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爱新觉罗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清末时候他的后代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7-24 15:33:44
0

爱新觉罗·胤祥(1686 -1730),是康熙第十三个儿子,深得自己的异母哥哥雍正的信任。

胤祥因为在九龙夺嫡之时全力支持雍正,在雍正即位后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后来怡亲王这一爵位又被雍正下旨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虽然胤祥的后人在后世政治斗争时站错过队,但是和硕怡亲王的爵位还是一直被承袭了下来,直到清朝灭亡。

一、 清朝的爵位和承袭制度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介绍一下清朝的爵位和承袭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性爵位和蒙古爵位。

其中,宗室爵位是针对清朝皇室,又分为十二等,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后四种爵位每一种又可再分为三等。

爵位世袭的制度,分为降等世袭和世袭罔替。降等世袭,就是每过一代就要降一等,比如亲王其中一个儿子承袭为郡王,郡王一个儿子承袭为贝勒等,不过降袭也有底线,如亲王最多降到奉恩镇国公,郡王最多降到奉恩辅国公。

世袭罔替的意思就是不降等承袭,亲王可以挑一个儿子继续当亲王,一直重复下去,因此也被称为铁帽子王。整个清朝一共出现了十二个铁帽子王,胤祥一脉的和硕怡亲王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无论是降等世袭还是世袭罔替,父亲的爵位只能传给其中一个儿子。如果没有皇上的恩封,其余诸子只能等到二十岁时通过考试来争取一个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下的爵位。这就是清朝独创的考封制度。

参加考封的宗室,事先会根据父亲的爵位和母亲的身份得到一个预设的爵位等级。但即使是亲王的嫡子,这个等级也不会高过不入八分辅国公。

考试科目分为翻译、马箭和步箭,每一科成绩分为优、平、劣三等。只有三项成绩都为得到优,宗室子弟才能获得预设的爵位,否则只能降等甚至拿不到爵位。

通过降等和考封制度,清朝有效规避了明朝中后期爵位泛滥的局面,既削减了宗室的力量,也给国家财政节省了一大笔支出。

二、 和硕怡亲王的承袭情况

胤祥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其中五个儿子夭折,而嫡出的次子弘暾十九岁去世,被追封为贝勒。胤祥去世之时,只有三个儿子在世,分别是庶出的长子弘昌,嫡出的四子弘皎和七子弘晓。

胤祥去世后,雍正悲痛不已,为了表达自己对胤祥的恩宠,对其后代大加封赏,其中弘皎被封为宁郡王,而弘皎承袭胤祥的怡亲王爵位,并且这两个爵位都是世袭罔替!而庶子弘昌,早在雍正元年就被封为贝子,无需再加封。

《清雍正实录》: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佐领属下等项,亦不可挪移更改。再者、朕于雍正三年春曾降谕上口日。于王诸子之中再封一郡王。以昭恩奖。彼时王再四恳辞。情词谆切。朕不得已、勉从所请。今吾弟薨逝,朕追念遗徼,中心辗转,在贤王应有加隆之礼,在朕衷实有难己之情。虽与吾弟素愿相违,朕亦不遑顾恤。弘皎著封为郡王,世袭罔替。

(雍正剧照)

所以,按照雍正的封赏,胤祥一脉本有两个铁帽子王爵位,一个怡亲王,一个是宁郡王。只可惜,弘皎后来卷入了“弘晳逆案”之中,虽然宁郡王的王位得以保留,但是却从世袭罔替变为了降等世袭。

“弘晳逆案”争议颇多,笔者更相信是乾隆为了削弱宗室势力,从而借机发难。毕竟胤祥一脉已经有一个世袭罔替的亲王, 再加一个世袭罔替的郡王,势力太过庞大,足以威胁到皇权。

三、 因“辛酉政变”,怡亲王爵位转至弘皎一脉

弘晓是第二代和硕怡亲王,弘晓死后,爵位传给了次子永琅,永琅传给了孙子奕勋,奕勋传给了长子载坊,载坊袭爵一年后就去世了,因为死的时候无子,奕勋的次子载垣成为第六任和硕怡亲王。

对比英年早逝的父亲以及夭折的哥哥,载垣有了真正接近权力中心的机会。载垣历任左中正,宗令和领侍卫内大臣,深受咸丰信任。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载垣随咸丰逃往热河。

(咸丰剧照)

次年,咸丰在热河病死,死前命载垣等八人为顾命大臣。但是同时,咸丰又将自己的两枚印章分别交给了慈安皇后和同治的母亲慈禧,规定此后新皇帝所颁的一切诏书,都要同时盖有这两枚御印才能生效。

咸丰的如意算盘是让八位顾命大臣和两宫太后彼此相互制衡,谁曾想他一去世双方就已剑拔弩张。先是慈禧派人提出要太后垂帘听政,结果八位顾命大臣以未有此先例拒绝。

但是载垣等人低估了慈禧的野心和胆量,咸丰的灵柩还没离开热河,慈禧已经暗中拉拢了咸丰的亲弟弟恭亲王奕?,密谋发动叛变。

载垣等人刚回到北京,就收到两宫太后的召见。等到他们刚进入宫中,即被事先埋伏的侍卫逮捕。

慈禧和慈安两位皇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发布谕旨,当众宣读八位顾命大臣罪状,包括致使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烧等。结果载垣被革职抄家,还被逼自尽。

铁帽子王的封号不但救不了他的性命,怡亲王的爵位也被清廷赐给了族弟载敦。

载敦是宁郡王弘皎的四世孙,自从宁郡王爵位从世袭罔替改为降等世袭后,传到他这一代时,爵位已经降到了奉恩镇国公。

突然一下子变成了世袭罔替的亲王,真是天上掉馅饼。只可惜清朝已是日暮西山,铁帽子王也终究有生锈的一天。

四、 成为替罪羔羊,溥静怡亲王爵位被革除

溥静是载吨的长子,1891年袭封和硕怡亲王。1900年,恰逢义和团运动轰轰烈烈,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列强则以清政府镇压义和团不利为由,组成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

面对义和团和列强,清廷内分成了两派,主和派主张对内镇压义和团,对外同列强议和。主战派则提出要联合义和团,打击列强,其中就包括了怡亲王溥静。

结果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慈禧站在了主战派一方,于是清廷破天荒地同时向十一国宣战。

战斗的过程当然是一边倒,义和团种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旁门左道在子弹面前根本不起作用,八国联军一路打到了北京。

(老照片:入侵北京的八国联军)

慈禧一边逃跑,一边派李鸿章向列强乞和。为了达成和谈条件,慈禧将宣战责任全部归到主战派的大臣身上,并以光绪名义发布谕旨惩处“肇祸”诸臣。

《清光绪实录》:此次中外开衅,变出非常,推其致祸之由,实非朝廷本意,皆因诸王大臣等,纵庇拳匪,启衅友邦,以致贻忧宗社……诸王大臣等,无端肇祸,亦亟应分别重轻,加以惩处。”

主战派之一的溥静虽然贵为怡亲王,却还是成为了和谈的牺牲品。先是被革职,又被宗人府圈禁,并在两年后去世,死后被慈禧下令夺爵。

本来他父亲的爵位,就是因慈禧等人赏赐才袭封,此时为了换取列强和谈,将其削职革爵也是“理所当然”。

(慈禧)

溥静的怡亲王爵位被剥夺后,改由他的侄子,时年2周岁的毓麒承袭,也成为末代怡亲王。1948年,毓麒去世,也宣告了怡亲王的称号正式作古,此时,距离清朝灭亡已经过去了37年。

(亲王爵位传承表)

五、 总结

怡亲王自胤祥开始,一共传承了九位,直到清朝灭亡,是不折不扣的铁帽子王。然而,不论是载垣还是溥静,都成为慈禧手上的牺牲品,也说明在中央高度集权的封建王朝,铁帽子王也并不够“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华... 华东野战军,就是大家统称的三野,这支部队,是1947年2月1日,根据中央的命令,由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
原创 陕... 《蛾眉》有言:方知狠毒侏儒意,不到香消逼不休。 虽然说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男性的社会地位一直...
原创 晚... 晚清首富盛宣怀曾经在自己年迈之时向孙宝琦提出联姻,但是孙宝琦却想都没想便毫不犹豫地回绝了盛宣怀的请求...
历史的印章,青岛特色老古力盖儿 图1 去年爱好拍老路牌,终结于昌乐路,共得142个;今年的Citywaik由溜墙根转为刮地皮,专门“...
遵义记忆·历史上的今天|遵义市... 3月15日 历史回眸 2015年3月15日,遵义市拥有立法资格。 延伸阅读:2015年3月15日,...
原创 清... 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对古代科举的认识都来源于文试部分,基于各方面因素并不了解武举科考,前几年周星驰电影《...
原创 如... 为了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生前发动了五次与曹魏的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诸葛亮...
原创 明...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北方后金连年南下入寇;李自成、张献忠的义军致命一击;魏忠贤等宦官干预朝政,...
桃园誓约:三个草根如何喊出汉末... 一、电视剧里的热血场面:“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
原创 关... 蜀国五虎上将是三国的最强组合,关张赵马黄都是超一流猛将,为刘备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俗话说“虎父无犬子...
原创 真... 相信不少读者都看过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梁山好汉的结局也是让人感到叹息,原本在山上快活,大碗喝酒...
原创 清...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无论在哪朝哪代,皇帝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他是百姓口中的“上天之子,九五之...
原创 许... 许褚大战马超,是三国时期的一场经典战役,被后世称为“裸衣斗马超”。这场战斗发生在曹操征讨汉中的过程中...
原创 虎... 三国时期众多诸侯麾下基本上都有一两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其中实力最强的曹操至少拥有虎豹骑和虎卫军两支骁...
原创 溥... 说到溥仪,这应该是不需要我多做介绍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他出生于 1906 年,一生都充满了传...
从崛起到毁灭:一战前德国为什么... 1914年德意志第二帝国以挑战者的姿态,向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发起全面对抗。这场豪赌背后,是德国对...
原创 刘...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自恒灵二帝起,汉室式微,致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各...
西安北宋范氏家族墓发现李辅国神... 西安北里王北宋范氏家族墓地入选了“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记者14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
原创 晚... 图为一组晚清时期的高清彩照,这组时隔百年的晚清彩照如今被珍藏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拍摄者是一位名叫莱...
原创 清... 晚清拾遗录(五十二):岂日无衣,与子同袍。 乾隆年间,哥老会或称哥弟会,亦为天地会一支,开始悄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