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三年的秋天,时年三十岁的张居正带着疲惫和失意请假回到了老家江陵。
孔子说,三十而立。此时的张居正有了家室,也有了令人羡慕的翰林院官员的工作。算是达到了孔夫子而立的要求。可是张居正毕竟不是一般庸庸碌碌的官员。在他的心中,有着更高远的经世济民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在翰林院期间努力学习各种实政知识,并且向很多外地任职回京的官员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和政务。他为大展抱负积极地做着各种准备。
可是他自嘉靖二十八年担任翰林院编修以来,除了做一些清闲的文字工作外,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政务,更别说经世济民了。他曾经上奏过一次针砭时弊、改革时政的奏疏,可是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这无疑让他感到了极大的挫败。 而嘉靖朝面临的巨大危机和政治上的极端腐朽间的这种反差,也让他感到深深地无力。嘉靖朝是一个内优外患十分严重的时代。北面有统一蒙古的俺答汗,兵强马壮,军队骁勇善战,多次叩边,挑起边衅,双方军队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有一次直接攻打到北京城下,几乎要面临亡国的危险。而在南方,沿海地区又面临着倭寇的死灰复燃和越演越烈。而以汪直为首的海商,亦或海寇,与倭寇相互结合,使得南方的形式越来越不乐观。而在国内,以藩王为首的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流民越来越多,而因此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起义也不断增多。
但是当权者却仍然无动于衷。嘉靖皇帝整日只知道斋醮,寻求长生之道,不理朝政。而朝堂之上政治斗争如火如荼。先是夏言与严嵩争斗,后来又是严嵩专政,徐阶与其各种周旋。激烈处,夏言以大学士身份被杀,忤逆严嵩的各种官员或贬或被杀。这让年轻的张居正心惊肉跳,他在感叹政治斗争残酷之余,也为国家感到默哀。
这一系列的事情让张居正身心俱疲。他对国家的前途和自己的未来都感到越来越迷茫。这时候他旅居北京的萧瑟感与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雪裹年华改,青门柳又新;可堪常作客,还对欲行人。驿路啼莺合,汀州芳草春;数宵有飞梦,先尔到江滨。————《张泰岳全集》
于是,张居正便果断地向上司提交了请假的请求。理由则是身体不好,需要休养。翰林院也准许了他的请求。于是张居正便携带着妻儿一路风尘仆仆,又归心似箭地回到了家中。
自嘉靖三十三年起,张居正一直在家呆到了三十八年。在这六年间,张居正一方面寄情山水,抚平心中的疲惫和憔悴,一方面也在对自己的未来重新进行规划。现实的形势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政治斗争的残酷更是让他望而却步。这六年的时间对他一生来说,非常重要。放空自己,坚定信念,调整策略,准备心情,蓄积斗志。 等他重新步入政治时,张居正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耐心地开始下起这盘政治棋局。三十岁对于张居来说正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其实都是如此。三十而立只是人生一个新的阶段的起点。前三十年默默无闻,不代表以后三十年仍然一事无成。
参考文献:
《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韦庆远);
《明世宗实录》;
《张太岳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