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和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在许多方面被认为是一个奇迹。发展至今,人民大会堂已经成为了中国政治和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延安时期的伟大构想
人民大会堂始建于1958年。其实,早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在脑海中产生了这一伟大构想——
建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能容纳一万人之多的大礼堂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再加上人民大会堂是一个规模浩大,且前所未有的工程,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这件事一直被搁置下来。
一直到1958年9月,中央才正式确定了修建人民大会堂的方案,地点就选在天安门西侧和西长安街南侧,并将建造截止日期确定在次年国庆之前,目的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日,同时以此来展现新中国建国十年以来的建设成就。
不过,因为人民大会堂毕竟是建国后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次全新尝试,而且建筑工程量实在是十分巨大,再加上时间紧张,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难度很大。要知道,当年故宫的初步建成也是用了10年时间的。
但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永远不会让人失望,他们再一次在不可能中创造了奇迹,他们不仅在最后如期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将时间收缩至10个月内提前竣工。
时间紧,任务重,留给设计师和工人的时间不多。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万里对于这项工程十分重视,并亲自参与到指导、部署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拿出一个高质量且切实可行的方案,北京市还向全国各地的建筑专家纷纷发出了邀请。
可以说,在人民大会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攻破了诸多建设技术难题,并终于在经历三百个日夜的呕心沥血之后,将融入了现代化元素、凝聚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人民大会堂,展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远远望去,气势恢宏。
二、毛主席:因为它属于人民!
据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毛主席曾亲自到这里视察。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万里也陪同在一旁,万里向毛主席汇报了人民大会堂的相关情况。由于当时的人民大会堂还没有确切的名字,人们一般以万人礼堂称呼。休息时,毛主席无意间问起万里:“
你叫它什么?
”
万里回答说工程目前还没有命名,不过有人提议叫“民宫”,也有人提议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对于“民宫”这个名字,毛主席认为里面带个“宫”字,难免有些封建的味道;但是,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这个名字,毛主席却表现出了十足的兴趣,随后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
有点长。比如人家要问老百姓,你到哪里去了?老百姓一定说:到人民大会堂去了。我看,就叫‘人民大会堂’吧,因为它是属于人民的!
”就这样,毛主席一锤定音,人民大会堂的名称由此被确定下来。对于人民,毛主席总是有着最特殊的情感……
后来,人民大会堂中举行了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的会议,决定着国家的重大议题,同时还是举办国家级盛典和国际会议的首选地点,各国领导人和外交官员在这里进行重要的谈判和交流,并逐渐成为中国政治和外交活动的中心,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民大会堂都是中国的骄傲。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完成,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象征着中国国家的独立、强大和自信,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团结精神,而人民大会堂之所以被称为奇迹,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