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从一个草莽汉子起家,一路经历跌宕和磨难,最终得以雄霸一方。他一生最大的劲敌就是项羽,尽管最终战胜了项羽,可他始终搞不懂项羽为何失败后要自刎乌江,明明他可以选择投降,也可以选择过江。作为一方霸主,刘邦表面风光无两,可终日却寝食难安。
在临死之前,往事如置放映机中一帧帧浮现出来,刘邦才终于明白了自己和项羽之间的差别,也终于懂得他为何要自杀。眼见人世的浮华如烟飘散,刘邦不知言语,深感无奈。那么,项羽到底为何要在乌江边自杀呢?
要解释其中缘由,必须提及项羽的生平。项羽是项氏子弟,出自名门望族。虽然家族之人大多为了楚国而战死,但骨子里仍然流淌着项氏的血液,有着项氏基因。基于这一点,项羽从出身起就不会是个草莽汉子。他身负家仇国恨,饱受亲人离自己而去的痛苦,这一切更让一个人快速成长。他身为项氏的少族长,有资本顽劣,却誓死也不愿遭受折辱,宁可自杀也不会向他人屈服。有了这样的性子,项羽为人更加大气忠义,骨子里更透着潇洒和豪气,拥有一腔热血山河梦。
与项羽相比,刘邦的性子和为人处世则完全截然不同。刘邦跟项羽不一样,不是名门望族出身,也没有什么家仇国恨,更是很难有与项羽相似忠肝义胆、报效国家的想法。刘邦是一个草莽汉子,出身平凡,如果没有起义,他一生都是平平庸庸。由于自小没有被灌输精忠报国的想法,刘邦单纯迷恋钱权的利益,这种心理于一个小人物而言,实在稀松平常。因此,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刘邦更会厚着脸皮不惜一切得到,也少了宽容和谦让的气量。于他而言,屈辱只是暂时,忍过了就是大好前途。
两相对比之下,项羽不堪受辱,为人却大气有肚量;刘邦则万事皆容忍,事事可再来。从两人的性格对照,也就能解释为何项羽想要自杀了。项羽明知有些时候做某些事对自己有利,可又因为大气和不在乎,更让他不愿做那些事情。因此,在面对失败后,项羽望着滚滚而过的乌江水,一时间心中波涛汹涌,遐想万千,终于抛下了一切,大义凛然举刀自杀。
刘邦夺得了天下,了结了自己一辈子的心愿。然而,他的性子也决定了他一生都不可能跟项羽一样大气洒脱。为了巩固朝政,刘邦分封臣子为诸侯,一步步积累自己的力量,岁数大了还要亲自领兵,一生都劳累受罪。项羽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死得干脆洒脱;刘邦夺得了权势,一生却受累于权势的枷锁之中,倒成了笼中鸟了。
眼见浮华万千,如烟飘散,刘邦不知言语,心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