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非物质载体。扬州具有2500年的建城史,历来文人荟萃、名士辈出,也涌现了众多清官廉吏。而扬州一些区县传承下来的街巷名字,特别是那些历经沧桑留存下来的街巷老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其中不乏历代名人的清廉事迹。12月9日,江苏省扬州市举行《清风扬州路》首发式,此为扬州地名文化建设的又一成果。
地名文化建设离不开地名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宣传弘扬。扬州市早在2015年就建立了历史地名保护制度,近年来,扬州市政府已公布了两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1086个历史地名。市民政、住建、交通、水利、文旅、方志办六部门已公布了三批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共171个,其中51个地名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扬州市有15个地名入选省级红色地名。
内含廉政故事的扬州巷
发布会上,扬州文化学者、《清风扬州路》副主编韦明铧介绍,《清风扬州路》以廉政文化为视角讲述扬州地名,不仅是对扬州市廉政文化研究的丰富和拓展,更是对扬州地名历史文脉传承的一次深刻致敬。这本书视角独特,富有创新,将地名文化与廉政文化巧妙结合,既是讲地名故事,也是讲廉政故事,通过对地名中廉政故事的深入挖掘和生动叙述,展示出中华民族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底蕴。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和传承廉政文化的新视角和途径。
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刘刚表示,将以《清风扬州路》这本书的出版为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对扬州地名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将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出发,全面展现扬州地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文化体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扬州地名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从而进一步推广和弘扬扬州的地方文化。
《清风扬州路》总编辑、原扬州市政协副主席王克胜表示,地名展示了一个城市的文脉,历经千百年,沿用至今,彰显了城市清廉文化的深厚底蕴,诠释了清廉品格的民族追求。这里面的一个个故事,诉说着扬州城市的廉洁文化,闪耀着名人高士的情怀,也弘扬着“清正为人、清白为官”的家风家训,告诫党员干部要遵规守纪、两袖清风,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这部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扎实推进清廉建设,凝心聚力构建社会清廉体系。话地名、颂清廉,让清风廉韵浸润人心,让一身正气践之于行,让廉政之花在扬州绚丽绽放!(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