的情况下,长城的一砖一瓦都需要人工长距离的运输,如此庞大的工程费时费财,让无数百姓不堪其负。

然而如今重新从世界的角度看待长城,显然长城起到了很大作用,长城维护了中原人民的安居乐业的情况下,间接导致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西迁,东方文明正式进入欧洲人的视野,甚至对欧洲从奴隶社会转变为了封建社会有一定作用。

这些来自东方的征服者带来了杀伐和东方文化,不少族群国家在这场征途中被灭,这些也导致了之后欧洲格局发生的变化。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长城从另一方面来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融,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每一种变化都像蝴蝶效应一般,世界的格局也在这时发生了变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中华少年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每次看到近代史,我国无数英雄遭到日本的侵略时,都会义...
原创 兵... 迄今为止,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众多历史朝代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工艺文化,在经过考古学界挖掘后...
原创 朱... 从秦朝开始,如何有效地治理国家就成为了每一个朝代统治者最为头疼的问题。有的皇帝积极改革制度,接纳贤才...
原创 牛... 对于夏王朝的出现,中国传统史书的解释说这是三个部落首领相互之间禅让的结果,在尧舜禹之间进行,这种高风...
原创 清... 前言: 1957年2月4日上午,春节刚过,一位中等身材的青年妇女敲开抚顺市河北区人民法院院长办公室的...
原创 曾... 官场上什么人最容易获得升迁?这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有学识有能力的...
【清澈的爱】从生活圈到朋友圈,... 中新网北京10月2日电(记者 邵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如果透过历史的长河回望这75年...
原创 红... 胡雪岩是晚清历史上最著名的红顶商人,没有之一。所谓“红顶商人”,也就是拥有品级的官商,正是这个官商的...
原创 都... 导读:得中原者得天下只是一种说法但是不绝对,而且历史上很少出现的在中原建立的政权最后统一天下的。通常...
原创 二...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二战时的日本为什么敢占领香港却不敢侵略澳门?萨沙问答...
原创 韩... 引言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祭李侍郎文》之中有这样一段话“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
原创 拒... 民国,是女性开始觉醒的时代,也是才女辈出的时代。林徽因、丁玲、萧红、冰心等人是那个时代,最出类拔萃的...
“考古经济学”专题学术研讨会在... 9月28日,“中华万年文化挖掘暨甑皮岩土地文化资源与考古二重性调研交流会”在桂林成功举办。会议由民盟...
原创 朝... 在朝鲜战场上,韩国军队有一项技能,是所有军队都无法匹敌的存在,他们靠着这项技能,可谓是如鱼得水,吃最...
原创 伊... 在历史的浩渺画卷中,伊朗王后索拉娅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绝世的容颜和独特的魅力,留下了浓墨重彩且令...
原创 赤...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闻名于后世,我们小学课文里面还有这场战争的描述,它被称为三足鼎立的转折点,从此曹操...
原创 赵... 前言 自秦朝一统天下,建立王朝之后,朝代就不断的交替更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任谁都拦不住。在历...
【读方志 游中国】打卡榆林 旧石器时代,河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距今约4300年的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以“中国文明的...
原创 镇...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个巨大的青铜鼎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后母戊鼎。原来名叫“司母戊鼎”,2011年...
原创 谈... 隆裕太后,全名叶赫那拉·静芬,她是慈禧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慈禧的侄女。慈禧为了延续娘家叶赫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