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多尔衮一生功勋卓著,那他为何不称帝?
迪丽瓦拉
2025-07-26 08:03:39
0

熟悉清朝的人都知道多尔衮的存在,作为清朝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人,多尔衮不是帝王却享受帝王待遇,甚至庙号宗义皇帝,可见在统治集团内部都承认多尔衮的地位,有权有势的多尔衮为何不取而代之呢?这其中是另有隐情呢?还是多尔衮不想更进一步?或者是受到当时局势限制没有办法?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正文开始之前,小编先介绍一下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十二月随皇太极亲征朝鲜,参与丙子之役,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尔衮的功绩:

1、定都北京

清军到达北京后,在是否将首都由沈阳迁到北京的问题上,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论。以阿济格为首的反对派,主要以清兵入关太快、补给不足为理由,反对迁都。而多尔衮从统一和管辖整个中国的总战略出发,主张迁都北京。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终于统一诸王、贝勒、大臣的意见,决定迁都北京,派遣辅国公吞齐喀等携奏章迎驾。

2、创立制度

在政治体制上,多尔衮接受了明朝的现成制度,在中央机构中,仍以六部为最重要的国家权力机关,尚书皆由满人担任,但诸王贝勒亲理部事的制度却在入关前夕废除掉了。到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于六部实行满汉分任制度。多尔衮力图表现得比较开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了下来,并一再鼓励官员犯颜直谏。总的来说,中央机构中虽承明制,但也保留了某些满族特有的制度,还引进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理藩院等机构,其内院的权力比起明朝内阁要小得多,并对原明臣试图增大内院权力的努力加以压抑。

3、重用汉官。

清朝入关,百废待举,多尔衮令戒饬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用汤若望议,厘正历法,定名曰时宪历。并且倚重汉官范文程、洪承畴、冯铨等人,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承袭了明代“票拟”制度,即内阁对内外大小臣工的题奏本章草拟出批复意见,供皇帝审阅定夺。

4、诛除异己

顺治初立,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哥怨多尔衮不拥立他为皇帝,有嫌隙。顺治元年(1644年)夏四月戊午朔,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固山额真何洛会等所讦。讦告肃亲王豪格怨望悖妄罪,多尔衮就以豪格“图谋不轨”,削去他的王爵,废豪格为庶人,其党俄莫克图等皆论死。大臣扬善等以谄附,坐死。十月,大封诸王,又恢复了他的王爵。

顺治三年(1646年),多尔衮派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兵往四川镇压张献忠大西军。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凯旋回京,没有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以豪格犯有包庇部属、冒领军功及提拔罪人扬善弟吉赛等罪名,将豪格囚禁于牢狱。三月,豪格死在狱中。多尔衮纳豪格福晋为妃。

外交:清初与李氏朝鲜的往来比较频繁。多尔衮入关之时,带着入质世子在军中,顺治二年(1645年)又同意世子等回国。但是,他也曾多次令朝鲜贡米、水果等物,并令朝鲜为他选美女,搞得朝鲜王国人心惶惶。日本一直对清抱敌视态度,当时的德川幕府似乎有意支持南明。但在顺治元年(1644年)发生的漂倭事件中,多尔衮却对那些日本人十分优待,又多次召见他们,“恳切地问话”,并在第二年送他们回国,向日本传达了友善的态度。

西方传教士自明末以来就进入中国,但多尔衮并未以狭隘的民族偏见对待他们,这从他优待和信任汤若望的行动中可以明显看出。但对葡萄牙人入广东贸易的要求仍加以拒绝,这表现出多尔衮对少数为自己服务的外国人十分优宠,政策开明,而对有可能威胁清朝安全的较大规模双边交往则持保守态度。

好了,闲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多尔衮的封号为“睿亲王”,其中“睿”即睿智、聪明的意思。他不可能不知道皇位的诱惑力,否则他也不会在皇太极驾崩后积极参与皇位争夺。之所以没有废帝自立,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名不正则言不顺

皇太极死后,没有留下立谁为储君的遗诏。而当时的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在名义上要比多尔衮正统的多。

2、多尔衮自知命不久矣

多尔衮自幼体弱多病,再加上驰骋疆场多年,伤一定有很多。其实,就连多尔衮自己也知道,他已然是命不久矣。

从顺治六年(1649年)开始,多尔衮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大不如前,于是多尔衮开始主动转变态度,想要修复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且多次前往喀喇城进行居住与狩猎,目的就是逐步“放权”给到顺治。

3、皇族宗室内部关系错综复杂。

多尔衮是摄政王,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实力而言,他的两白旗牛录最多,而且他还在豪格获罪后将正蓝旗也拨给了多铎。加上两黄旗在顺治继位后屡受打击,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此外,济尔哈朗所属的镶蓝旗以及代善父子的镶红旗态度一直较为暧昧,所以从军事方面而言,多尔衮占有绝对优势。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多尔衮的这种优势是建立他保持现有地位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如果是废帝自立那么情形就又不一样了。

顺治帝福临尽管年幼,但却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是八旗王公推选出来的。多尔衮一旦篡位,势必受到八旗内部的极力反对甚至引发激烈的内讧,尤其是那些受到打击的两黄旗王公大臣更是会借此发难,以求翻身。所以,多尔衮即便有胜算,也需付出巨大的代价。

4、当时的国家大局并不允许多尔衮废帝自立。

多尔衮执政的七年,正是清初统一中原的关键时刻。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尚未荡清,在西北和四川仍有大规模的战事。江南各地又有南明政权以及众多的抗清义军。多尔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重点放在了统一战争上,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可能搞内斗。

事实证明,清廷能将农民军和南明政权消灭已经是十分侥幸了,国家财政几近瘫痪。更为重要的是,汉人贵族集团也在这个时期先后降清,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汉人贵族集团所效忠的是大清皇帝,而非多尔衮。因为在封建传统文化思想中,汉人最看重的就是忠君思想,一旦多尔衮篡位,就成了乱臣贼子,是得不到汉人集团的支持的,是会被天下臣民唾弃的。

5、孝庄太后的影响不可忽视。

野史中记载多尔衮之所以没有称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顾及孝庄太后的面子,甚至还流传出“太后下嫁”的传闻。笔者对太后下嫁一说不敢苟同,但对孝庄太后的巨大影响力是深信不疑的。

孝庄本身在名义上占有优势,她是皇太极的宠妃,又是顺治帝的生母,单凭这一身份就足以震慑满洲贵族。尽管顺治年幼没有亲政,孝庄也是千方百计地讨好多尔衮以保全儿子的皇位,说她与多尔衮的关系暧昧或许可能,但要说嫁给多尔衮值得商榷。

更为关键的是,孝庄的娘家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的黄金家族,也是蒙古诸部落中实力最强的。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多尔衮废帝自立,那么孝庄不仅会动员满洲贵族集团进行抗争,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也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外孙被赶下台。这个情况多尔衮应该是清楚的,他不会傻到让大清后院起火的地步。

6、没有儿子做了皇帝又有何用。

多尔衮有七位福晋,而且史书上记载他也颇为好色。但遗憾的是,他的一生只有一位独生女,而没有儿子。多铎的第五子多尔博过继给他为子,这是也多尔衮留下的唯一一个养子,他死后即顺治七年袭睿亲王爵位。

退一万步说,多尔衮即使能战胜满洲贵族集团、能镇压抗清力量、又能阻止蒙古反叛,而顺利夺得皇位,那他百年之后又将皇位传给谁呢?难不成让养子多尔博继位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多铎日后岂不成了皇帝的生父了吗。显然,这种情况是多尔衮不愿看到的,在重视封建纲常的时代,没有儿子就是天大的缺陷。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多尔衮尽管一定程度上拥有废帝自立的能力,但也有很大的风险。而最致命的缺陷就是他身后无子,这一点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43年春,国军高级将领韩德勤奉老蒋的军令,带领大军渡过运河。韩德勤的行动引起了新四军的注意,他这...
原创 清... 1912年,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溥仪退位,清朝走向了灭亡,但是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在...
原创 此... 大秦帝国在崛起,不仅要求历任帝王雄才大略,还要求秦国人才济济,更有能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战国时期,列国...
原创 秦... 火车作为现在大家,日常的出行工具,可以说人人都坐过,现在中国在铁路上的发明,也很是强大,在世界上都是...
原创 为... 王翦,被视为是战国末期所有将领中的最强者,战术稳重,秦能够一统天下,跟王翦是离不开关系的,大多数敌人...
原创 谁... 有钱人一般富不过三代,穷也不过三代。但是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从古时就开始富的家族,有些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原创 杨... 中华几千年文明,能够跻身于四大美女,确实不易。但若是以一个胖子的身份跻身于四大美女之列,是不是稍显违...
原创 此... 此人是隋唐第一名将,李元霸在他面前都要收敛,他到底是谁? 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春联、年画...
原创 唯... 他是唯一辞衔的开国上将,为的是顾全大局,后来特批享上将待遇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对于昔日革命功臣...
原创 孝... 满清作为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短短两百多年的统治却在封建帝制中留下了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朝起源...
原创 元... 成吉思汗从未打过败仗,西方学者称他为“全人类的王”。如果评选世界史上的战神,成吉思汗要说第二,没人敢...
原创 都... 我们都知道,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有两个好帮手,一个是韩信,另一个就是萧何。但是当他坐拥皇位之后,却...
原创 1... 世外桃源真的存在吗?抗日期间,聂荣臻就在一个山区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的村民300年没有与外...
原创 武...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时期,曾有那么一个朝代,繁荣盛世,万国来朝,能人辈出,文学佳作频现,就连在后市中一直...
原创 最...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王侯将相,这些人在万人之上的位置呼风唤雨,他们最怕的无外乎两点:一是死亡,二是失去自...
原创 明... 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几个保留皇室的国家之一,除了这个国家之外,像英国、柬埔寨、泰国和瑞典等国家都保留...
原创 巧...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 千千万万个历史人物就像满天繁星 他们虽然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却以一个个文...
原创 易...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中国的帝王枭雄本纪中甚为浓墨重彩之一笔,他像是一颗穿越时代的流星,...
原创 宋... 宋仁宗赵祯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皇帝。 有人评价宋仁宗是千古明君,也有人认为宋仁宗相比起汉武帝刘彻,明太...
原创 颜... 历史时刻录,品三国!大家好,我是历史时刻录,今天与您一起聊聊三国故事。 颜良 前言 在《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