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德国陈兵320万,苏德战争一触即发,但苏联的想法却依旧天真无邪
迪丽瓦拉
2025-07-23 16:33:29
0

为了向苏联发起致命的一击,德国在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后,便开始向德苏边境调遣重兵,先后有3206000人的部队进入到包括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东普鲁士以及芬兰境内。

就在德军对这些占领地区和仆从国进行部署时,苏联却依旧不认为德国会对其展开进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德国人的戏码做得太足

在当时欧洲各国的大背景下,德国和苏联早有嫌隙,必有一战是公开的秘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也仅仅是缓兵之计。

一方面,德国需要稳住东方大国苏联,防止其在向西欧进攻的同时被苏联在背后捅刀,苏联也要利用互不侵犯条约所争取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

但显然德国准备的戏码做得更好,包括向两国边境运送军队和物资,联络东南欧各小国和芬兰共同出兵,加速训练军队、制造装备和舆论欺骗等等。

为了让苏联人相信德国将重兵调到东部边境不是针对苏联,德国不惜上下一致采取各种宣传手段麻痹苏联,比如军队东调是为了让英国人认为德国准备在东部边境大干一场而放松警惕。

总之,德国利用一切欺骗手段反而让苏联放松了警惕。

而苏联虽然也在进行一些战争准备,比如积极将兵力部署在西部边境地区,重工业基地也都迁到了后方,以免在战争中遭受打击。

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德国进攻自己,苏联几乎得罪了周边所有邻国来建立所谓的东方阵线,这让芬兰,罗马尼亚,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苦不堪言,至此,苏联西部的边境线向前推进了几百公里,增大了战争爆发的缓冲空间,但总体来讲苏联对战争来临的预判依旧要慢上半拍。

可以说斯大林并不是一个天真的人,反而是一个手段狠辣、善于运用铁腕治国的人,在他的手上苏联发展很快,其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军事工业也突飞猛进,当战争爆发时苏联西部边境地区的重型装备是德国的4到5倍,所以说这样一个大国领袖说其天真无邪显然不对。

但在德国准备进攻苏联之前,斯大林和苏联却偏偏犯了天真无邪的错误。

苏联的错误认知

具体原因是因为斯大林始终认为德国在彻底拿下英国之前不会对苏联这个朋友动手,也不愿相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刚刚签订不到两年便会爆发战争。

此时的苏联依旧不想刺激德国而拿德国当作朋友,在很多重要场合和会见德国武官的时候,斯大林都愿意去营造两国和谐的气氛避免战争的到来,反而希望德国能够继续进攻英国。

其实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以英法为首的集团一直希望德国能够向东方进攻,而苏联却愿意和德国称兄道弟,希望他能向西边进攻,在这两种观点作用之下德国一时之间居然能够两面受益,既能让英法在自己向其他国家提出领土要求时采取中立的态度,也能让苏联在自己向西欧进攻时为其提供各种物资支援。

这种思维即使到了1941年,苏联也依旧希望德国能继续进攻英国,所以当1941年6月22日即将到来前,就算各种情报都在显示德国马上就要动手,甚至包括德苏边界驻扎的德军士兵直接跑过来汇报德军准备进攻的消息。

斯大林依旧不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他认为这都是英国人制造的阴谋,是假情报,一定是他们在挑拨离间,好让苏联故意认为德国要向其开战,以减轻英国独自面对德国的压力。

殊不知此时的德国已经在苏德边境陈兵320万大军,再加上仆从国的军队,总数达到190个师,550万部队的规模。

当进攻时间来临时五百多万大军分兵三路杀向苏联境内,直到此时苏联才如梦方醒,原来德国准备进攻的消息都是真的,可黑暗的时刻却已经来临了!

一张图看懂德国进攻苏联的详细计划,详细到打下莫斯科之后的步骤

一场遭遇战志愿军险象环生,15分钟激战,116师3号人物险些牺牲

清军辛亥革命最大一战旧照,若成功大清继续,若失败大清寿终正寝

为何波兰复国后不知收敛还4次作死?有些事德国、苏联真忍不了!

为什么美国人认为韩军有值得信赖的战斗力,可以单独对付中国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中华少年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每次看到近代史,我国无数英雄遭到日本的侵略时,都会义...
原创 兵... 迄今为止,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众多历史朝代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工艺文化,在经过考古学界挖掘后...
原创 朱... 从秦朝开始,如何有效地治理国家就成为了每一个朝代统治者最为头疼的问题。有的皇帝积极改革制度,接纳贤才...
原创 牛... 对于夏王朝的出现,中国传统史书的解释说这是三个部落首领相互之间禅让的结果,在尧舜禹之间进行,这种高风...
原创 清... 前言: 1957年2月4日上午,春节刚过,一位中等身材的青年妇女敲开抚顺市河北区人民法院院长办公室的...
原创 曾... 官场上什么人最容易获得升迁?这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有学识有能力的...
【清澈的爱】从生活圈到朋友圈,... 中新网北京10月2日电(记者 邵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如果透过历史的长河回望这75年...
原创 红... 胡雪岩是晚清历史上最著名的红顶商人,没有之一。所谓“红顶商人”,也就是拥有品级的官商,正是这个官商的...
原创 都... 导读:得中原者得天下只是一种说法但是不绝对,而且历史上很少出现的在中原建立的政权最后统一天下的。通常...
原创 二...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二战时的日本为什么敢占领香港却不敢侵略澳门?萨沙问答...
原创 韩... 引言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祭李侍郎文》之中有这样一段话“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
原创 拒... 民国,是女性开始觉醒的时代,也是才女辈出的时代。林徽因、丁玲、萧红、冰心等人是那个时代,最出类拔萃的...
“考古经济学”专题学术研讨会在... 9月28日,“中华万年文化挖掘暨甑皮岩土地文化资源与考古二重性调研交流会”在桂林成功举办。会议由民盟...
原创 朝... 在朝鲜战场上,韩国军队有一项技能,是所有军队都无法匹敌的存在,他们靠着这项技能,可谓是如鱼得水,吃最...
原创 伊... 在历史的浩渺画卷中,伊朗王后索拉娅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绝世的容颜和独特的魅力,留下了浓墨重彩且令...
原创 赤...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闻名于后世,我们小学课文里面还有这场战争的描述,它被称为三足鼎立的转折点,从此曹操...
原创 赵... 前言 自秦朝一统天下,建立王朝之后,朝代就不断的交替更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任谁都拦不住。在历...
【读方志 游中国】打卡榆林 旧石器时代,河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距今约4300年的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以“中国文明的...
原创 镇...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个巨大的青铜鼎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后母戊鼎。原来名叫“司母戊鼎”,2011年...
原创 谈... 隆裕太后,全名叶赫那拉·静芬,她是慈禧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慈禧的侄女。慈禧为了延续娘家叶赫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