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就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对抗时,有不少的国民党人都选择脱离国民党这一组织,加入共产党的组织中去,但同样有人即使处于不好的境地之下,仍然一心想着我国,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傅冬菊,他是傅作义的女儿,当时,她力劝父亲要和平解决问题。
傅冬菊是山西人,她在1922年的冬天出生,她出生时她父亲的事业才刚刚有了起色,但也正是因为女儿的出生,才让傅作义更有动力去努力完成工作,为女儿提供最好的生活,所以随着傅冬菊的慢慢长大,傅作义的职位也在一点点的提升,但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傅冬菊的父亲傅作义是国民党人,但傅冬菊却没有因此而倾向国民党。
但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军队一点点地侵略我国的领域,在此种情况下,傅冬菊的父亲就非常担心她,于是就将她安排在了西安,并为她在西安寻找了一所学校,安排她进入这所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看到这种情况,傅冬菊一方面更加痛恨日本人,痛恨他们对我国做出的种种,一方面更加崇拜自己为国家利益作战的父亲。
傅冬菊在被父亲安排到西安后,就很少有机会能够与自己的父亲相见,但尽管这样,父亲的形象在傅冬菊的心目中丝毫未减,她的父亲总是给她写信说不希望她参与到任何的政治斗争中,只希望她能够完成好自己的学业,然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后来,战火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傅冬菊就又和自己的母亲去往重庆,随后进入到了重庆的某所学校学习。
她在南京上学期间,同自己的好友一同出去参观,在参观的路上,她们有幸与我们的周恩来总理碰面,周恩来看见了她们之后,就认为她们非常有活力,认为这才是中国新一代青年该有的样子。
后来,傅冬菊就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进入到了西南联大,在上学期间,她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校期间,她也总是积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运动,并且还非常想要进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的一员。
后来,国民党失败,但共产党非常想要守护住北平,想要将其作为新中国的都城,但由于当时北平是属于国民党的地域,并且驻守人员为傅冬菊的父亲傅作义,由此,共产党便想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北平的问题。
此时,傅冬菊就马上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希望能够劝导父亲接受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这一结果,当她的父亲见到自己的女儿时,就马上明白了自己女儿来到自己身边的目的,于是她就告诉自己的女儿不要参与到其中,面对态度坚决的父亲,傅冬菊就向父亲表示自己是共产党的一份子,此次前来就是为了代表共产党人来与他进行谈判,希望他能够接受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北平问题。
在1949年,开展天津战役,其实傅作义也知道一旦天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域,那么北平也将处于不利之地,当他听到天津战役开启的声音之后,就变得非常不安,因为他也不知道如果天津成为了共产党人的领域,北平该如何守。
后来,傅冬菊还借用天津战役这一次机会来劝导父亲,希望他能够明白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自己又为什么会加入共产党的组织,他如果一味地守着北平不放手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面对这种种压力,傅冬菊的父亲开始动摇了,并决定要按照女儿的安排来行事。
后来,在傅冬菊的安排下,傅作义开始与共产党进行谈判,并成功签订了相关协议,此后,傅作义便交出了他的军队,将其归于共产党。
傅冬菊知道北平解放并不意味着革命结束了,所以在北平得到解放之后,她马上去到了革命的前线做记者,她这一去就延续到了革命结束。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傅冬菊回到了她本该有的普通生活,将记者作为自己谋生的职业。
傅冬菊到了71岁,才离开了记者这一职位,并于2007年去世。傅冬菊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所以她更加懂得贫穷人的生活状态,在她有能力养活自己并且有积蓄时,就开始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无论我们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都应该保有一颗热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也感受到被爱,而后将这种爱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