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SSZ.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歌词写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歌来自革命电影《上甘岭》。
上甘岭不仅是电影名,还是一个地名,抛开革命意义它只是个小山岭,但偏偏它极具革命意义,上甘岭战役被称为是“国魂之战”。
上甘岭之战让西方国家认知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早就不同往日了,在惨绝人寰的血战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令美国甚至西方诸多国家都感受到中国军人惊人的意志和保卫家国的勇气。
一、上甘岭之战的背景上甘岭战役正是发生在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场战役,但上甘岭战役的发生地不算在上甘岭,战争一开始是围绕朝鲜中部五圣山前沿的两个高地志愿军防御阵地展开的。
根据志愿军作战条令,防守这两个高地的是第15军45师135团的两个连,属于军以下的规模作战,因此刚开始战斗时战争以高地命名,被称为“597.9和537.7高地战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彼时以美国为首的进攻国家已经受到沉重打击,下了血本的美国并没有打败中国和朝鲜,反而感受到中国军人英勇奋战的精神。在战争硝烟中双方僵持不下,于是,美国开始试图与中国军队谈和。1952年,中国和朝鲜在全线反击作战中取得阶段性胜利,共产党逐渐开始掌握地面作战主动权,致使联合国军处境被动。当时正逢联合国第七届大会和美国总统选举前夕,为摆脱战场被动局势,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给美军上司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请示,美国应该安排第9军在前线发起目标进攻计划。范弗里特提出,此前对付敌人采取防守行动导致美军遭到惨重伤亡,现在应派出第9军团采取小规模进攻计划,代号“摊牌行动”。
上甘岭战役的特殊在于它的战场面积,两个高地作为主要战场,面积仅仅3.7平方公里,在战争中双方战斗规模逐渐由营、团发展成师、军,两方不断在上甘岭投入兵力和兵器。敌方参战有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第9师,步兵团共计11个又2营,炮兵营18个,总兵力有6万多人,志愿军陆续参战约4万多人。二、战场上的血腥轰炸
上甘岭战役场地面积仅3.7平方公里,不满4平方公里的场地里承担了190多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航空炸弹。《英雄赞歌》中唱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面战旗,这面战旗用不到2平方米的旗布,记录历史上上甘岭战争的血腥残暴,战旗面上大大小小布满总计381个的弹孔。
有战地记者曾经描述道,上甘岭战争时,几乎一平方米的位置就会有一枚炮弹轰炸,密集的炮火将山岭炸的更是坑坑洼洼。根据志愿军老战士描述,这要归咎于范弗里特,因为在范弗里特来之前,美军炮火是有规律有停顿的,大概进行了30—40轮的炮火攻击,直到范弗里特到来,直接将炮火次数增加了8倍,猛增至250—260轮,之后的上甘岭面对炮弹就像面对刮风一样,几乎没有停顿一下。美军一通乱炸后并没有得到阵地,甚至最后反而完败,志愿军和美军等联军反复争夺阵地59次,共击退敌军900多次冲锋。志愿军兵力共43000余人,伤亡占比约25%;美国联军兵力共60000余人,伤亡占比超过40%,两方伤亡人数分别约为11500人和25000人。
美国联军除了在人员伤亡上损失重大,在武器装备上也有很大投入损失,战场上大量的弹壳和弹片几乎覆盖在全场浮土上,上甘岭山头被炮弹削平两三米。最终美军在上甘岭战争失败,190多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航空炸弹在美国战地记者口中被称为“范弗里特弹药量”,以此讽刺范弗里特浪费美国纳税人的钱,不惜血本轰炸却近乎完败的战争决策。三、一个苹果一个二等功
宣告美军进攻彻底失败的是李保成所在的志愿军3兵团15军45师134团的八连尖刀连将战旗插在上甘岭主峰。当时李保成作为八连连长带领队伍在上甘岭阵地坚守了整整14个日夜,14天内美军发射了5000多枚炸弹疯狂轰炸,八连凭借非凡的意志力先后3次被打光重建。
除了炮弹的轰炸,美军还用了日内瓦公约抵制的毒气、炸药包、火焰喷射器和凝固汽油弹等武器,志愿军在弥漫着硝烟味、血腥味的空气中最终还是击退美军的冲锋,将那面不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在了上甘岭主峰。美军武器轰炸的影响之外,志愿军还需要忍受的是作战物资的紧缺,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有时连喝水都是奢望。后来的人回忆,食物紧缺,吃的基本上都是压缩饼干,压缩饼干不就着水难以下咽,但在坑道里最紧缺的就是水,战士们迫不得已时还得喝尿才能咽下去,然而在满地炮火烘烤的情况下,尿液也很少。
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运输员的伤亡率高达90%,在上甘岭战争补给线上有个流传的坚守坑道立功标准,谁能送一个苹果进坑道,谁就立二等功!可以看出后勤保障线的工作也是极其困难,在坑道里志愿军伤病员受伤没有酒精消毒得到治疗,伤口经常发炎糜烂,伤口疼痛难忍时不愿影响战友们的情绪,伤员会咬紧床单强忍疼痛。志愿军战士们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境下,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军人的赤诚之心,赢来了“国魂之战”的胜利。
作者简介:95后会计小妹,媒体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