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由隋文帝不是隋太祖来揭开对皇帝的好评与差评——庙号和谥号之谜
迪丽瓦拉
2025-07-29 16:03:59
0

还不是因为隋文帝杨坚他老爸普六茹忠叫隋太祖呀!太祖只能一个啊!笑!

其实杨坚叫什么帝,不叫什么祖,是一种很外行的说法。老实说,关于什么帝?什么祖?杨坚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知道的只能是隋明帝杨英!

杨英何许人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千古暴君隋炀帝杨广!我用专业的术语来说,隋文帝属于谥号,隋太祖属于庙号。不管是谥号还是庙号,都是盖棺定论的事儿,一般来说,谥号全称包括庙号。隋文帝杨坚的谥号全称为隋高祖文皇帝。

和曹魏很相似,隋朝的皇帝也是三祖。曹魏三祖分别是魏太祖曹操,魏高祖(一说魏世祖)曹丕、魏烈祖曹叡,隋朝分别是隋太祖普六茹忠、隋高祖杨坚、隋世祖杨广。那为什么我们印象中,从唐太宗后称庙号,而之前都称谥号呢?最典型的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呢!

其实唐太宗之前,乃至到商朝都有庙号第一个庙号是商太祖成汤,

尊最早的庙号是太初祖,太初祖全称是新太初祖,他就是炎黄二帝中的黄帝,那么你知道炎帝的庙号是什么吗?你也许会问,秦始皇、汉武帝的庙号是什么?汉武帝全称为汉孝武帝,他的庙号是汉世宗,在汉朝庙号和杨广一样的是刘秀,他说汉世祖,只不过人家是开国皇帝,杨广是亡国之君。

那秦始皇的庙号是什么?秦始皇没有庙号!谥号也没有!秦始皇就只是帝位序号,可以理解成秦一世,秦二世可以理解为秦二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的称号集三皇五帝于一体——皇帝。他觉得他是最牛的,三皇五帝也不如他。

他直接废除庙号、谥号,他觉得他的儿孙,他的臣工都不配给他上庙号、谥号。秦始皇的思想是典型的法家思想,他不要臣民子孙赞美更不要臣民子孙批评,只要他们听话就好了。这可是典型的商鞅之道,商鞅变法时对于反对的老百姓就是杀,对于大肆赞美的老百姓还是杀!为什么杀?没资格评价,听话就好!

庙号出自成汤,谥号出自姬昌,后朝废除前朝一些制度并创立新的制度也是正常的。周朝废除商朝的庙号设立谥号,秦朝把商朝的庙号周朝的谥号都废了,汉朝反其道而行之全面复古,把商朝的庙号和周朝的谥号都给恢复了。这一恢复就历经两千多年,直到清朝最后倒数第二个皇帝光绪为止,溥仪皇帝的庙号、谥号都是家族评价,算不得正宗。

庙号和谥号说白就像购物评价,不外乎好评、中评、差评。周朝大抵为了国王工作的积极性,就用谥号来总结一个国王的一生,一两个字的评价的确难以全面但总体比较客观符号实际。举个栗子,周文王、周武王这是好评,周幽王、周厉王、周赧王这是差评!至于诸侯国就更标准了,你看胡服骑射,雄才大略的赵雍,晚年把自己弄了个太上皇的前身——主父,在接班人犯了错误。惹了幼子,饿死沙丘,谥号被定为赵武灵王。说到这里,我认为齐桓公也应被定为齐桓灵公,他也是晚年糊涂饿死的,只不过没惹了儿子少了个灵字。秦始皇大概也怕谥号里万一加个灵字呀!

庙号表面看起来都是赞美,实际上也有好评、中评、差评之分。因为庙号最初是表彰是好评,类似于评先进国王、优秀皇帝,但又根据其实际功劳用一个美好的字评价,往往都是一字以蔽之!这大概是成汤考虑,国王要好好工作不然就没有好评,而周朝更狠不好好工作好评不仅没有,还有差评。总之一句话,在汉朝之后好好工作,才会有好的谥号、庙号。

为了确保庙号的权威性,除了有大的功劳,大的盛世或者中兴,一般都皇帝都是没有的。比如文景之治的汉孝景帝,他是一个好皇帝,他老爸有庙号,他儿子有庙号,可他却没有庙号。谁叫他只是个过渡,刘恒拨乱反正,首开文景之治,刘彻国富民强、开疆拓土。这就让我想到所谓的康乾盛世,有头有尾独独没有雍正,好在现在也有康雍乾盛世已说。

庙号是帝王一生的荣誉,奋斗一辈子只为一个名字!要个好评,真是太难了!到了三国时,皇帝就精了,拼是要拼的,至于这么拼还什么落不到吗?干脆生前自己给自己一个庙号字,不香吗?不太爽吗?既然给了,就给俩字,不要宗,要祖。

于是曹叡给自己庙号定为魏烈祖,他果然如愿以偿,只是哪有活着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好评呢!不吉利也不符合礼仪,弄出了笑话,曹叡后来也英年早逝了。

庙号这么简单就能得来,这让后世的君主学会(坏)了。到了隋朝,基本上皇帝人人都有庙号。庙号也就不值钱了,为了彰显皇帝的伟大,只好在谥号(准确来说是谥号庙号组合体)上不停地加美好的字来修饰皇帝的伟大,字这么多,谥号是记不住了,只好用言简意赅的庙号称呼都有庙号嘛!

对于开国之君,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靠爹妈自己打天下的庙号一般是太祖。比如刘邦就是太祖,但刘备只是烈祖,因为刘备自认为是刘邦的后代,不能不孝不能僭越。至于刘裕,他不是刘邦的后代,他也没称太祖而称高祖,这就怪他孙子了。刘义隆本是宋中宗,刘骏夺得帝位尊宋中宗为宋太祖。刘骏的庙号也是祖,宋世祖。

从前面描述我们可以知道,杨坚的老爸普六茹忠,杨坚称帝前又恢复祖姓,故而普六茹忠就是杨忠。杨忠是隋太祖了,杨坚就不能被尊为太祖。那样不仅庙号重复还大逆不道。杨坚完全靠自己的话改为太祖是不孝,靠着老爸改为太祖那就是大逆不道。

一般来说,为开国之君打下基础的第一代都是太祖,如魏太祖曹操,晋太祖司马懿。杨坚和曹丕类似,李渊和司马炎相同,故而唐朝的太祖是李渊的爷爷李虎。这样一讲,你就能明白杨坚被称为隋文帝而不叫隋太祖的原因了吧!其实叫杨坚隋高祖也是不错的,不过出于习惯叫隋文帝更多一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点。何为“明十三陵”,就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然而我们知道...
原创 揭... 1927年冬,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上千人的吃饭是一个大问题。 部队是如何解决粮食的? 时...
原创 她... 说起“妓女”这个职业,一直以来都受到我们每个人的鄙视,都觉得这样的一种职业简直就是低贱,下流。自古以...
原创 卫... 1943年11月,中国远征军第二任司令长官陈诚因病回重庆修养,由谁来接任他的职位,让蒋委员长颇费了一...
原创 为... 公元8世纪,正当唐代末年中原战乱之际,在中国的东北赫然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它于907年建国,经...
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灭蜀 司马昭灭蜀是其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晋朝序幕三部曲中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专门独立成篇。 一.三国攻防形...
原创 清... 太监和宫女是封建王朝的产物,他们都是为皇族效力的底层人物。相比宫女,太监这个职业就显得比较特殊性了,...
【两江潮】罗成友|寻找范长江的... 2024年10月16日,是范长江诞辰115周年的日子。 出于对这位新闻巨子的敬仰,我再一次翻阅10多...
原创 1... 前言 蒋介石的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了20余年,最终还是灰飞烟灭,黯然退守台湾。对于这一失败,蒋介石早...
原创 越... 越南人口近亿,国土仅有我国三十分之一:为何还能大量出口大米? 越南是我们的邻邦,与我国渊源极深。在越...
原创 他... 历史能记住一个人,很多时候是因为壮烈。异域扬大汉声威第一人的戴安澜将军,他的壮烈让无数中国人记住了他...
原创 蜀... 必须加个定语叫“三国蜀汉五虎将”,不然还有梁山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蒋介石也有个五...
原创 山...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桥段:白景琦因为犯了错被二奶奶赶出家门,想要自己创业,但是再...
原创 马... 胡宗南不战而退放弃西安后,最为震怒的不是老蒋,而是被称为“青马”的马步芳和“宁马”的马鸿逵。 原因不...
原创 历... 中日两国自古就是邻居,可是仇怨颇多,几乎每一次冲突都是由日本挑起的。 除近代的抗日战争外,中日两国的...
原创 孙... 《三国演义》中,关羽败走麦城,率领了部门人马突围,但是潘璋派出了手下的部将马忠前去追击关羽,致使关羽...
原创 武... 唐朝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历朝历代里面,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疆域面积等,都是遥遥领先的。唐朝的政治、经...
原创 皇... 最近小编看到一个皇帝的排名,说的是历朝历代的太宗皇帝,其中有我们大家熟知的汉太宗文皇帝刘恒,唐太宗天...
原创 英... 1610—1617年,瑞典王国与俄罗斯爆发了英格里亚战争。最后瑞典击败沙俄,一举成为北欧霸主。那瑞典...
原创 他... “三杨开泰,长征小菜”,周总理谈起长征时,曾幽默评价当时的三位开路先锋“军中三杨”。 三杨中的杨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