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年(
249年)
,
曹魏重臣司马懿出其不意的发动政变,控制了都城洛阳。而手握天子的大将军曹爽贪恋富贵,轻信司马懿的洛水誓言而选择投降,结果被违反诺言的司马懿以谋反之罪杀害。如果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奋力一击,能否击败司马懿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
曹爽掌权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
239
年
1
月
22
日),魏明帝曹叡去世,临终立
7
岁的养子曹芳为皇太子,让
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从旁辅政。随后曹爽就仗着宗室重臣的身份独揽大权,架空了太傅司马懿。而司马懿对此心知肚明,便故意称病不出,选择隐忍以待时机。
曹爽掌权后为了有所作为,一改曹魏初期世族垄断官员选拔与任用的局面,便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正始改制。而曹爽改革的目的无疑是希望将九品中正制中中央朝廷下放给地方州郡的官员考核权收归中央,但却触怒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激烈反对。
司马懿本就出身顶级大族,与朝中诸多世族交好,加之对曹爽架空他十分不满,便对此笑而不语,暗中拉拢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人反对曹爽。而曹爽对此浑然不知,依旧我行我素。另外曹爽在
正始五年
(244
年
)
伐蜀的兴势之战惨败,更使得曹魏元老重臣认为曹爽无能,转而支持司马懿。
二,
司马懿政变
正始
九
年(
24
8
年)
冬
,
曹爽派亲信荆州刺史李胜前去刺探司马懿虚实,而司马懿为了迷惑曹爽,故意装出一副重病缠身的样子。李胜为司马懿所骗,误认为其命不久矣,将之告诉曹爽。而曹爽得知此事后大为高兴,便不再提防司马懿。
司马懿知道自己这次演技了得,成功骗的曹爽放松警惕,然而自己这次装得过了,要是时间长了肯定会让曹爽起疑,所以必须尽快发动政变铲除曹爽。而司马懿知道曹爽每年都会在魏明帝的忌日前去祭拜,便决定在那天发动政变。
正始十年
正月甲午
(
249年
2月5日
)
,
曹爽准备带着皇帝曹芳出城祭拜曹睿,大司农桓范从旁劝谏,叫曹爽小心司马懿,留个兄弟守卫洛阳城。但曹爽对此不以为意,执意带着全部兄弟出城。结果司马懿立即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
司马懿知道以自己的实力无法与曹爽硬碰硬对抗,决定采取诈骗的方式以智取胜。接着司马懿就指着洛水发誓说不会伤害曹爽的性命,派心腹蒋济将此告知曹爽。而曹爽贪恋富贵,不听桓范拼死一搏的谏言选择投降,结果全族被司马懿诛灭。
三,
能否翻盘
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
……
范又谓羲曰:
“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五
)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手中只有控制洛阳的三千死士,而曹爽手里有皇帝和数千禁卫军。如果曹爽奋力一击,成功可能性很大,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司马懿实力有限,以三千兵力必然无法固守庞大的洛阳城。而曹爽可以以皇帝和大将军的名义调动曹魏的数十万人马围攻洛阳,只要曹爽奋力一击,攻克洛阳是迟早的事,击败司马懿完全不是问题。哪怕曹魏各地领兵的都督大都保持中立,那司马懿也无法以三千人的兵力击败曹爽,失败是迟早的问题。
其次司马懿虽然挟持郭太后,获得世族支持,但名不正言不顺。只要曹爽派兵包围洛阳,切断司马懿与外界的联系,向城内世族施压。而那些世族为了家族利益,见司马懿夺权无望,迟早会倒戈一击背叛司马懿。同时曹爽可以向世族让步,取消正始改制的某些措施,加速世族背叛司马懿的进程。
再次世族虽然支持司马懿夺权,但大部分内心还是忠于曹魏的,而司马懿夺权的名义无非是曹爽专权,自己要还政于皇帝。那么曹爽完全可以将大权还给皇帝曹芳,让司马懿失去夺权的理由。如果司马懿不肯归政于皇帝曹芳,那就是明目张胆的造反,曹爽完全可以叛贼的名义诛杀司马懿。
最后曹爽即使要交权,也应该让司马懿和自己一起交权。皇帝曹芳虽然暗弱,但也是名正言顺的天子,也到了成年亲政的年龄,只要他能掌权,那顾念曹爽是宗室,肯定会留其一命。那司马懿也无法专权,自然也不会有司马代魏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