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中真实的刘禅,在位四十多年,临死诸葛亮才发现他的城府很深
迪丽瓦拉
2025-08-05 15:02:32
0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而对于那些被贴上标签,被预设结局的人物,我们是否真的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刘禅,蜀汉后主,一个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之名的君王,他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

长期以来,受“拥刘反曹”正统思想的影响,刘备集团的形象被塑造得近乎完美。

刘备,这位蜀汉的开创者,真的如史书所言那般信任诸葛亮,毫无保留地将儿子托付给他吗?

事实上,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的托孤之言,早已暗示了他内心的疑虑和担忧。

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看似坦荡,实则暗藏杀机。

这句话,不仅是对诸葛亮的试探,更是对他的警告。

试想,诸葛亮如果真的有篡位之心,这句话无疑给了他最好的借口。

然而,诸葛亮却选择了忠心辅佐,兢兢业业地为蜀汉鞠躬尽瘁。

这其中固然有诸葛亮自身的忠义,但也不得不说是刘备高明的政治手腕,成功地将潜在的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

另一方面,年仅十七岁的刘禅,面对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以及蜀汉复杂的政治环境,真的就如同世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吗?

不,恰恰相反,刘禅深谙韬光养晦之道,他选择了“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将权力完全下放给诸葛亮。

在世人眼中,这是刘禅无能的表现,然而,这却是他最明智的选择。

试想,如果刘禅年少气盛,急于掌权,与诸葛亮分庭抗礼,那么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是内耗不断,国力衰弱,最终被曹魏吞并的结局。

而刘禅,他选择了隐忍,选择了默默观察,选择了在诸葛亮的羽翼下积蓄力量。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对于刘禅来说,是危机,也是机遇。

他深知,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权力交接的问题,蜀汉将陷入内乱之中。而此时,刘禅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

他先是派李福前往试探诸葛亮,询问其百年之后谁可担当重任。

诸葛亮推荐了蒋琬和费祎,却没有提及自己的儿子诸葛瞻。

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诸葛亮明白,刘禅是在担心自己会效仿曹操,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

因此,他特意在临终前上表,表明自己只有“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以此来打消刘禅的顾虑。

而刘禅,在确认诸葛亮没有私心之后,也放心地将蒋琬和费祎提拔上来,接替诸葛亮的职位。

他巧妙地利用了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既稳定了朝局,又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

权力的游戏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终于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央。

他不再是那个躲在诸葛亮身后的“阿斗”,而是开始展现出自己真正的政治才能。

在处理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时,刘禅展现出了他果断而老辣的政治手腕。

他准确地判断出魏延的野心,果断支持杨仪除掉魏延,避免了蜀汉内部的分裂。

随后,刘禅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裁撤丞相一职。

这一举动,彻底打破了诸葛亮生前建立的权力结构,将所有权力都收归到了自己手中。

刘禅的这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掌控权力的能力。

他不再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而是一位深谋远虑,手段老辣的政治家。

历史,往往会掩盖真相,扭曲事实。

刘禅,这位被贴上“扶不起的阿斗”标签的君王,他的真实面目却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

然而,真相终将大白。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对刘禅政治行为的解读。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并非世人所认为的昏庸无能之辈,而是一位深谙权谋,善于隐忍的政治家。

他的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与强敌周旋。

他或许没有曹操的雄才伟略,也没有孙权的霸气侧漏,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蜀汉的江山。

偏安一隅的智慧

刘禅的政治智慧,不仅体现在对内权力的掌控上,更体现在对外政策的制定上。

三国时期,蜀汉无论是国力还是人口,都远远逊色于曹魏和东吴。

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坚持北伐,但最终却因为国力不支而功亏一篑。

刘禅深知蜀汉的局限性,他明白,与曹魏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因此,在诸葛亮去世后,他果断地停止了大规模的北伐,转而采取“休养生息,保境安民”的策略。

这一决策,在当时或许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认为刘禅缺乏进取心,只想着偏安一隅。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却是最符合蜀汉利益的选择。

试想,如果刘禅执意北伐,只会让蜀汉陷入战争的泥潭,最终走向灭亡。

而刘禅,他选择了“苟且”,选择了“偏安”,却为蜀汉赢得了四十多年的和平发展。

城府之下的帝王心

刘禅的“城府”,并非是冷酷无情,不择手段。

相反,在他的统治下,蜀汉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这与他“仁慈爱民”的性格密不可分。

史书记载,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他体恤百姓疾苦,轻徭薄赋,发展农业,使得蜀汉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在对待臣子方面,刘禅也展现出了他的宽容和大度。

他能够听取不同意见,不偏袒任何一方,即使是对待政敌,也能够给予应有的尊重。

例如,在处理杨仪的事情上,刘禅并没有因为魏延的死而迁怒于杨仪,而是给予了他应有的奖赏。

但在之后,刘禅又巧妙地借故将杨仪贬为庶民,化解了潜在的权力威胁。

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段,既体现了刘禅的政治智慧,也展现了他“仁慈”的一面。

乐不思蜀”的背后

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邓艾率军攻入蜀地,直逼成都。

面对强敌,刘禅选择了投降,避免了生灵涂炭。

这一举动,让刘禅背负了“懦弱无能”的骂名。

然而,这真的是他真实的想法吗?

或许,在刘禅的心中,早已明白,蜀汉的灭亡已成定局,与其拼死抵抗,不如选择妥协,保全百姓的生命。

而“乐不思蜀”的故事,更像是刘禅在面对新政权时的自我保护。

他用“装傻充愣”的方式,麻痹了司马昭的警惕,最终得以安享晚年。

试想,如果刘禅表现出对蜀汉的怀念,对故土的眷恋,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是无穷的羞辱,甚至是杀身之祸。

刘禅,他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蜀汉的最后一丝尊严。

重新认识这位帝王

刘禅,一位被历史误解的君王。

他并非“扶不起的阿斗”,而是一位深谋远虑,善于隐忍的政治家。

他或许没有雄才大略,但他却用自己的智慧,守护了蜀汉的江山,守护了百姓的安宁。

参考信源:三国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公元626年,李世民弹劾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两位后妃有染。不久,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射死,妻子...
原创 罕... 19世纪的清朝,到底是什么样子? 电影、纪录片,当时还没有发明,让我们无缘得见当时的情景。虽然也有大...
原创 湖... 大学辅导员的华丽转身:周志红的仕途轨迹 一个大学辅导员,居然能在短短二十年里,摇身一变成为手握大权...
原创 李... 李自成兵败的悲歌:刘宗敏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让人难以忘怀。今天,咱们就...
原创 朝... 朝鲜战争,那是一场在历史长河中掀起惊涛骇浪的冲突。战争之初,朝鲜人民军恰似一阵迅猛的风暴,以排山倒海...
原创 当... 1098年,78岁的宰相苏颂挑选了一位侍寝小丫鬟,谁曾想她竟然吓得尿了床。看着面前那摊污渍,苏颂并没...
原创 回... 01、前言 图 | 王近山中将 1978年5月的一天,正躺在病床上的刘伯承元帅,忽然听到王近山逝世...
原创 尴... (以下为个人观点,欢迎交流、点赞、吐槽,如果您觉得还有意思,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西晋王朝是一个...
原创 曹...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政治智慧及复杂的性格特征,成为了三国时期最为耀眼的星辰...
原创 沙... 17世纪中叶至17世纪后半叶,在遥远的东方,两个东北亚的陆上强权,正围绕着黑龙江流域肥沃的土地和丰饶...
原创 秦... 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天下的君王,在他的铁腕统治下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帝国,但也因其暴政而备受...
原创 聊... 文|万里 编辑|看历史浮沉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以文人士大夫为创作主体的绘画,在中国...
原创 灭... 上一篇我们讲了灭吴的总设计师羊祜,今天就来讲讲灭吴的执行者、羊祜的继任者杜预。 跟贾充、裴秀等人一样...
原创 清... 1949年11月6日,北京,周总理宴请国民党的张治中、邵力子等人。 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在中南海下...
原创 搬...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搬离故宫...
原创 朝... 01 竣工于1405年的昌德宫,是保存至今的朝鲜时代古宫之一,坐落于景福宫东侧,和昌庆宫一起被称为“...
原创 河... 金碗传奇:一段跨越时空的故事 ,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一个老农手里的金碗,竟然和末...
原创 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原创 秦... 在公元前221年,随着秦朝的崛起,中国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时代。这一...
原创 滇... 浅析一下,三国志11战国七雄剧本中,庄蹻的综合实力分析。 一.历史上的庄蹻 庄蹻是战国时期,楚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