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以算作是一处温暖的港湾。然而,有一天,溥仪却再也不能自由出入自己的家门,甚至落得个“买票才能入内”的处境。这是因为他不再是清朝的皇帝,他的“家”也成了故宫。
从1908年入宫,到1924年离开北京,溥仪在皇宫里居住了16年左右的时间。皇宫里,容纳着许多他成长的记忆,对于这个“家”,他也再熟悉不过。
然而,当1961年他游览故宫,指出内部摆设出现的一个错误的时候,却被专家驳斥“你别不懂装懂”。但事实是,溥仪才是对的那个人。
这期间的经过又是如何呢?
溥仪离开紫禁城
溥仪原本不该成为末代皇帝,而只要不成为末代皇帝,新世纪来临的时候,他也不会那般难以忍受。
只是,尽管刚出生的时候,他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而非光绪帝载湉的儿子,但等到慈禧决定将他养育在宫中的时候,他就逃脱不了以光绪帝之子的身份继承大统的命运。
当时,醇亲王府还因此事发生一场大乱,除了溥仪的祖母听到消息晕厥过去外,溥仪也连哭带打不肯让太监抱走。
然而,一切的反抗都起不到任何作用。被抱到宫中不久后,因光绪帝去世,年仅3岁的溥仪成了新的皇帝。
以3岁幼龄登上帝位,溥仪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权。等待他的不是成年后亲政,而是越发动荡的时局以及被逼迫退位的处境。
时代的浪潮将所有人席卷其中,末代皇帝溥仪也是在海中沉浮的一个普通人。
当1912年,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何工的时候,失去倚仗的溥仪就避免不了“逊位”的结局。甚至,这个时候,年仅6岁的他还没有资格出面接受优待条件,代替他的人完成这一“任务”的人是隆裕太后。
从这个时候起,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在大多数人眼里,溥仪也失去了皇帝这一个旧时代尊贵的身份。
从1912年逊位,到1924年被赶出紫禁城,溥仪还在皇宫里度过了12年的时光。
在这个内部的“小朝廷”里,溥仪依旧被视为皇帝,享有太监、宫女的侍奉,以及遗老遗少们的尊崇。
然而,在中华民国已然成立的大环境下,他被要求尊重中华民国,需要废止与国法令抵触的行为,并且不能给人民发告示、给处分,就连宫内的太监、宫女违规也都需要交给相应机关和人员处理等等。
可以说,这个时候,他的皇帝身份也不过是自欺欺人。
当时的溥仪对自己的处境极为不满,也感觉到了危险在即,他无数次想要出逃紫禁城,但都被其他人闻讯制止。
只是,失去了更觉遗憾。等到1924年“北京政变”爆发,他真的被赶出紫禁城,转而搬到生父载沣的住处的时候,他却深深怀念着以前在紫禁城的时光。
溥仪回到故宫
溥仪再度回到自己的“家”的时候,已经是新中国成立的10多年后。那个时候,距离他以“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之一”的身份恢复自由,不过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
而他也已然成为了平民,并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开始到北京植物园工作。比起以前担惊受怕的生活,如今安逸闲适的生活到时能让他很快适应并找到乐趣。
在植物园工作一年后,溥仪有了新的身份。他被调任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成为了一名文史委员,工资也从原有的60元涨到了100元。按照当时的物价,算得上是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
等到自己彻底安顿下来之后,1961年国庆节,正值单位放假,溥仪也生出了重游紫禁城的想法。
这个时候,紫禁城已经成为了对外开放的故宫。每个想要入内的人,都要提前购买一张门票。哪怕以前把这里当成家的溥仪也不能被例外。
工作人员还耐心地跟他做了解释,表示卖门票是为了更好地保养故宫。
和溥仪一同去的还有沈醉、杜聿明等一行人。溥仪进入故宫后,就当起了他们的“超级导游”。当他们来到太和殿的时候,溥仪还专门到龙椅上去坐了坐,还在龙椅下方一个隐蔽暗格里取出了一个他以前藏在那的蛐蛐罐把玩了起来。
显然,在这里生活过的人还是要对这里的情况更熟悉一些。
溥仪受到专家驳斥
溥仪带着同事在故宫里游历了一遍,期间不忘去光绪帝的寝宫里走一遭。然而,刚一进去,他就发现了内部摆设出现的一处错误。
溥仪很快就找来了工作人员问询,表示挂在光绪帝寝宫里的照片出错了。工作人员不清楚情况,也不了解溥仪的身份,见溥仪坚持,到底还是找来了正在故宫里的专家。
专家一到,溥仪就指着光绪帝寝宫里的那张照片,对他说,“同志,照片挂错了,这不是光绪帝,而是醇亲王载沣”。专家也不清楚溥仪的身份,一听这话,下意识就不耐烦地说,“你不要不懂装懂”。
听到这话,站在溥仪身边的同事互相看了看,都安静了。溥仪则很生气地表示,一个是他名义上的父亲,一个是他的亲生父亲,他还能搞错吗?这个时候,众人才给专家解释溥仪的身份。专家也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搞错了。
而在这一趟故宫行之后,溥仪余生都没有再踏进故宫。
小结:
重回故宫,溥仪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股“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但等到他发现故宫内的很多摆设出现了错误之后,他就谈不上是觉得好笑还是觉得悲伤了。
等到发现挂在光绪帝寝室的照片是他的生父醇亲王载沣而非光绪帝载湉的时候,他就没有再保持沉默,而是辗转找来了工作人员和专家,想要让他们尽快修正这一处错误。
怎知,溥仪还因此受到了专家的驳斥,被批评是“不懂装懂”。
虽然后来事情得到解决,但溥仪的心情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来到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