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从小在山东长大,跟他一起念书的有一位山东泰安人,也很有才华,二人是同窗好友,当时是山东都是齐名的少年才俊。
他就是党怀英,与辛弃疾并称为“辛党”。
党怀英出身名门,他祖上是宋初名将党进。
党进可能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但在宋朝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在历史上,杨家将都曾经是党进的手下败将。他在围攻太原的时候还救过宋太祖,所以很得宋太祖的信任。他的缺点是读书不多,确切地说是不认识字,“目不知书”,闹过不少笑话,所以就让子孙发奋读书。
党怀英就是他的后代之一,从小勤奋好学,论语孟子背的滚瓜烂熟,还会写很多诗词歌赋。因此与辛弃疾齐名。辛弃疾对这位年长自己六岁的老同学也很是敬重,把他视为兄长一样的人物。
但是,当金主完颜亮南侵之际,辛弃疾决定参加抗金义军的时候,也邀请这位老同学参加,本以为党怀英会满口答应,一起携手共建大业,没想到,党怀英却拒绝了辛弃疾。
从此,二人分道扬镳。
辛弃疾南归大宋,党怀英留在金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辛弃疾的道路大家都清楚,成为了著名的豪放爱国词人,党怀英也成为了大金词坛第一号人物。
辛弃疾写过《青玉案》,党怀英也填过同样词牌,“红莎绿蒻春风饼,却趁梅驿来云岭。紫桂崖空琼窦冷。佳人却恨,等闲分破,缥缈双鸾影。一瓯月露心魂醒,更送清歌助清兴。痛饮休辞今夕永。与君洗尽,满襟烦暑,别作高寒境。”
其实,看这种词,虽然辞藻完美,然而毫无风骨,哪里比得上辛弃疾的豪迈不羁!
不过,党怀英做官的本事可是比辛弃疾强多了,从一个县令一直做到了翰林学士承旨,也就是给金朝皇帝起草诏书的官员,也就是金国皇帝最信任的汉人。
他还完成了一项更重要的一项任务,金朝的钱币泰和重宝上面的四个汉字就是党怀英手写的,这份荣耀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后来,辛弃疾应该是不齿与党怀英齐名,所以辛弃疾的词里面也没有出现过这位老同学的名字。
道不同,不相为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