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离开了水,人类根本就无法生活下去,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华文明历史其本质上就是一部与水相关的历史。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频繁发生洪灾的国家。以黄河流域为例,2000多年以来有记录的水灾就多达1500多次,重要改道达26次,长江流域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仅有记录的水灾就有200多次。
我们的古人为了与洪水对抗又做过哪些努力?
由于我国古代是小农经济,因此古代的政权想要达到稳定和谐的目标必须要学会战胜气候和打败洪水。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就通过在成都平原与关中平原分别制服了洪水,让他成为了强大的秦国,这也为日后消灭六国,为秦国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16年,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派大将军司马错从关中地区南下分别消灭了巴国和蜀国,从而占领了如今的四川和重庆地区,司马错认为秦国兼并巴蜀地区,不仅可以扩充国土面积,而且还能够拥有该地区丰富的人口和财赋,这一举措也使得秦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了强兵的富国,当秦国强兵顺着巴蜀地区顺江东下,可以直接进攻楚国,因此也有了得巴蜀得楚,楚亡则得天下。
可是想要制服巴蜀地区不是那么容易的,古代巴蜀地区经常出现洪水泛滥的情况,为了制服洪水秦昭襄王51年,秦国派李冰担任蜀郡太守,并在此修建了都江堰,成功的制服住了不断泛滥的泯江,这一举措也将成都平原变成了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执政元年,韩国为了消耗秦国的兵力派出间谍郑国出使秦国并且游税秦国,修建了长达300余里的超级水利工程,这一水利工程被后世称之为郑国渠。
郑国渠开建之后,郑国作为间谍的身份被秦国揭发,秦国嬴政大怒,想要立刻斩杀张国,但郑国却说我一开始确实是间谍,但是郑国渠的建立对于秦国来讲也是有利处的,我此举表面上是为了韩国延长寿命实际上是为秦国建立了万世的功勋。秦王嬴政仔细思考发现郑国所说在理,因此继续让郑国主持水利工程。
很多人都知道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之后才实现富国强兵的,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在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以后的几十年,秦国得到了雄厚的农业以及经济基础,从而为大秦王国的建立奠定了根本性的支柱,他们完成了经济基础像上层建筑攀升重要步骤。
自从汉代以后,黄河便开始频繁泛滥,两汉4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一共决溢了九次。当历史进入到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民族不断南下农耕活动减少,对黄河流域的生态有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也使得黄河的决溢的情况减少了。但是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大唐帝国的建立,国家经济稳定,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因此黄河中上游的森林植被受到人文环境的破坏,在唐朝290年的历史中,黄河一共决溢了24次。
到了清朝时期,黄河决溢的情况就愈发严重了,在康熙初年几乎每一年都会发生。我们的先人不断的与黄河等水患作斗争,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祈求着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在这过程中人们是痛并快乐着的,除了与洪水斗争出现了大量的人员死亡之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洪水的冲积不断的冲刷着航道,使得长江和珠江成为了优质的黄金航运水道。同时洪水也在不断的刷新着中国创造新陆地的记录,中国有10%的国土面积都是洪水泛滥带来的泥沙冲积所形成的洪泛平原地区,比如华北地区有31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实际上就是黄河携带泥沙千万年来冲击而形成的。
如今占地面积约1269平方公里的崇明岛就是在1200多年前唐朝时期凸显的,当时它还是一个刚刚冒出头的小沙洲,经过长江泥沙的不断的搬运如今的崇明岛在不断的长大,预计再过五十年崇明岛将于长江北面的江苏南通直接连接起来。
写在最后:
千百年来,洪水一直在推进着中国历史的不断的发展,它既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也摧毁了一部分的中国历史,比如它直接导致了隋朝和元朝的灭亡,同时也促进了秦国以及中华帝国的兴起。
如今人们已经学会了敬畏自然,明白生态和谐的重要性,因此如今的洪水灾害越来越少,我们也终将利用天然的水利优势造福万千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