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伯温气息尚存之时,他让儿子给朱元璋送去这两样东西,第一样是泛黄书籍,希望能保刘家人代代平安,第二样则是一筐死鱼,希望朱元璋能引以为戒。然而直到17年后,老朱才明白“这筐死鱼”的真正含义。
正所谓“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不难看出刘伯温才智过人,在12岁那年因考中秀才而被世人知晓,成年后朱元璋便请刘伯温出山,并委任他为谋臣。
据记载:朱元璋杀人之际被刘伯温看见,随后他说:“头上有血是眾字,有泥土则代表能得到土地,得众人心再得土地,三日内必有好消息”。
果不其然,三天后真的有军队投降。朱元璋十分惊喜,认为刘伯温十分灵验,于是便请教他:“我何时能统一天下?”而刘伯温回答:“先破陈,后平张,再伐元,次定海宇。”朱元璋听后若有所思。
刘伯温的事迹被很多人听说,当然谁也不知道他为何如此聪明,难不成会神机妙算?可是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面对自己的下场。他作为开国功臣自然被朱元璋捧在手心,并一口一个先生尊称。
然而在洪武元年,元顺帝北逃,眼看天下大局已定,可是刘伯温却向朱元璋递交辞呈。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让他告老还乡,反而说:“给您封个第一公爵,您父母追封郡王,怎么样?”
刘伯温三思后心想:“这是帝王之术,想试探我对自己的功劳如何看待,我怎能答应?”于是连忙说:“臣不配这样的封赏,既然陛下需要我,我愿意效犬马之劳!”
对于朱元璋来说,刘伯温是第一功臣没错,但是对于这个对自己心思了如指掌的人,怎么放心放在身边?而刘伯温也明白如果自己现在离开,那么朱元璋不会放过自己,于是拖了半年之久,以自己年事已高为由再次提出离开的请求,这次朱元璋准奏了。
刘伯温回家后闭门谢客,整日跟家人喝酒下棋,这正是张良的“避祸之道”。当地县令登门拜访他也不见,要知道这可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即使还乡也不能怠慢。
然而洪武八年刘伯温感染风寒卧床不起,此时丞相胡惟庸带人拜访,甚至还带着医生。要知道胡惟庸和刘伯温关系极差,如今能主动前来估计是替人办事,而这个人也只有朱元璋一人。
此时的刘伯温早已知道皇上的心思,但是他不能不从,于是喝下了御医开的药,不久后就去世了。可就在临死前他让长子给皇上送去两样东西,泛黄书籍和一筐死鱼,希望能保刘家人代代平安,也希望提醒皇上要以大局为重。
17年后朱元璋才知道这筐鱼的真正含义:原来朱元璋长子朱标不幸去世后,他发现如果立孙子为储君,那么则会令其他藩王不满,于是要将他们调离京城,才能避免内斗。如果这一筐鱼儿,生存空间小,可为了生存不得不斗来斗去,倘若不将它们分开,那么弱小的鱼就会死掉。
由此可见刘伯温真的有远见,可是这样的人最后没有善终,不禁令人唏嘘。朱元璋生性多疑,因此遇到刘伯温这样有聪明才智的人,自然心生忌惮。
当然,通过历史我们也十分欣赏刘伯温这样的人,感叹他的毅力和才华、钦佩他的荣辱不惊,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也可以像他一样,不负国家与爱人。希望后人能有他一样坚定的志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在人心浮躁的社会中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