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是我党我军最为悲壮的一位将军,他代表着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如果1940年,将军没有牺牲,在1955年全军授衔大会上,他有没有可能被评为元帅呢?我们可以从评定元帅的几点条件上进行分析:
红军的创始人
杨靖宇是红军的创始人。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有识之士纷纷组织武装起义。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南昌起义,十大元帅绝大多数参加了这次起义,创建了红军。而在此之前,1927年春,杨靖宇已经在河南组织了农民起义,起义军占领确山县,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日后这支起义军发展成为确山县工农革命军,是红军的一支重要力量。杨靖宇在整个起义过程中表现出过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军事指挥才干,为其日后在东北开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东北抗日联军
抗联的艰苦卓绝不亚于红军长征
杨靖宇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十大元帅基本都参加过长征。长征是对红军信仰与意志的双重考验,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艰苦卓绝的一段经历,与之可以比较的是南方八省红军的三年游击战。所以,虽然陈毅同志没有参加长征,但他作为三年游击战的代表,被评为元帅。相较于前两者,东北抗联的斗争更为艰苦。首先论时间,长征持续了2年,南方八省游击战持续了3年,而抗联抗日持续了14年。其次论敌人,前两者打的是国内军阀的部队,而抗联打的是日本关东军。最后论条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有了稳定的后方;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虽然一直处于敌人的围追堵截,但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易于生存;东北天寒地冻,杨靖宇领导的抗联活动在日军统治东北的核心区域,长春与沈阳之间,持续与日军作战,没有前方和后方。“火烤前胸暖,风吹后背寒”是抗联战士们野外露营的常态,由于日军的封锁,抗联衣食弹药补给都非常困难,即便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这支队伍仍能坚持革命信仰,与日军浴血奋战,时常以少胜多消灭日军。这些足见杨靖宇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以及军事指挥艺术。
东北抗联第一军杨靖宇将军
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杨靖宇是代表东北抗战的中共最高军事指挥员。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主要有三支力量,分别是八路军、新四军、抗联,其作战区域分别是华北、华东、东北。八路军的军、师两级领导被评定为元帅;陈毅军长代表新四军被评定为元帅;而在东北,如果评定一位元帅,一定是杨靖宇。
即使弹尽粮绝,将军仍然坚持战斗
杨靖宇将军崇高的人格力量
杨靖宇将军始终对党、国家、人民保持一颗赤子忠心。1939年,日军全力围剿杨靖宇的抗联队伍。有人劝杨靖宇去苏联或躲进长白山,但他坚定地拒绝了。此时,全国抗战形势急转直下,抗战已到了最后关头,将军自断退路,已经做好了以死明志的准备。即使是死,抗联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也要坚持为中国人民而斗争。如果没有抗联,中国东北就真成了伪满洲国,东北人民就会被日本人任意蹂躏而没有希望。最终,将军为革命之理想信仰战斗到了最后一兵一卒,最后一枪一弹,践行了”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的誓言。将军牺牲后,东北抗联各部为将军崇高的人格力量所激励,对日军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将军已成为党的一座不朽丰碑
最后时刻,将军的英雄气概气吞山河,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让人不禁落泪。新中国建立后,杨靖宇将军是
享有政治局委员和元帅规格葬仪的革命先烈。今天,将军已经化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座不朽丰碑,时刻激励着每一位党员。
转自
冰盖下的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