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延续276年,共有16位皇帝,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原来是乞丐,是草莽中走出来的“天子”;第四位皇帝朱高炽,盼了20年皇位,在位仅1年;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却被打败成了阶下囚;第八位皇帝朱见深喜爱比他年长17岁的万贞儿;第十四位皇帝万历帝整整三十年没上过朝……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故事远比小说来得精彩、刺激,他们的故事既是个人的故事,也是夹杂着大事的朝代故事。
有没有一本书,可以看尽明朝皇帝的故事呢?有,这本书就是《正说明朝十六帝》。
该书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明史研究员和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多年心血力作。作者秉承“正说历史”的精神,讲述明朝皇帝的传奇故事,将皇帝的个性栩栩如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皇帝的生平写了同时期的国家大事,还在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明笔记小说的记载,整体通俗易懂,把明朝纷繁复杂又活泼生动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本书里,我们不仅能看到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还能看到许多新奇的故事,激发我们读史的兴趣。如喜欢住在“动物园”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是个按照自己想法办事的率性皇帝,他觉得皇宫生活枯燥,就离开皇宫,住进了“动物园”豹房。
元朝时,贵族有豢养虎豹等猛兽供玩乐的风气,这些场地被叫做豹房、象房、虎房等。
正德帝朱厚照耗时五年,花费24万银两建造了豹房新宅,成为他的居住地。
有一年元宵节,皇宫失火,他不仅不下令扑救,还在豹房开心地观看,对身边人说“好一棚大烟火”。
如此荒唐的皇帝,在权力上一点也不含糊,而且他还有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应州之役的胜利。
读完这本书,我还知道了明朝有一位一生只有一个皇后,且没有其他嫔妃的皇帝,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中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帝王。
他就是明孝帝朱佑樘。晚明学者黄景昉说皇帝和皇后就像民间夫妻一样,一同起居。
故事固然能引发人们读史的兴趣,但读历史,我们绝不仅仅是看故事,更多的是想从历史中得到些什么。
《正说明朝十六帝》就能让我们一举双得,既可以阅读精彩的故事,满足好奇心;又能获得一些启发,明白一些道理。
元末,农民起义,群众竟起,先后出现天完、龙凤、大周、大汉等政权,但是朱元璋后来居上,完成一统,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两点原因。
一是朱元璋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坚毅果决的性格魅力,二是朱元璋善于网罗人才,
身边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将,如徐达、郭兴等。
这样的品质和能力都是我们在职场中所需要的。拥有坚强刚毅的品质才能不惧职场挫折,行将至远。
早年因为艰辛的生活,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虚心好学,有条件以后更是主动学习,打仗期间也不忘记读书学习。
建立明朝后,他特意命人建立了文渊阁,收藏经史子集,自己还经常抽空去那里读书。
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经常学习,与时俱进。不学习,你都不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时代所抛弃。
职场中,你希望遇到什么样的领导?你想成为怎样的领导?我们从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崇祯皇帝是一位多疑、过分苛刻的领导。因为他的多疑,袁崇焕被凌迟,辽东战局无人可收拾。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无异于自毁长城。
崇祯帝对大臣严峻与刻薄的态度超出想象。因为他过分苛责大臣,大臣们动辄得咎,所以没有担当,不敢有大动作。这也导致崇祯一朝,真正能办事,愿意办事的大臣并不多。
读完全书,我特别喜欢封面这句话:
“皇帝的个性跃然纸上,大明历史荡气回肠”
。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明朝16位皇帝的个性生动地展现出来。他们身上有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也有我们需要引以为戒的地方。
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传递出的哲理、人生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的故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