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农民挖出长平之战尸骨坑,白起真的活埋40万赵军?专家:史书错了
迪丽瓦拉
2025-07-24 01:32:52
0

1995年5月,山西省高平市的永录村,一对叫做李珠孩、李有金的父子,正干劲十足地翻修自家刚承包下来的土地,然而他们的干劲却连一个小时都没坚持下来。因为这爷俩刚挖了一尺土,就震惊地发现,这地里怎么会有肢体残缺的骸骨?

本来李家父子也可以假装自己看不见,然而这地上的坑越挖越大,骸骨也是越挖越多,层层叠叠,惨不忍睹。

一年后,考古队递交了考古报告,认为永录村的“尸骨坑”,应当是长平之战后,被秦军坑杀的赵国士卒的尸骸。这个消息一出,可谓是举国哗然。

根据通俗历史读物的记载,长平之战中,秦军主将白起以“活埋”的方式处决了45万赵国俘虏。如此夸张的数字,一直都让很多人质疑: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是真的吗?白起究竟有没有杀死45万人?这45万人真的是活埋掉的吗?

有一说一,质疑长平之战,其实不算什么事。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都有“疑古”的思潮,认为史书上的记载都是伪史,看谁都是假的。

但根据历代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考证,中国的史书还是比较靠谱的,论准确率基本都差不离,即使细枝末节有问题,也不影响大致情况。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基本都不买“疑古者”的账了。

但对于长平之战的质疑,不少人还是以理解为主。因为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别说45万人,就算是45万头牲口,想活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

再说,要活埋,首先得挖坑,挖个能容纳45万人的大坑,不管是挖一个还是挖几个,都得挖到猴年马月去。况且,这45万的降卒中,怎么可能会有不反抗的人呢?即使有百分之一的人造反,都是个巨大的麻烦了。

不过,在永录尸骨坑被发现之前,史学界对于“活埋”说也不是完全没有质疑的。因为记载长平之战的《史记》里,并没有直接用“活埋”二字,用词其实是“坑杀”。而史学家主要质疑的,就是这个“坑”字。

坑杀,乍一看很好理解,扔进坑里杀了,这不是活埋是什么?但是字是死的,字义是活的,“坑”字有很多其他的意思,也能解释得通。

比如说,“坑”如果仅当做名词来使用的话,那可以理解成杀完人之后,扔尸体的土坑。

而如果把“坑”当做欺骗、损害的意思来解释的话,“坑杀”也可以理解成“骗杀”。这种解释合情合理,毕竟白起杀死的赵兵是投降了的,人家放下武器了,就是为了图个活路,你还把对方杀了,这不是欺骗是什么?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个“坑杀”的“坑”字,其实通“阬(音通坑)字”。“阬”指的是一种高大的门楼,专家们认为,“阬杀”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古代修“京观”的举动。所谓修“京观”,就是战争获胜之后,将敌人的遗体堆叠得高高的,并夯固结实,以炫耀自己的武功。

这种堆叠遗体的行为,与“阬”字也有共通之处,因此,“坑杀”也能作“阬杀”解释。

总而言之,以上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总结下来的话就是一条,那就是坑杀不能当做“活埋”来解释。

但在这之前,史学家们无论再怎么质疑,到底都是在拿着书本吵架。而现在,长平之战的尸骨坑已经出土了,史学家们大喜过望,立刻前去考察了起来。

而考察的结果,也基本坐实了专家们认为“坑杀不是活埋”的说法。

根据考古报告,永录尸骨坑内一共发现有130具骸骨,其尸骨的完好情况,可谓是惨不忍睹,极其杂乱,有的身首分离,有的挨了刀伤,有的身上有明显的钝器、石块击打过的痕迹。

而伴随着尸骨一同出土的,还有不少古代钱币和青铜箭簇,甚至有些箭头已经深深地嵌入了骨头中。专家们将这些伤痕累累的尸骨逐一进行鉴定后发现,只有一具尸骨是完整的,换句话说就是被活埋窒息而亡,其他的尸骨都受到过致命伤。

根据记载,秦国的军功制度,以敌人的首级来记功,砍的脑袋越多当地官越大,而永录尸骨坑里的骸骨,虽然一看就是死于兵刃,但是有脑袋有躯干,可见这些军人并非战死沙场,而应该是被杀死的俘虏。

同时,地质学家考察了一下永录尸骨坑的地形,发现这个坑并不是一个人工挖出来的大坑,而是一个天然低洼凹地。

综上所述,专家们得出了结论,长平之战中,赵军俘虏并不是被活埋的,而是被集体处决后,就地丢入低洼之处,然而看到这里,可能有不少人会追问第二个问题:不是只发现了130人的尸骨坑吗?既然如此,为什么都说长平之战活埋了45万赵兵呢?

毕竟45万这个数字,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都极其夸张和可怕。要知道,苏德战争前半程,德军在基辅围歼战中,也不过是俘虏了60万苏军,各位可以想想苏联是什么体量,而战国时期的赵国又是什么体量。

战国时期的各国人口,中国历史书上没有什么记载。但根据估算,赵国的总人口可能也只有300万左右,也就一个秦皇岛那么多。而要知道,一个国家人口的组成,无非是妇女、儿童、老人和男丁四大类。

结果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人口直接没了六分之一,而且还都是极其宝贵的青壮年男性。这对于赵国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

但诡异的是,从史料来看,赵国虽然受到的打击极其严重,长平之战后被秦国直接打到了首都邯郸,但是仍然有余力收拾趁火打劫的燕国,而且在赵孝成王统治末期,赵国的处境似乎也没有极其窘迫。

当时的赵国不但能打退几次秦军的进攻,而且在六国之中也有很高的影响力,用韩非子的话说,赵国已经是“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国力不说完全恢复,也至少能在六国之中横着走了。

所以,很多人质疑,赵国真的被屠杀了45万青壮年男丁吗?

关于这个问题,学界也一直在讨论。简单来说,司马迁虽然在《史记》中的《白起王翦列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明确表示,赵国被坑杀45万人,但是他在其他的传记中,对于赵国损失的兵力,却描述的模棱两可。

比如《秦本纪》和《赵世家》中,记载的赵国损失是四十余万。而《白起列传》中,白起口述的是“数十万”。而且司马迁对于这四十多万人的定性也不一样,有的说是一共阵亡了40多万,也有的说是被坑杀了40多万。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混乱的情况,史学家们普遍的解释是,这“45万”和“40万”之间5万人的差值,应当是赵国的作战部队,而剩下的40万,则应该是赵国动员的后勤部队,甚至有可能是当地协助赵国的居民。

毕竟,45万的作战部队,这个数字放在古代实在太让人匪夷所思了,5万则差不多比较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情况。而后勤工作并不是只能让青壮年劳动力去干,一些中年人也可以去处理,甚至都可以征发长平当地的居民去做。因此,即使这些后勤部队被诛杀殆尽,赵国也有缓过劲来的可能。

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咬死就是40万,而不是更少的人数呢?

原因很简单,首先,根据司马迁的自述,他祖先曾经参与过长平之战。而且,司马迁生活的时期距离长平之战,也并不算非常遥远,长平之战是前260年时期发生的,司马迁的生年可能是前145年或前135年,相差也就一个多世纪,看当时的历史相当于咱们看待晚清。有不少亲历者的儿子和孙子还活着。司马迁写史记时游历天下,能接触的信息源,其实可信度很高。

其次,高平作为长平之战的主战场,并不是只有1995年出现了尸骨坑。事实上,历朝历代,高平地区挖出尸骨的情况就从没有断绝过。

我们前面提到过,秦军对于赵军尸骨是没什么掩埋措施的。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尸骨大都被风沙遮盖起来,但一旦出现暴雨冲刷的情况,长平之战的累累白骨就会立刻出现在众人面前。当地县志对这种景象的描述是“露骸千步,积血三尺,地名煞谷”。当地居民也为此饱受了千年的烦恼,至今高平地区都有一道叫做“白起肉”的菜,以表达他们对白起的怨恨。

唐朝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出巡,就在高平当地得知了长平之战的遗骨,仍然动不动就会裸露在地面之上,因此特地下令将这些遗骨掩埋,还建了一座“骷髅庙”,命名了一处“省冤谷”,以超度这些千年前的亡魂。

到了宋金两朝,高平地区又出现了大量的遗骨裸露情况,高平县令王庭直为了平息民众的恐慌情绪,再次举行了官方的祭祀仪式。

而在明朝,无论是大军师刘伯温,还是大学者李梦阳,也都在高平写诗悼念过,在长平之战中死难的赵军。根据他们诗中的描述,长平之战遗址不但能看见赵军遗骨,甚至连那些杀死他们的青铜箭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事实上,1995年的永录尸骨坑,也不是当地对于长平之战的唯一发现。建国之后的高平,因为修路、盖房等工程建设的原因,可以说,每年都会挖掘出赵军遗骨。只是1995年的这次,是第一次引起全国关注的官方报道罢了。

2011年的时候,考古队们还在永录村不远处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尸骨坑,面积相当于1995年尸骨坑的四倍,只是考古队已经见了太多的这种景象,小规模采集取样后就把尸骨坑回填了。

可以说,在高平地区,不管当地人对土地做任何的开发举动,都能时不时地找到赵军的骸骨。它们搬之不尽,挖之不绝,两千年来,一贯如此。

最后,史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使“45万”并非长平之战中遇难赵军的精确数字,但通过长平动不动挖出骸骨的情况来看,遇害赵军的数量与“45万”也应该是同一个数量级的。换句话说,可能是二十万,也可能是三十万,但绝不可能像一些人质疑的那样只有几千、几万。

古时的高平人,因为对于鬼神的敬畏,总是认为这些骸骨夹杂着震惊和恐慌的复杂情绪,时刻将它们认为是不祥的征兆。而如今的高平人,早已习惯了赵军骸骨的存在,心境平和地与它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之上。而考古学家虽然无法拯救这些即使投降,也无法免于一死的赵卒们,但却通过严谨的考证,还原了他们的真实死因,想来这一切,应该足以让这些两千年前的冤魂们得到安息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齐... 齐国和鲁国,是两个并行于山东大地上的诸侯国。早在周朝建立以后,这两个诸侯国便已经存在了。 只不过不同...
原创 明... 在封建王朝时期,战争一般都是举行得比较频繁的,那么在明代这样的现象,自然也不会例外。明代的兵器库中,...
原创 关... 一手捋长须,一手执《春秋》,关羽这一形象深入人心,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关羽为什么喜欢读《...
原创 石... 我在军队工作了二十六年,所做的事情很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都淡忘了。但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新,终生难忘。这...
原创 1... 各大姓氏“首席”名将代表: 1、李氏,李牧排行首位。天下名将,“李氏”最多,非要排第一,李牧可以接过...
原创 三... 关羽上限值非常高,下限值几乎低到超一流,张飞觉得全季巅峰之时,刚出来大概还没跟大师对战经历,受到吕布...
原创 真... 真实的慈禧太后非常强硬,为何大清还向西方投降呢?大清的妥协是被列强用炮打开的无奈!看看吧! 在我国绚...
原创 历... 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我们却能越来越感受到局限性,而在过去,古人也往往只能将不能理解的事物,寄托于神...
原创 “... 大家平时是怎样称呼自己的父亲呢? 现代社会之中,其实很少人称父亲,因为父亲这一称呼在现代人眼中看来太...
原创 2... 到了新疆后,穆铁柱心想自己总算有“用武之地”了,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开始安排穆铁柱锄地,但是锄头...
原创 三... 也许是受《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影响,我们的目光主要都是聚集在曹魏、刘蜀、孙吴等几个势力之上,而往往忽略...
原创 朱... 蓝玉,明朝开国著名将领,大将常遇春的小舅子。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终于踏平了其他诸侯,将元朝...
原创 身... 三国纷争,不仅三方各有雄主,也为众多武将谋士提供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其中若论武将,曹魏麾下八虎将,...
301处!西藏最新发现 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第二阶段工作进入年底冲刺期,目前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18个县(区)...
原创 明... 明朝灭亡的原因众多,社会各种观点多元。大概可以分为:社会体制、财政崩溃、天灾人祸、李自成内乱等。总之...
原创 正...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魏延的军事生涯也随之结束,并且,他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不久之后,他便被杨仪擒杀...
原创 第... 1941年苏德数百万大军共襄盛举,进行物理切磋的初期阶段,苏军兵败如山倒,小胡子做出了先在南线拿下基...
原创 锦...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25万人进攻的矛头指向锦州城。作战计划为:3纵司令员韩先楚指挥2、3、8...
一本护照,翻开华侨领袖的传奇人... “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日前在北京开展。在展览中,陈嘉庚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参与...
原创 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谥号是生者或逝者平生行为、品德、成就等的总结和评价。其中,殇是一种谥号,多用于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