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对待刘璋的手下的态度有三种:主动归降的重用、没什么威胁的不管、有威胁又不愿归降的一律杀之。杨怀、高沛很明显就是属于第三种人。
《三国志》中记载庞统给刘备出过三条计谋,全文如下: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刘备在三计中选择了中计:强行夺取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的军队,然后进军成都。可庞统给刘备的建议是“执之”,也就是捉拿的意思,没有说要杀了他们,但刘备是“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两个人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刘备没时间好好劝降了。虽然刘备在益州有不小的人望,可他到益州的时间尚短,来不及收揽益州人心。刘备在荆州足足七年,才使得荆州人都信服自己,可从入蜀到进军成都和刘璋翻脸才不过几个月时间,时间紧迫之下刘备只能痛下杀手,把短时间无法劝降、威胁又过大的两人全杀了。
杨怀、高沛两人是白水关守将,名义上是来协助刘备,实际上白水关的位置就在刘备驻守的葭萌关上方,而葭萌关前是白水关、后是成都。刘备如果去汉中的话,白水关就是封住刘备入蜀道路的拦路虎;反之刘备进攻成都的话,白水关就变成了刘备大军的后顾之忧。
而且这两人都是刘璋的心腹,他们明摆着就是用来监视刘备的,庞统也说他们“数有笺谏璋”,杨怀、高沛二人无法劝降,或者是短时间无法劝降。对此时的刘备来说:时间比沙漠中的水还要稀缺、重要,所以刘备只能选择快刀斩乱麻,直接把两人给砍了,断了白水关和成都的联系,打刘璋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断了刘阐的手脚。白水关守将是杨怀和高沛,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刘璋的二儿子刘阐,他应该就是刘璋专门派来“款待”刘备的。《吴书》说他为人恭恪,轻财爱义,有仁让之风。可见这人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纨绔子弟。
如果不杀杨怀、高沛的话,这三人合在一起难保不会闹事,就算把他们分散来监管,这三人既不能让他们带兵、又不能老是带在身边,安置在后方始终都是刘备的顾虑。所以刘备杀了杨怀、高沛,让刘阐孤掌难鸣,想有什么动作也做不了了。
第三:祭旗。这没什么说的,古代大军出征的仪式而已,像曹操杀孔融、刘备斩车胄一样,是用来威慑敌方和加强己方士气的。至于为什么不杀刘阐来祭旗呢?
一则留下刘阐可以在后面和刘璋的谈判中多一点筹码,也给双方留下回旋的余地;二则是想着靠刘阐的名望,使入蜀之路能够平稳一些。这一招和当年刘备借着刘琦平定荆南四郡也是一样的道理。
对刘备军团来说,留下刘阐比直接杀了要好,而杀了杨怀、高沛就比留下他们要好,所以刘备杀杨怀、高沛是看准了才杀的,不是无缘无故,证明此时的刘备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处处讲仁义的刘备,而算得上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