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应是官宦子弟,曾祖父入朝为官父亲险些成为武将,因社会变动家道中落,沦落为贫农家庭。他又是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大将军,青年之际加入我党的革命队伍,参加过无数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还是我国第一个出访国外的大使,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外交部的新人,以强硬又不失真诚的态度一次次完成了国家的外交任务,就连毛主席都夸他:“敢说真话,是个好大使”。穿上军装是一名将军,衣着西装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家,说到这里相信一部分了解新中国外交历史的朋友应该已经猜到了,没错今天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正是将军大使——耿飚
耿飚
1909年8月26日,耿飚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户贫农家庭,他家虽然穷但是却实在堪称传奇,耿飚的曾祖父当年高中举人成为了地方的父母官,他的爷爷是一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救过无数百姓的生命,他的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险些被清廷选中入朝为将,不过由于一些历史问题最终还是回家当了农民,这样的变故给到耿飚父亲的打击极大,他也一直是郁郁寡欢,因此耿家才会如此的困苦。
本就生活不易,1916年,也就是耿飚七岁的时候,一场灾荒更是让耿家失去了一切,无路可走的一家人只得逃到了湘南常宁县水口山地区,开始了他们的务工生涯。
经常会有人讨论是务工好还是务农强,我们看看耿飚一家的经历就知道了,此前耿飚一家虽然困苦,但在勉强吃饱之余好歹生活的比较自由,但现如今一家来到了矿上务工那日子可就苦了。
1917年耿飚的父亲先是找到了一份矿上的工作,开始了每天不见天日的挖矿工作,这份工作赚得少不说,每天还要接受资本家的剥削压迫,到手的钱甚至还没有几亩薄田的收入要多,但没有办法一朝入坑终身难逃,并且为了糊口,此后在耿飚稍稍长大时,也被拉进了矿上当起了童工。
矿工
那时是1922年,年仅十三岁的耿飚便和父亲一起开始了暗无天日的工作,不过虽然这段经历让耿飚遭了不少的罪,但也让他接触到了其一生追寻的信仰——中国共产党
众所周知,一开始我党大体上还是基于工人阶级的,因此像耿飚这样的年轻工人自然是我党积极吸纳的对象,而耿飚在听闻了我党的革命理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之际,内心也是慷慨激昂,于是自此他便立下了救国救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在我党的领导下,耿飚不仅积极的参加罢工示威运动,还将许多处于迷茫之中的工友拉入了我党的怀抱之中,鉴于他的表现如此出色,党组织也在1925年5月给予了他一份礼物,而这份礼物便是答应让其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
在成为团员后,耿飚的革命积极性更高了,他的工作也从宣传转为了斗争。1926年湖南革命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达成革命理想,耿飚身先士卒组建了一支革命赤卫队,开始了与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共同举行武装斗争的道路,不过当时由于我党的斗争经验尚且不足,最终这场轰轰烈烈的攻打大城市计划还是失败了。
这可让很多刚刚加入革命的同志们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耿飚显然没有气馁,他不仅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反而是几经辗转,来到了浏阳县找到了党组织的所在地,在当地积极开展革命动员和游击反扫荡工作,给红军大部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年轻有为、身先士卒、对党忠诚这样的才俊谁人不爱,因此在1928年8月之际,党组织便特批了耿飚的入党申请,耿飚也自此正式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开始了更为严格的革命工作。
两年的时间,耿飚不光在军事上努力学习,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将才,在文化上他也丝毫不落下风,他积极的读书识字,学习马克思主义,专研党的革命纲领,而这般的努力党中央自然是看在心里,于是为了历练耿飚,从1930年开始党组织便将其放在了军中的重要岗位上,例如参谋、教导员等职位。
经过了三年多的磨练,以及各种围剿反围剿的洗礼,到了1933年耿飚俨然从偏文职的干部,转到了前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团长,自此之后他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为红军留存力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期间,耿飚的表现同样十分英勇,作为八路军129师385旅的参谋长,耿飚率部镇守在陕甘宁边区的最前端,时刻提防着日寇的侵袭,夜以继日的劳累让他曾经受过伤的脖子负担极大,有很多次党中央都想将他调回延安让其休息休息,但他却依然倔强的表示:“别人守着陕甘宁我不放心”。
不过到了1941年之际,耿飚不回延安也不行了,当时他的旧伤越发严重,毛主席便亲自下令让他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为什么没直接让其休息呢?显然这也是党中央给耿飚的一个台阶,他们知道以耿飚的倔脾气直接让其休息是肯定没戏的,这才希望他能够一边学习一边休息。
一晃在党校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抗日战争俨然也进入了后期阶段,这时耿飚的伤已经养得差不多了,他也实在是安奈不住自己抗击日寇的心了,于是1944年9月在经过党中央的批准后,耿飚便来到了晋察冀军区担任起了副参谋长的工作.
在这期间他多次主动出击,将周遭的日伪军打的落花流水,在1945年8月初他甚至还亲自出马,收复了大量曾经被日寇占据的军事重镇,使得张家口在内的多个城市重新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日伪军
抗日战争结束后,耿飚依旧在晋察冀军区任职,他担任起了野战军参谋长,在正太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中将敌人打的落花流水,为全国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且这样一位猛将在解放战争结束后也没闲着,由于此前在中央党校的学习经历,使得耿飚俨然已经成为一众将领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佼佼者了,因此党中央和毛主席便交给了他一份全新的工作,那就是前往外交部,为新中国崭新的外交事业打开一扇大门。
对于这个新工作其实一开始耿飚是不情愿的,因为他知道台海问题尚未解决,朝鲜那边美国也在虎视眈眈,而他作为一名将军自然是希望能够带兵打仗的,所以不喜欢做文职工作也是正常的,但毕竟这是党中央的命令,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
更何况后来在周总理的耐心讲解下,耿飚也意识到了外交工作的重要性,这才收拾好了一切踏入了外交部的大门,和枪炮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耿飚,自此便开始了其长达二十余年的外交生涯。
1950年的10月1日,这一天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日,也是耿飚首次出访瑞典的日子,这一天为了欢迎中国的代表,瑞典政府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耿飚作为大使在宴会中虽然有些局促,但也是相当镇定。
当时整个中国对瑞典都缺乏了解,耿飚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他本着“少说话多喝酒”的原则,在宴会中频频敬酒,以一身好酒量将几位瑞典的官员喝得面红耳赤。
见到这等情形,一位对中国印象不佳的瑞典将军便站了出来,他通过翻译向耿飚问到:“大使阁下,听说你原本是一位将军是吗?”,耿飚不知道对方是何意便点了点头,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位瑞典将军又问到:“我带过五万兵,那么你带过多少兵呢?”,耿飚思索了一会回答道:“大概有十几万吧我没有数过”。
听到这个答案那位瑞典的将军顿时惊呆了,他愣在原地好半天才开口道:“原来中国并没有骗我们,他们真的派出了一位大将军与瑞典交谈,谢谢你耿将军”。原来瑞典作为北欧的小国,一直以来在欧洲地区就没什么话语权,因此一直有些自卑,而中国则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他们竟然派出了一位将军,这对于不自信的瑞典来说显然是难以置信的。
所以瑞典人一直认为中国方面是在糊弄他们,要么就是派出一位文职官员假装是将军,要么派出的就是一位底层军官,而现在竟然证实了中方派出的是一位身经百战统领过数十万大军的大将军,要知道整个瑞典都没有十几万的军队。
他们自然觉得中方此举是对他们的高度重视,这才会打开心结与我方代表敞开心扉的交流沟通,当然这也促成了中瑞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此之后耿飚又先后担任中国驻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阿尔巴尼亚大使等职位,在周总理的带领下,耿飚不仅解决了一次又一次的外交风波,还树立了我国优秀的外交形象,极大程度上挫败了西方世界污蔑我国的言论,使得世人对中国的印象都有所改观。
2000年6月23日,享年91岁的耿老在北京逝世,他这一生从贫寒的童工到革命的先驱者,从驰骋战场的大将军到享誉国内外的外交大使,可谓是波折坎坷且精彩传奇的,因此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记住这位为了国家事业,放弃1955年授衔仪式的革命英雄,也希望这位英雄的事迹能够永远的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