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一直觊觎我国,不断地侵略我国,1894年的甲午海战,日军打败清军更是变得肆无忌惮,也因此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我们知道全面抗战的开始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然而在这之前日军已经局部入侵我国的多个地方,如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及1933年的长城抗战。
本文主要来说说长城抗战时的事情,长城抗战的主力是东北军和西北军,此外蒋介石的中央军也参战了。本文就来介绍一下参战的黄埔系将领。
当时参加长城抗战的是徐庭瑶的第17军,徐庭瑶本人并不是黄埔出身,他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南下投了革命军,后来由于作战勇敢逐渐得到蒋介石的赏识,长城抗战时徐庭瑶担任17军军长,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虽然徐庭瑶不是黄埔系,但是当时他手下的师长、旅长甚至团长可是清一色的黄埔生。
1、第2师师长黄杰
黄杰是湖南长沙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30年中原大战时黄杰已是第2师第2旅旅长,1932年升任第2师中将师长。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后,黄杰奉命率领第2师增援长城前线,与侵犯的日军激战了5个昼夜,伤亡官兵3000多人。
黄杰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正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的黄杰,被任命为第8军军长兼税警总团长,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滇西反攻战等战役,1945年3月,黄杰参与了盟军对日军的反攻作战。
1949年程潜、陈明仁率部起义后,黄杰受命组建了新的第1兵团司令员兼湖南绥靖总司令。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黄杰依然受到蒋介石的重用,1960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之后还担任过“台湾省政府主席”、“国防部长”等职,1996年在台湾逝世,享年93岁。
2、第2师第4旅旅长郑洞国
郑洞国,湖南石门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1932年升任第2师第4旅旅长。
1933年长城抗战时,郑洞国奉命增援长城前线,郑洞国率领第4旅官兵坚守在南天门一线,然而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最终不得不撤退。战后郑洞国所部退到北平驻守。
郑洞国
抗战爆发后,郑洞国几乎打遍了整个抗日战场,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大型会战。1943年郑洞国又调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率部会同盟军收复缅北,扬威国外。
抗战胜利后,郑洞国被蒋介石调到东北打内战,1948年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郑洞国投入人民阵营。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担任过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长期致力于祖国建设和统一事业。199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3、第2师第6旅旅长罗奇
罗奇,广西容县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31年升任第2师第6旅旅长。1933年罗奇奉命参加了长城抗战,驻守在南天门一线,由于罗奇误信师长黄杰的判断,仅派一个连的兵力驻守左翼制高点,导致被日军突破,久攻五日部下被迫撤退。
罗奇
抗战爆发后罗奇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等大型会战,抗战胜利后,罗奇被任命为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第四组组长,负责督察华北,东北等地的军队作战情况,权力很大,罗常颐指气使,因此被人称作“罗千岁”。
1949年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后,罗奇被任命为陆军副总司令,到台湾后在1959年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975年罗奇在台北病逝,终年71岁。
4、第25师师长关麟征
关麟征,陕西鄠县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战争,1928年关麟征升任第32旅旅长,1932年关麟征与红四方面军作战,导致红25军军长蔡申熙战死,凭此战关麟征所部得以扩编为第25师,关亦升任师长。
1933年长城抗战时,关麟征率领25师与日军第八师团在古北口血战三天,伤亡4000余人。战后关麟征所部受到北平百姓的热烈欢迎。
关麟征
1937年,关麟征升任第52军军长,率部参加了保定战役、平汉路战斗、台儿庄会战。台儿庄大捷后,关麟征升任第32军团长,被称为“关铁拳”。台儿庄战役之后,又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战后关升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是继胡宗南之后第二个升任集团军总司令的黄埔生,当时他才34岁。
因关麟征早年与陈诚结怨,两人一直不合,抗战胜利后,陈诚的仕途遥遥直上,因此关麟征的仕途则变得比较暗淡,担任一些不痛不痒的职位,李宗仁担任代总统后,关麟征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蒋介石兵败大陆后,关麟征到香港定居一直到1980年在香港病逝,终年75岁。
5、第25师副师长兼73旅旅长杜聿明
杜聿明,陕西米脂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1933年长城抗战时,杜聿明代理25师师长,指挥该师官兵与日寇浴血奋战,战后杜聿明到南京中央军校高级教育班进修,毕业后本要到25师任职,因与关麟征不合被调到南京陆军交辎学校担任学员队队长,负责培训指挥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军官。
杜聿明
抗战爆发后,杜聿明担任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军——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昆仑关战役、远征缅甸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杜聿明担任过东北剿总和徐州剿总的副司令,但仍然不敌强大的解放军,淮海战役时在陈官庄被俘,新中国成立后被关押在功德林改造。
1959年获释后,杜聿明担任过政协常委和人大代表,198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6、第25师第75旅旅长张耀明
张耀明,陕西临潼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1933年已是第75旅旅长的张耀明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耀明升任第25师师长,参加了台儿庄大战、长沙会战、豫中会战等战役。
张耀明
1949年,张耀明成为继蒋介石、关麟征之后,黄埔军校的第三任校长,败退台湾后,张耀明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监视,长期生活在忧郁之中,1972年在台北病逝,终年68岁。
除了上述所列的几位黄埔将领以外,时任第83师师长的刘戡也是黄埔一期毕业,长城抗战时第83师也是主力,刘戡率领的第83师是一支“德械师”,装备是最好的,但因为缺少反坦克武器,在与日军作战时仍然是伤亡惨重,刘戡甚至想要拔枪自杀,幸好被部下拦下来。
上述几位黄埔一期的将领,虽然后来都参加了内战,但是在抵御日本的侵略时,他们毅然走向了战场,对于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