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17日,新四军第四师在师长彭雪枫率领下,通过日伪军封锁的津浦铁路,进驻安徽省萧县地区。
8月21日晨6时,前卫三十一团在白顶山与顽军王传绶部接火,新四军当即向顽军进击,敌人不支,向小朱庄撤退。新四军尾追至小朱庄东南地区,打退敌人三次反击后,将他们四面包围起来。
顽军在小朱庄围寨内筑有25米高的三层炮楼,各层均配备了较强,再加上15米高的水围寨墙上均架设了机枪和步枪,从而构成一张强大的火力网。
新四军首长研究认为,我军不仅逼近围墙竖起云梯困难,而且接近围墙外两道水网战壕也会受到大的伤亡。为此,部队动员当地群众,协助新四军攻坚部队利用野外地形、地物向敌人围寨脚下挖两道水网战壕工事。
三十二团在北门选两个围寨的突破口,三十一团、师特务营在围寨南门左右选两个突破口。彭雪枫指出:为了围寨内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少受损失,把攻坚战斗选在白天。
22日拂晓与下午6时,新四军两次对敌人发起攻击,都没能成功。新四军从水战壕投向敌人寨墙上的手榴弹,敌人拿起扔入寨下水战壕爆炸,给新四军登城义勇队战士造成一定的伤亡。
两次攻击未果,关键在于敌人占据了制高点,几个炮楼和围寨墙火力配合严密。新四军没有炸药、地雷等爆破器材,站在水网战壕视力受限,地势低,发挥火力角度不够。
战斗陷入僵局,彭雪枫重新布置了攻坚办法:攻坚部队重新编成班排连,并对火力火器配备作了调整,分别召开战地动员会议,强调攻下小朱庄与解放萧县、蒙城、涡阳、永城四县人民的重大意义。
当天上午9点,彭雪枫决定由师特务营营长干思贤临危受命,告诉他,师部计划在十二时前,攻下小朱庄敌人据点,决定特务营一、二连作为攻坚二梯队,干思贤欣然应命。
彭雪枫指向北面敌人围寨防线说:“敌人围寨上缺口以西30米正面,就是特务营的攻坚突破口,缺口东50米为三十一团的攻坚突破口。关键性问题是你营的炮兵能否首先轰垮敌人中心炮楼的中心火力点。”
干思贤斩钉截铁地回答:“请首长放心,我们虽然只有三发炮弹,但保证先打垮敌人炮楼,按时完成攻坚任务,拿下小朱庄,向老区路西人民献一份厚礼。”
彭雪枫说:“千万不可大意,因为你只有三发炮弹,要为攻坚部队完成任务负重要责任。”
干思贤回营指挥地,向副营长何得才、二连长孙显增、机炮连长石海金等现场传达了师首长下达的攻坚任务,同时下达计划,并对敌人正面防守的28个火力点和3座炮楼各层火力构成的火力网交叉作了研究。
针对当前敌情,干思贤令营重机枪封锁敌人围寨上4个主要火力点,轻机枪步枪封锁敌人24个枪眼的火力,各连连长对特等射手、手榴弹投掷组明确了任务。
石海金说,距敌人目标太近,山炮改平射角度降不下来。
干思贤命令石海金做山炮平射的工事,用木材做架。
进攻时间到了,山炮发射头一炮打飞了,干思贤和师首长都很着急。石海金因怕犯错误而表现得十分紧张,干思贤鼓励他说:“沉住气,我和二班长做弹药手,你瞄准,测好射距,一定能打垮敌人炮楼!”
石海金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他用力一拉炮栓,炮弹脱膛而出!这第二炮把敌人中心炮楼轰倒了,接下来一炮又把敌人的中心炮楼轰倒了。特务营仅有的三发炮弹就这样一举扭转了战局。
步兵立即发起冲锋,火力急袭两分钟后,义勇队竖起云梯,成功登上敌人的围墙。
干思贤随孙显增带领的二连跟进,一连作为二梯队,攻入敌人寨内第二道蛇形阵地工事。二连向北进攻与三十二团会合,一连则向东进攻与三十一团会合。
二连二排在干思贤率领下冲向敌人暗堡,战士们在3挺机枪掩护下,用了10个手榴弹将敌人的暗堡一举炸毁。
不过,干思贤右胸的两根肋骨也在激战中被敌人的子弹打断。过了十几秒钟后,他的右肘关节又被敌人机枪打断。虽然身负重伤,血流不止,但干思贤仍坚持作战指挥,直至全部消灭围寨内敌人,才由营部通讯班把他抬出小朱庄南门,到野战医院治疗。
小朱庄攻坚战斗,干思贤临危受命,率特务营三发炮弹一举扭转战局,为夺取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战共击毙敌四十纵队司令王传绶以下300余人,俘虏顽军纵队副司令以下1300多人,缴获八二迫击炮2门、轻机枪30多挺、步枪900多支、战马20余匹、粮食等军用品很多,给新四军部队带来很好的人力物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