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独立自主,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基石。但从近代历史的角度看,有很多国家政权,是在外部力量的干预和博弈下,方才完成的统一。例如19世纪末的保加利亚,在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后,就是凭借在德国、沙俄、奥匈帝国之间“走钢丝”,逐渐实现统一。而同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另一个处在奥斯曼统治下的亚洲国家,也依靠西方国家势力的介入,最终完成独立与统一。
这个国家就是沙特。沙特所处的阿拉伯半岛,曾诞生过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然而自阿巴斯王朝波斯化以后,阿拉伯人的力量就日渐衰落。阿拉伯帝国解体后,阿拉伯半岛就再也没有出现政治统一的强大国家,半岛上政权、部落和教派们相互混战、杀伐不止。政权的涣散,再次引起外部强权的占领。9~18世纪,阿拉伯半岛相继遭受波斯、马穆鲁克、奥斯曼等大国所占据,沦为大国之间的博弈战场。
18~19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英国势力开始进入阿拉伯半岛。趁形势发生转变的时机,阿拉伯的沙特家族,同瓦哈比原教旨派别结成联盟,相继建立诸多反抗奥斯曼统治的政权。1914年一战爆发后,英国为肢解奥斯曼帝国,又进一步加大对阿拉伯沙特家族的援助力度,并派遣特务协助阿拉伯部落。在英国的援助下,沙特家族迅速击溃奥斯曼帝国的代理人,获得对内志王国的统治权。
尽管自身独立,但阿拉伯半岛却仍然邦国、部落林立。这时,诸多亲沙特的阿拉伯部落,纷纷支持沙特家族的扩张战争。而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大力支持沙特的统一战争。在天时、地利、人和兼具的情况下,沙特家族的战事非常顺利,先是灭掉劲敌拉希德家族,后又进军汉志,夺取圣地麦加、麦地那和吉达,将哈希姆家族逐出半岛。到1926年,沙特已经将半岛上大部分国家和部落吞并,疆域空前扩大。
外患清除后,沙特人开始进行剪除内敌。彼时,沙特麾下的伊赫瓦尼教团军渐成大患。并且,这个原教旨教派武装,对内主张极端排外,对外企图进攻约旦、伊拉克以及沿海的英国殖民地,不仅不符合沙特本族的诉求,也极大威胁了英国殖民者的利益。为整肃内部,外加向西方靠山表忠心,沙特果断决定武力镇压。1929~1932年,沙特在英军的帮助下大获全胜,最终于1932年正式建立沙特王国。
统一之后,沙特开始努力进行发展和建设。对于这个问题,沙特的统治者们相当矛盾:在经济上,他们采取“亲西方”措施,不遗余力地引进英美等西方国家的资本;在政治上,他们却竭力维持旧有的封建专制体制,同时借鉴诸多原教旨主义教规,以禁锢民众们的思想。因此,1973年以来,沙特虽然凭借美国的支持和石油出口的激增,而成为名列前茅的富有国家,但是其国家体制却相当落后。
经济上的暴富与政治上的守旧,导致沙特呈现出“富而不强”的格局。其实,在1979年的麦加清真寺事件中,沙特军队就暴露出战斗力低下等严重弱点。历次中东战争中,沙特也仅仅提供舆论和资金支持,并未派出兵力参战。而在海湾战争等美国参与的战事中,沙特虽派军参战,但多数时候只是担任辅助军的角色。而在也门战争中,沙特在拥有尖端美械情况下,被胡塞武装屡次打败。
总体来说,沙特在独立和统一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英国的暗中支持(不然他们也没法那么快地赶走奥斯曼军队);在冷战时期,依靠的是美国的资本力量(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将美元同沙特石油挂钩)。不过,沙特依靠西方的外力援助,虽然可以成为富裕国家,却难以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
参考资料:《阿拉伯半岛诸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