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布
话说,在我国的三国时期,对于各个武装势力来说,能否有一个会出谋划策、排兵布阵的军师,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整个军队来说,能否让统帅下达合理的作战命令,战略布局,赏识、重用人才,这些都需要让军师来帮着参谋。
军师作为一个军队最顶尖的参谋,一定会令很多朋友们感到好奇。无论是在外交方面还是在排兵布阵方面,军师所提出来的方案,大都都会让集团统帅感到放心,可见其地位着实不一般。这也是为何在三国时期各个势力都急于抢占人才的原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时期曹操可称为一代枭雄,他对于人才的渴望更是令人赞叹,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更能体现出曹操的求贤若渴,也正是应为这样,他才能做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因此,曹操能够统一北方不无原因,一是拥有彪悍的硬件(军事经济),二是拥有强悍的软件(人才智囊团)。刘备相较于曹操,在这个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刘备曾招揽过一位大军事,徐庶徐元植,可结果还是被曹操给“诓骗”到他的阵营中了。
不过,在徐庶离开刘备之前,向其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又通过了一些“手段”,将诸葛亮收到麾下,在后再,还捎带了庞统入伙。
司马徽曾这样告诫过刘备:“卧龙、凤雏二者,得一便可安天下”。可是,此时刘备集团虽然武有刘关张,但整体实力还依然很弱小。但自得到卧龙凤雏后,其势力的战略规划却已然成熟,刘备能有卧龙、凤雏二位绝世大才辅助,可以说真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在当时的“谋士圈”中,非常流行这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则天下可安”!虽然此话是小说中的夸赞之词,但说的也确实很有道理。纵观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蜀汉,此言名副其实。
可惜的是,后来在刘备征讨西川时,“凤雏”庞统不幸陨落在落凤坡,这也为刘备集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后,刘备集团的智囊团也就只剩诸葛亮一人在那里苦苦支持,弹精竭虑,任劳任怨的一生,换来了蜀汉的江山,可是,在大形势下,诸葛亮一人依旧无法扭转蜀汉后期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
没有能者带头,蜀汉在面对外忧内患时,只能不断妥协,也正是因为缺少能人,才致使几次绝好的出击机会因各种原因而“中道崩殂”。看来,在“大趋势”下,诸葛亮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来匡扶整个汉室,真是千难万难。
在前文中说道:“卧龙、凤雏二者,得一便可安天下”,但是,在这句话后还有句。是这样说的:“子初、孝直若亡一人,汉室则难兴矣!”可能大家对于这半句话的理解不是那样明白,其实翻译过来就是蜀汉政权中的刘巴赫法正两个人要是有一个人牺牲,则匡扶汉室则是一句空话。
对三国史比较熟悉的朋友们都知道,子初就是刘巴,刘巴是蜀汉掌管押运粮草的重臣,直接负责三军的后勤与补给,掌控着蜀汉军队的命脉。刘巴这个人为人忠厚老实,在做事方面也很认真负责,可以说刘巴能担任此要职,绝对是刘备与诸葛亮“精挑细选”的绝对嫡系。不仅如此,刘巴在整个蜀汉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可是,就是这样的第一个靠谱的人,最后却遭奸人陷害(诸葛亮出征时期),阿斗就将其罢免了。
自从刘巴被罢黜,蜀汉三军粮草管理权就完全落入到别人的手里了,因此舞弊徇私、变相贪污的事情屡见不鲜,蜀汉内部蛀虫四起。
第二个人则是孝直,也就是法正,法正掌管人事任免以及刑法,可以说是手握重权。法正主要负责对蜀汉官吏的各种监督,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纪委。
法正为人刚正不阿,公正严明,对待任何人,无论职位高低都一律公平对待。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得罪了不少的权贵,后遭到小人陷害被降级处理,蜀汉集团也就少了一个公正无私的“督查”。
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也都知道,这部经典小说是罗贯中加工史料改编而成的,虽然有很多情节都是杜撰而成,不过他所使用的那些艺术表现手法着实反映出各个势力集团对于人才渴望以及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顶尖儿的高端人才,所发挥的作用往往能够决定一个集团的强弱兴衰。
蜀汉集团到了后期人才极度匮乏,是没落的主要原因,否则,也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名句。
罗贯中在原著中多次描写,像诸葛亮这样“近似妖”的智多星都无法一人撑起整个蜀汉,这也是感叹“集体人才”对于整个集团势力的重要性。
本文参考资料:《品三国》,《白话三国志》,《三国演义》,《三国志·蜀书》,《百度百科相关词条——三国演义,诸葛亮,庞统,刘巴,法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