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是古往今来多少重臣最终的结局。
汉高祖刘邦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召集了一批智士猛将,有了这些人的帮助,他才顺利灭掉暴秦,赢过项羽,成为了大汉天子。
可是事后,他不仅没有心怀感激,给予这帮兄弟重赏,反而还设计害死了大将军韩信。
韩信才能过人,在军中声望颇高,被杀之时,他手中还有三万精兵,这三万精兵中还有不少属于他的亲信,那这群精兵会在主将危险的时候选择袖手旁观呢?
接下来和我一起走进韩信的传奇经历吧!
韩信出生在一个平民人家,因为他读书成绩不好且家庭贫困,所以他只能靠给别人打工来维持生计。
韩信的同乡人都觉得韩信不过就是个普通的小混混罢了,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可是这些人却大错特错了。
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起义,项梁也顺势北渡淮河,走上了起义谋反之路,早就对秦朝暴政多有不满的韩信,立即带着佩剑投奔了项梁。
虽说韩信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的军事才能确实极高的,他曾多次给项羽献计,助他一臂之力,可是项羽却没有重用韩信。
一直到刘邦入蜀之后,韩信才与刘邦结识,并去到了刘邦的麾下,加入刘邦的阵营之后,韩信接连俘虏了魏王、攻破了赵国、劝降了燕国、平定了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看着韩信在刘邦麾下立下了这么多战功,项羽心里也很不是滋味,项羽赶紧派武涉缺规劝韩信,让韩信归降于自己,可是韩信却拒绝了项羽,并立誓说自己死也不会背叛刘邦的。
没过多久,汉军就突然对楚军发动了进攻,因为韩信未能如期南下,刘邦遭到了楚军的反击,大败而归。
为了扭转战局,刘邦在张良的劝说下,调动韩信、彭越等人,再次向楚军发动了进攻。
汉五年十二月,汉军与楚军决战于垓下,楚军大败,西楚霸王也逃到了东城自刎而死。
刘邦之所以能够在垓下之战胜过项羽,最应该感谢的便是以四面楚歌之计打败楚军的韩信了,可是刘邦却收了韩信的兵权。
韩信确实在楚汉之争中帮了刘邦许多,但是如今天下已定,刘邦已经用不上韩信了,所以伪善的刘邦做起了过河拆桥之事。
汉六年,有人向刘邦上了一封密奏,说韩信要谋反,看到这封奏折后,刘邦大怒,把陈平叫了过来,问他的看法。
陈平问刘邦,陛下,您手下的兵和韩信手里的兵哪个更强?
刘邦说楚国更强一些,陈平又问,那陛下手下将领的用兵能力有超过的韩信的吗?
刘邦摇摇头说,没有,陈平说,那现在的局面对陛下您来说,岂不是非常危险吗?
闻讯,刘邦慌张不已,忙问那怎么办呢?陈平说,陛下,您可以在楚国边界会见诸侯,等到韩信来拜见您的时候,您就可以趁机将他拿下了。
后来,刘邦命人把韩信抓到了身前,发现刘邦怀疑自己后,韩信愤怒不已,他高声质问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问刘邦是不是就像别人说的那样,狡猾的兔子一死,捕猎的猎狗就要被烹煮了呢?
如今,天下已经平定,你是不是已经不需要我了?刘邦没有正面回答韩信的问题,只是说了一句,有人告你谋反,然后就把韩信贬为了淮阴侯。
按理来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应该会召集部下,和刘邦决一死战,但是韩信最后为何会被杀死?他手下的那三万亲兵又为何视而不见呢?
这是因为刘邦与吕后并没有和韩信起正面冲突,而是设计杀死了韩信,韩信手中的那三万精兵根本就没有反应的机会。
被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便开始走上了自保的道路,降低自己在刘邦身边的存在感,时常抱病不进宫,刘邦也拿他没办法。
汉十年,刘邦亲自带兵去攻打陈豨,刘邦走后,镇守京城的人就只剩下了丞相萧何、吕后和太子刘盈。
刘邦走后一直抱病,不肯出门的韩信便蠢蠢欲动了起来,预备杀死刘盈和吕后,可是他还没动手,他的这一心思就被吕后知道了。
得知韩信要谋反,吕后惊愕不已,当即便要杀死韩信,她知道韩信在军中的声望很高,所以她没有和韩信起正面冲突,而是听从萧何的意见,以庆祝刘邦凯旋为由,把大臣都叫到了宫中庆贺。
在萧何的带领下,韩信进入了宫中,进入了汉宫的韩信就这么变成为了瓮中之鳖,等他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已经被赐死了。
由于韩信身边没有太多谋臣,而且事发突然,所以他手中的这几万精兵才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用,他就这么死在了吕后的手下。
虽说韩信是死在吕后手中的,但是大部分史学家都认为,这背后也有刘邦的参与,因此导致韩信死亡的还是那句“功高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