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本是无赖子的本色行当,宦官自然趋之若鹜,嗜酒赌博成为其主要娱乐。据刘若愚记载,夜已渐长之际,内臣始烧地炕,饱食逸居,无所事事之时,多寝寐不甘。于是三五成朋,饮酒掷,看纸牌、耍骨牌,下棋、打双陆,至二三更始散。“间有一二好看书写字者,乐圣贤之道,或杜门篝灯,草衣粗食,不苟取,不滥予,差足愉快,奈寥寥不多见耳。”可见多数宦官赌博打发时间。身处内廷的宦官主要有以下几种娱乐方式:
1.斗鸡
刘若愚载,内臣贪婪成俗,因而性好赌博。斗鸡是其中一种赌博方式。“既赖鸡求胜,则必费重价购好健斗之鸡,雇善养者,昼则调驯,夜则加食,名曰“贴鸡”,须燃灯观看,以计所啄之数,有三四百口者更妙也。”“宫人相约斗鸡来,笼幔青红对面开。四百啄残高唱歇,当场双击彩球回。”当时宫人好为斗鸡之戏,不惜重金购健斗者,调习既娴,届期登场,施五彩幔于笼上,到场开笼。有能临阵饮啄自如,多至三四百啄,且鸣跃不怯者,其胜可必也。胜者以彩球分缠颈边,入笼迎归。所获珠翠绮罗,不啻百金。
2.斗促织
皇甫录《明纪略》云:“宣庙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价贵至十数金。吴梅村有宣宗戗金蟋蟀盆歌。皇帝好斗促织,为了迎合皇帝的爱好,宦官更是趋之若鹜。隆庆时御马监太监张维作诗《逗促织》:自离草莽得登堂,贤主恩优念不忘。饱食瓮城常养锐,怒临沙堑敢催强。敌声夜振须仍奋,壮气秋高齿渐长。眼底孽余平剪后,功成谁复论青黄。“善斗者一枚可值十余两不等,各有名色,以赌博求胜也。秉笔唐太监之征、郑太监之惠,最识促织,好蓄斗为乐。”可见宦官斗促织之风盛行。
3.蹴鞠
明代皇帝爱好蹴鞠。史载,有一个名叫王敏的军卒,因擅长蹴鞠而被明宣宗相中。王敏随即被强行阉割,成为随侍左右的内侍,在宫内专陪皇上蹴鞠。据明代汪云程《蹴鞠图谱》载,当时的花式有“三截解数”、“成套解数”及“坐地解数”。其中三截解数共有上、中、下近五十种玩法;成套解数则把球法分成十一套。宫中旧有蹴圆亭,上又手造蹴圆堂五间。高永寿好蹴鞠,故怂恿造堂,以习此戏也。长乐宫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改名永寿,永寿宫就是魏忠贤与万历帝打球之地。有诗云“青红锦蘮地衣光,秘殿安排蹴鞠场。却见背身惊蹋送,采珠偏打御肩旁。”一时宫中宫眷皆喜蹴鞠之戏,田贵妃风度安雅,众莫能及。
4.掉城戏
神宗时宫中偶兴“掉城”之戏,一时成为宫廷内臣喜好。于御前十余步外,画界一方城,于城内斜正十字,分作八城,挨写十两至三两止。令司礼监掌印、东厂秉笔及管事牌子,递以银豆叶八宝投之,落于某城,即照数赏赐。若落迸城外及压线者,即收其所掷。明末,明朝失去抚顺、开原之后,掉城之戏亦弃而不做。
5.走马
走马是古局戏,时宫中盛行。其玩法是先按骰子色,某占某闲,合局共十二闲,仿周礼天子闲有十二之旧也。随各出赏钱,置玉门关上,名曰闹头儿。第一次掷真本采者得之。后按出局早晚以定胜负。出局称出窠,或称出帘。走马即打马也。魏忠贤曾坐于马上试射,每射,必入彀。因而胆粗手滑,气豪志盈。有一日走马于熹宗面前,全不畏至尊,威严之下,蓦地加鞭,腾空飞过。熹宗为之震恐,抖奋雷霆,亲挽御弓,射杀其马。上意欲杀忠贤之擅违祖制,突惊圣驾。但念其服劳有功,特加鸿恩,宥其死而以马代其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