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腰斩时,满朝文武为什么没人出来求情?大臣:赵高手段太狠
迪丽瓦拉
2024-11-01 22:08:20
0

原标题:李斯被腰斩时,满朝文武为什么没人出来求情?大臣:赵高手段太狠

秦始皇驾崩,李斯的时代就结束了,与秦孝公死后的结局一样,其实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秦国能够从偏安一隅的弱小国家一步步走到统一天下的强大秦国,自然离不开历代秦王“奋六世之余烈”,但不可忽视的是人才对秦国成就霸业的帮助,准确地说,应该是列国人才。

李斯是帮助秦始皇完成最后一击的能臣名士,在秦始皇主政时代,李斯拥有足够大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在秦始皇驾崩后,李斯的悲剧就开始上演,最后竟然被腰斩。

李斯对秦始皇建立首个统一封建王朝是作出巨大贡献的,关于这点秦朝的文武大臣心中都非常清楚,但是为何李斯被腰斩时没有一人为李斯求情呢?

李斯功勋卓著但树敌于众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生于战乱纷飞的时代,胸有大志的李斯不甘于只做一名掌管文书的小小官员,于是李斯辞官到齐国拜荀子为老师。

在荀子这里,李斯重点学习了帝王之术,而荀子的思想主张与法家的思想非常接近。李斯学成之后,告别老师荀子,准备去闯荡一番事业。

李斯根据当时的天下列国局势,最终选择到秦国施展抱负。商鞅就是因为秦孝公五百年未有的雄文《求贤令》才决定来到秦国。秦国自秦孝公开始就能够招揽天下贤才,前有商鞅,后有李斯。

李斯来到秦国之后投在吕不韦的门下,后来经过举荐进入秦始皇的视野,秦王嬴政自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雄才大略,这也符合李斯选择君王的标准。

李斯抓住机会向嬴政介绍自己帮助秦王统一天下的策略,嬴政听后对李斯非常赏识,按照李斯的计划,秦国要先吞并韩国。

韩国得知秦国意图后,惶恐之中生出一计,派一名叫郑国的水工来到秦国游说嬴政,鼓吹修建水渠灌溉良田的种种好处,秦王应允修建。

后来,郑国来秦的真实目的暴露,这件事成为秦国世族共同抵抗外来士子的导火索,在秦国宗室的鼓动下,秦始皇下令驱逐所有外来客卿。

李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千古名篇《谏逐客书》,秦始皇回心转意,从此之后李斯更受秦始皇的信任,同时李斯还是列国来秦士子钦佩的楷模。

虽然李斯的官职越做越大,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李斯的敌人也在不断增多。

李斯敌人增多的主要原因分为两方面,首先是李斯在秦国推行的政策以及改革触动秦国老世族的利益,被这些人恨之入骨,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一点其实是不可避免的,秦国固化的阶级利益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不能够将秦国推向更加强大,不能适应秦朝未来的长远发展,李斯做的是正确的,利在千秋。这个过程中必定要夺走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是改革必然要面对的阻力,秦孝公时的商鞅同样如此。

李斯树敌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统一天下的策略而得罪列国来秦士子。统一天下是秦始皇嬴政矢志不渝的追求,作为秦始皇的左膀右臂,李斯当然要帮助秦始皇实现这个伟大抱负,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按照李斯的策略,天下列国都是秦国嘴边的肥肉,面对自己母国即将被秦国灭掉,当时的人非常重视出身国别,身在秦国的列国士子心中普遍生出对李斯的仇恨。

这是李斯在秦始皇生前便为自己种下的祸根。

赵高祸乱朝政手段凶狠

秦始皇在巡游天下时在沙丘突然暴毙驾崩,当时秦始皇身边只有李斯、赵高和胡亥三人。赵高态度强硬地要立胡亥为继位者,起初李斯是坚决不同意的,但是在赵高的逼迫下,李斯最终屈服。

李斯被逼着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不仅如此还假传圣旨赐死扶苏,大将蒙恬也选择吞药自杀。在赵高和李斯的共同扶持下,秦二世胡亥登基成为秦朝第二位皇帝,随后赵高在朝堂上大肆清除异己,比如蒙毅就是被赵高构陷而死。

在秦二世称帝后,赵高的权力欲望开始极度膨胀,就连皇帝都成为赵高控制的傀儡,历史上著名的指鹿为马足以说明赵高才是秦朝“皇帝”。

对于赵高来说,李斯已经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人,为了防止日后生出变数,所以赵高开始筹划除掉李斯。赵高比李斯更具备优势,因为秦二世对赵高非常信任,而李斯则要小心谨慎。

赵高经过缜密的计划,给李斯设下一个圈套,因为函谷关以东地区已经多地出现盗贼侵扰,赵高请李斯前去劝谏胡亥关注天下安定,不要再天天去修缮阿房宫、收集天下奇玩。

李斯在赵高的带领下来劝谏胡亥,面对李斯的谏言,胡亥感到很生气,再加上赵高不断嚼舌根,胡亥对李斯彻底转变态度,最后赵高给李斯扣上谋反重罪。

李斯在监牢中被屈打成招,而胡亥看着李斯的供词,十分庆幸地对赵高说,幸亏有你帮我鉴别,我差点被丞相骗了。

公元前208年,李斯因谋反罪在咸阳被腰斩,同时夷灭三族。

秦朝的百官对赵高是又恨又怕,而这种恨同时也转移到李斯身上一部分,很多朝臣对李斯与赵高同流合污心中愤懑不平。

在李斯被处死后,秦朝的文武大臣心中对李斯的死因心知肚明,部分人是因为之前对李斯存在仇恨心理,认为李斯死得好,自然不会出来求情解救李斯。

即使是对李斯没有怨恨的大臣,但是看到权势如日中天的赵高虎视眈眈,没有任何一人敢于站出来求情。如果有大臣站出来为李斯求情,一定会被赵高归为同类而处死,即使有大臣能够站出来求情,声音也一定传不到秦二世的耳朵里,就算能够让胡亥听见,胡亥不相信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因此,对于大臣来说,求情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好结局的,索性不如放弃求情。

从赵高控制秦朝的权势来看,秦朝二世而亡也是必然的结局。李斯被腰斩时无人来求情,总结起来就是,李斯本身树敌太多,赵高权势太大,手段残忍凶狠,无人敢反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水浒的故事想必已经家喻户晓,北宋末年108位好汉聚义于梁山,各个身怀绝技。以宋江为首领,他们除暴安良...
原创 李... 在千字文里有一句,“起翦颇牧,用兵最精。”这句话里的起翦颇牧指的是中国战国时的四位将领,白起、王翦、...
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我们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首先,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中国历...
原创 南... 南朝4帝中谁的能力最强?这四位皇帝各有千秋,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南朝的历史长河中,刘裕无疑是一颗最...
原创 诸... 诸葛亮出山前,曾自比管仲乐毅。但是徐庶对曹操说,刘备得诸葛亮,可比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为什么诸葛亮...
原创 赐... 说到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谁的人气最旺,无疑拥有四世三公身分的袁绍袁本初名列榜首。一个个人杰、才俊纷纷前往...
原创 开... 1233年,崔立把金国宗室500人打包好,送到蒙古大营,交给速不台处理。金国没想到,自己也会有“靖康...
原创 慈...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紫禁城,这座曾经神秘莫测的皇家禁地,一夜之间成为无...
原创 抗... 各位老铁,今天小编跟大家说说,赵尚志如何从一名马夫当上参谋长的故事。 巴彦抗日游击队解散以后,赵尚志...
原创 周... 姬发,字昌,周文王之子,周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世尊称为周武王。他的生平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历史上...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福建平潭开馆 ...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里展陈的考古专用工具及发掘场景(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倩倩 摄 新华社福州...
原创 刘...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世界 秦始皇,这位一统六国、建立千秋伟业的帝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创 大... 其实,我个人认为就历史功业这一块,明洪武大帝朱元璋应该算是皇帝里的天花板,但同时他也是被严重低估的一...
原创 朱... 朱元璋让刘伯温作诗,刘伯温作完之后,朱元璋一看瞬间就怒气升腾 明朝洪武年间,皇宫内灯火通明,金碧辉煌...
原创 宋... #图文夏日征集令#南宋时期,金兵压境,朝政昏暗,百姓疾苦。赵昚临危受命,接下这个满目疮痍的江山,开始...
原创 同... 张九龄,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造诣,被誉为唐朝一代名相。他的诗作流传千古,边塞诗《望月怀远》中的“...
原创 张... 标题:张爱萍、王平不想给彭雪枫当搭档,他俩的理由很直接,彭老总发火 引言: 1935年的一天,红三军...
原创 白... 同时托孤于李严,主要是因为当时李严代表了益州本地势力。而且,历史上大家选托孤大臣,一般也不会只选一个...
原创 彭... 在新四军牺牲的将领之中,彭雪枫的牺牲令人深感遗憾,在红军时期他是红三军团第4师的政委,是彭老总麾下的...
原创 历... 从秦以来,历经数十个不同的王朝政权,巅峰时期的人口和疆域各自有多少呢? 笔者汇总整理了来自互联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