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齐国和鲁国,一个田氏代齐,一个一脉而终,到底哪个治国理念好
迪丽瓦拉
2025-07-24 09:04:06
0

齐国和鲁国,是两个并行于山东大地上的诸侯国。早在周朝建立以后,这两个诸侯国便已经存在了。

只不过不同的是,齐国最初的国君,是姜子牙以及他的后人。后来齐国大夫田和取代齐康公,成为齐国国君,自此姜子牙一脉断绝。

而同时期的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此后鲁国一直都是伯禽的后代继承国君之位,直到楚考烈王灭鲁为止。

齐国讲究任人唯贤,所以寒士也可以当政。

1、姜太公讲究不拘一格降人才。姜太公治理齐国的理念,和周公旦是有区别的。姜太公认为,只要这个人贤明而且有才能,那么就可以任用。

可是周公旦却觉得这么一来,后世一定会有臣子叛乱,取代姜氏一族的统治。果不其然,这件事还是被周公旦给言中了。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淮南子,齐俗训》

不过姜太公的治国理念,本身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从大局的角度来说,用贤能之人可以很好治理国家,毕竟这些人能力强,品德高尚。

所以齐国一直以来都是诸侯国中的翘楚,这跟当初姜太公制定的治国方略是有很大关系的。

2、田和的祖先,是陈国逃亡来齐国的。姜太公的后人们,秉持着这种治国理念,不光是任用国内的人才,只要是流亡前来的人才,国君们也会重用。

田和的祖先陈完,本身是陈国人。齐桓公时期,陈宣公担忧太子御寇和公子完密谋造反,所以就杀掉了太子御寇,结果公子完担心祸及自己,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是一位明君,他发现潜逃过来的陈完是个人才,立刻就打算封他为卿。陈完哪里懂得齐国的治国之道,他认为自己是外逃前来的人,不应该封如此高官,所以拒绝不接受。齐桓公为此就将他封为工正之官。

此后老陈家一直都在齐国做官,而且是越做越高,逐渐成为了齐国的大家族。陈完的八世孙田和,在时机成熟以后,便取代了齐康公,成为了齐国国君,依旧沿用齐国的国号。

3、百家争鸣的雏形,应该就是齐国的任人唯贤。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地的人才都可以前往其他国家做官。可以说当时的春秋战国和现在的欧洲非常类似。

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最初诸侯国之间,人才是不能随意流通的。很多人才宁可烂在家里,都不会到其他国家去效力。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退秦师》

比如我们十分熟悉的浊之武退秦师里的浊之武,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人才,可是他一辈子没有得到郑伯的重用,他也没有去其他国家施展抱负。到了晚年才被郑伯想起来,实在是可惜了。

而齐桓公时代,外国人才可以随意进入齐国效力,陈完是一个例子,管仲也是一个例子。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成为了春秋第一霸主。

鲁国讲究任人唯亲,国家是本国贵族的资源。

1、周公旦讲究尊尊亲亲。鲁国的开国之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旦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要做到两点,上能够尊奉周天子,下能够任用亲戚。

对周天子的尊奉,这是周公旦首先要求要做到的。为此鲁国完全保存了周礼,是周礼实行延续最好的一个诸侯国。

任用亲戚,这也是周公旦的施政理论。因为周公旦认为,只有诸侯王的亲戚,才会考虑诸侯王家族的利益。

所以鲁国的贵族基本上垄断了官场,至少所有实权,都在鲁国贵族手里。即使发生了暴动政变,继承鲁国国君之人,一定也是上一任鲁国国君的亲戚。

这样一来鲁国的确能够一脉相承了,可是同时也会逐渐走向衰败,毕竟贵族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治国。

2、周公旦家族,世代掌握着周王室的权力。我们常常听说一句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讲的就是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时期,能够尽心尽力地招揽人才。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周公旦辅成王背后还有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周公旦成为了权倾朝野的权臣。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史记》

不光周公旦如此,周公旦的后世子孙和召公奭的后世子孙世世代代都掌握着周朝的政权。他们虽然不篡位,可是俨然已经成为了周王室最大的威胁。

不能排除子孙后代中有一些比较垃圾的货色,所以周王室是越混越惨,到了春秋时期逐渐降低地位,缩小地盘,到了战国时期,甚至被灭了。

3、任人唯亲,显然不是治国之道。从后世的治国经验来看,你是人才,你的子孙后代真的未必就是人才,烂泥扶不上墙的有一大把。

两汉时期,为了选取人才,采用举孝廉的方式。结果这种方式依旧成为了贵族集团垄断官场的工具,因为举孝廉的权力在贵族手里,有多少贵族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做官呢?

为此汉王朝其实看似强悍,后期衰败起来非常快。曹操当政以后,唯才是举,终于在短时间内遏制了这一歪风邪气。

可是没多久,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曹操去世后,曹丕采取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选官权力再次落在了贵族手里,这是皇权向贵族低头的表现。所以曹魏衰败起来也很快。

总结:齐国治国之道,显然要胜过鲁国。

对君王家族来说,鲁国一脉相承,当然是比齐国要好。毕竟在鲁国,君王家族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可是与此同时鲁国必须要承担国家逐渐衰败的事实,因为他们的治国方式和齐国相比较起来,真的是落后太多了。

任人唯亲只会让鲁国逐渐走向灭亡,而唯才是举必然会让齐国越来越强。即使齐国换了一个姓氏的国君,但是齐国的整个国家体制依旧没有变。

也就是说唯才是举对百姓,对整个齐国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为了某一小撮人的利益,就要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孰强孰弱,难道不是一眼就能看得清楚的事情吗?

参考资料:

《战国策》

《淮南子》

《史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在二战战场上,德国和日本是最主要的侵略者。德国在欧洲战场,日本则在亚洲战场,双方都以一国之力侵略各个...
原创 炸...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出生于1835年,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她以其独特的政治才能和野心,在清朝...
原创 李... 说实在的,李渊驾崩前留给李世民比较著名的“遗言”,那真的是“无迹可寻”,因为李渊去世的时候,李世民极...
原创 曹... 正始十年( 249年) , 曹魏重臣司马懿出其不意的发动政变,控制了都城洛阳。而手握天子的大将军曹爽...
原创 人... 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和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在许多方面被认为是一个奇迹。发展至今,人民大会堂已经成为了中...
原创 东... 东晋时期的著名爱国将领祖父生于北方的一个官僚大家族,祖辈世世代代担任高官,俸禄两千石。西晋“八王起义...
原创 为...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既能改变个体命运,也能使人沉湎其中 。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范进的中举之路,...
读书 | 张广勇:我出版了斯塔... 作者接受德国学者的采访,谈《全球通史》中文版的出版及其影响 写这篇文章的想法由来已久,但由于各种原因...
原创 唐... 在历史上秦琼并没有救过李渊一家,所以这个所谓的救命之恩在凌烟阁排名上是没作用的。 任何一个朝代打了天...
原创 李... 要论千古一帝,当之无愧且毫无争议恐怕就只有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了。李世民的确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大...
原创 张...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大抵分为三个势力,魏蜀吴。其中,刘备统治的蜀国,自称汉室后代,最为名正言顺。...
原创 中... 感谢邀请,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到底是权臣多,还是强势的皇帝多?按照正常的想法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能够...
文化中国行丨吐鲁番:149件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吐鲁番在古丝绸之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里发生过怎样的历史故事?9月27日...
原创 南... 南宋为了报靖康之耻采取了极端手段,包括与蒙古的联盟、残酷对待金国皇帝和人民,以及与蒙古的冲突。这段历...
原创 杨... 隋朝开国之君杨坚,出生于一个世代显赫的关中高门大家族,天资聪慧,襟怀气度不凡。 他继承父业,官至大...
原创 毛... 文/ 陈建新 湖南是毛泽东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1928年以前,毛泽东在湖南曾有两次担任“省委书记”的...
原创 1... 这段历史很少被提起,但读起来却让人心情复杂。 1958年底,当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即将回国之际...
原创 作... 众所周知,秦陵兵马俑是世界上奇观之一。2000多年前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在死后在陵园建造护卫自己的兵马俑...
原创 苏... 红色苏联与资本主义美国之间的竞争从来不缺乏焦点,无论是华约和北约的较量,美苏核武竞争的惊心动魄,亦或...
原创 他... 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应该没有人不知道金庸和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其中那个深爱黄蓉,看起来傻愣傻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