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阴历十月,雍正皇帝下旨加封正定知府朱之琏为一等侯爵,爵位还可以世袭,还将本是镶白旗的朱之琏及其族人,一起抬入正白旗。
在清朝,封侯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因为侯爷身份尊贵,属于“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是超品的存在,即使是最低等的爵位“男”爵,地位也要高于一品大员。
后世的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收复南京,功勋盖世,才封了个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权倾天下,也才混了个一等肃毅伯;荣禄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大臣,李鸿章的继任者,也只是被封为“男爵”。
那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朱之琏何德何能,得以不雍正皇帝封为一等候呢?这就要从他对祖先说起了。
史料记载,朱之琏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代王朱桂之后,属于明朝远支皇室后裔。明朝后裔和清朝皇帝应该是不共戴天之仇,雍正为何要加封朱家子孙为侯?
据雍正在雍正元年(公元1733年)九月乙酉发布的一道上谕之中可以找到原因:“(朕)近于圣祖仁皇帝书笥内,捡得未经颁发上谕一道。钦此。”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雍正在康熙的遗物中发现了一道没有发出的圣旨,这道圣旨的内容就是要加朱之琏为一等侯,可惜这道圣旨还没发出去康熙就驾崩了。雍正作为康熙的儿子,只不过是顺水推舟,替父亲康熙做一个顺水人情而已。
到了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雍正在《御制景陵圣德神功碑》里写道:“(父皇)前后南巡,亲祭明孝陵者三。又欲封其后裔,俾承世祀。予小子祗奉遗言,锡之侯爵。”
在这里,雍正皇帝再次重申自己之所以加封朱之琏为一等侯,是奉父皇康熙的遗命。事情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
康熙在位时为了大清长治久安,对明朝皇室务求斩草除根,亲自下旨杀了崇祯皇帝的太子,并将能搜捕到的崇祯子孙和近支皇室后裔斩尽杀绝。他后来之所以祭拜明孝陵,也是为了收买人心而已,毕竟拜拜死去的朱元璋,不会有任何风险,还能捞点仁德的名声。
雍正即位后,情势不同于康熙年间,天下已定,反清复明这种事没人再去做。雍正为了显示自己得位之正,彰显自己的仁德和包容,也为了给父亲康熙洗白,所以假借康熙遗旨之名,加封朱之琏为一等侯。
他这样是向向全天下人做了一个姿态:你们看看,朕非常孝顺父皇,谨遵父皇遗命,对朱元璋的子孙很好,朕连朱元璋的子孙都这么善待,可以证明朕绝不会参与九子夺嫡,朕的皇位是光明正大得来的,朕是不是很仁慈孝顺,英明神武?
因此,雍正加封朱之琏是一石三鸟:既能彰显自己仁慈孝顺,又能显示自己有人君之度,还可以反证自己得位之正。这一招,真的绝了。
乾隆深知父亲雍正的“苦心孤诣”,决定做戏做全套,在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阴历八月,追封已经去世的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继续让他子孙世袭爵位,让朱之琏和其子孙世代沐浴大清皇帝的浩荡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