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破国破谋臣亡”。早在封建王朝时期,权势地位大过一切,在权力的震慑下,每个人都将为之臣服。当他们的剩余价值被利用完毕之后,许多帝王都会选择卸磨杀驴,正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擅长权谋之术的君王,就是开国功臣头上那把刀,稍有不慎他们就会惨遭灭门。
01
深谙明朝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早在登上皇位之前,就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甚至样貌粗鄙的乡野村夫,从草根阶层成功跃过龙门,朱元璋的逆袭之路算得上实力与运气并存。然而,在明朝建立以后,面对那些曾经跟他共同打下江山的功臣们,朱元璋内心的疑心也越来越重。
小时候的朱元璋,由于家庭贫困,给地主放过牛,后来又突遭天灾,亲人相继离去,为了生计也曾进到寺庙当过和尚,在外云游期间,一直沿途讨要斋饭,任谁也想不到此时无比落魄的朱元璋,居然成为了颠覆元朝的一代领袖。
25岁那年,朱元璋跟随郭子兴参与反抗元朝的斗争,命运也在这一年开始改写。朱元璋思维活络,在各大势力中左右逢源,成功取得了郭子兴的信任,成为了郭子兴的女婿,地位在红巾军中一路上涨。
毫无疑问,朱元璋是凭借着郭子兴的关系,才在军队中站稳了脚跟,但这也同样意味着,这些曾跟随朱元璋共同打天下的功臣们,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和自己争抢胜利的果实。
俗话说,树大招风。身处高位的朱元璋没法时时提防身边的所有危险,正因如此,才导致朱元璋极度缺乏安全感,所有的权力都想全部攥在自己手中,对身边的人也十分警惕。但尽管如此,朱元璋在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对那些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可慢慢地,朱元璋却发现大臣们和自己的三观根本不一致。从小生活清苦的朱元璋,曾一度吃不饱穿不暖,加之后来云游天下,见惯了太多民生疾苦,成为皇帝之后,一直谨记杜绝铺张浪费,连后宫妃嫔的月俸都一缩再缩。
而朝中的大臣们,一开始的表率作用都做得不错,很快就原形毕露,顿顿大鱼大肉,而这些在朱元璋的眼里,无疑是奢靡铺张的举动。朱元璋心里明镜似的,但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是宣布不久后将要为皇后举办寿宴,皇帝本人会亲自招待。
大臣们听到朱元璋要亲自设宴招待众人,纷纷应邀前来,却没成想,当美食被端上桌之后,大家齐刷刷傻眼了。只见源源不断的四菜一汤被送到各位大臣的桌子上,萝卜、韭菜、青菜、葱花豆腐汤,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难堪。
可朱元璋此时却相当热情地招待大家,并表示以此宴为准,以后的一尽饮食都按这个标准来,身为权臣,只有以身作则公正廉洁,才可以为百姓带去福祉。大臣们表面连连点头,却根本没把朱元璋的话当回事,回到家后,依然我行我素,豪华奢侈之风丝毫不减。
朱元璋见自己的话并没有对大臣们起到任何震慑作用,内心十分不舒服,心里杀机陡生。很快,朱元璋召开最好的工匠,以最快的速度,在宫里特意建造了一座庆功楼。或许在外人眼里朱元璋的举动十分正常,但在刘伯温眼里,却令他心惊肉跳,也马上意识到陛下这是起了杀心。
刘伯温当即赶往皇宫,向朱元璋表明来意,乞求告老还乡,对这位老学士,朱元璋内心十分崇敬,便同意了刘伯温的请求。刘伯温出了皇宫之后,路上偶遇了好友徐达,便告诫徐达日后一定要小心庆功楼。徐达虽然十分不解,但对于好友的提醒,也暗暗记在心里。
很快,庆功楼建成,朱元璋也召集所有大臣一起去楼里吃饭,刘伯温放心不下,也跟着徐达一同前往。进了楼里之后,没有谁发现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刘伯温心里感到疑惑,不经意间敲了敲大厅的墙面,猛然发现这居然是空心墙,正在刘伯温发愣的时候,朱元璋进来了。
紧接着菜也来到了桌上,众人纷纷侧目看出,依然是四菜一汤,大家都有些不高兴的神色。很显然朱元璋注意到了大臣们的情绪,马上招呼后面的菜可以端上来了。随后,真正的美食才被端进来,烤兔肉、烤狗肉、血燕窝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只有刘伯温心知肚明,这恐怕是场鸿门宴。
结语
众人都沉迷于吃喝中,一时间都有些微醉,朱元璋慢慢起身走了出去。刘伯温见状,赶忙拉上徐达追了出去,朱元璋看到他们俩显然有些错愕,但还没等几人多说什么,身后的庆功楼忽然传出一声巨响,随后整座楼阁瞬间倾倒,成为一摊废墟。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