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再一次被发掘出来,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自强历史上的一个不朽篇章。可是,大家都将目光聚焦于,英雄的无畏,民族的自豪上,反而忽略了很多小细节。
孤军营的营地在哪?四行仓库在哪?为了抗日,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之外,他们靠什么营生,军队的给养是从哪里来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说一说,其中的一些小细节。
这支军队,为何成为孤军!
1937年8月,日本的侵略步伐,抵达上海,13日淞沪抗战正式爆发,经过一段时间的激战之后,按照上级指示,这支部队转攻为守,两个月时间,让日本军队,未能越过雷池一步。
10月26日,日本突破防线,上海闸北,江湾等地区,后路全部被日本切断,从战略上来说,上海已经守无可守,国民党军队,立即下令国军忍痛撤退。
在这个过程中,以谢晋元为首的部队,留守闸北四行仓库,继续担任断后工作。
大部队全部撤退之后,这支部队将全部的军备物资,全部转移到四行仓库,布置真滴,构筑工事,准备死守。
四行仓库,地理位置十分的特殊,一面是苏州河,其他三面都已经是日本人的地盘,可谓是三面环敌,国民党军队的根本无法支援,物资补给也运不进来,让断后的部队,彻底的成为“孤军”。
大家都知道,这支部队,坚持了很久,物资给养是如何得来呢!
孤军处于的环境,极端困苦,但是仍然保持生机勃勃的气势,并没有因为战局不利,给养断绝产生悲伤的情绪。闲暇之时,甚至还能分批,打篮球陶冶情操。
在这期间,日本对其也十分的敬佩,多次诱降,只要改变部队的番号,就可以移除驻地,扩编为师,所有人自动晋升一级,民族大义之下,没有任何人屈服。
孤军营的驻扎地,位于租借之内,可谓是孤岛中的孤岛,为了不做“阶下囚”,众人们开始生产自救。
在这这里生产了很多的小产品,比如竹器,肥皂、毛巾,袜子,一律以“孤军”为商标,深的爱国人士的喜爱,这些产品几乎就是孤军唯一的经济来源。
就这样,这一批“先辈”,靠着自己的双手,熬过了四年艰难的岁月。
在抵抗日本战争期间,孤军也曾向外界求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业救亡会,文化届救亡协会,周边广大的居民,都想方设法,为孤军筹集物资,有能力的用卡车运输,能力小的随身携带,甚至隔着苏州河,投掷到军营之中。
很多的志愿者,挨家挨户,募集物资,很多的居民,自发发起绝食一天,将省下来的粮食,全部救济孤军,当时有一个盛况,在苏州河南边的马路上,堆积着大量的面包,大饼,牛奶,水果,盐、火柴,香烟、罐头等生活用品,可谓是堆积如山。
为了表示崇高的敬意,上海市商会派女童子军杨慧敏,冒险进入四行仓库,给孤军送去了一面新制的国旗。这面国旗,矗立在四行仓库的顶端,与日本国旗遥遥相望。
苏州河的南岸,驻扎了一批英军,被中国士兵感动,经常私底下送一些面包,甚至专门拆除了所有的铁丝网,为孤军提供一个后路。
并多次派人劝说谢晋元,只要解散武装,全部的人就可以进入租届,并作出保证,可以让孤军所有成员,安全的撤离。然而,所有的好心,都被拒绝,谢晋元的回复也很简单:宁愿战死于中国的土地上,也不愿意在租界内苟且偷生。
最后结果很悲壮,孤军日本驻守,期盼胜利的到来,然而太平洋真正爆发之后,日本丧心病狂,拿下四平仓库,演绎出“八百壮士”的伟迹,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孤军士兵,被日本拘禁,送到各地充当苦力,有的去了日本,有得到了南洋,能够坚持到抗战胜利之人,幸存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