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古装剧时,我们常见到皇帝身边的官员,主要掌握兵权的通常有两位,一位是九门提督,另一位是兵部尚书。对于一些不太了解的人来说,似乎九门提督手中的实权更多,因为京师发生意外时,他们总能带着一帮手下迅速赶到。但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会知道,身为六部主官之一的兵部尚书地位更显赫。那么相比之下,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哪个权力更大、地位更显赫呢?
一、兵部尚书的地位和权力
兵部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渊源和历朝历代官方部门的整体架构来看,兵部最早是尚书省的一个从属部门。兵部尚书是尚书省长官的副手,尚书省的老大是尚书令,由于手中权利太大,皇帝常常会让自己中意的儿子担任。尚书省的副手左右仆射分别管理礼、吏、户三部,以及兵、刑、工三部。虽然兵部在唐朝时期并未直接掌握军事权,但到了明朝,兵部尚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直接向皇帝负责的重要官员。清朝时期,兵部尚书的权力逐渐减弱,最终在清光绪年间被裁撤。
尚书手中的权利
兵部尚书手中的权利相当大,根据清代的《大清会典》,兵部尚书“掌厘治戎政,简核军实”。兵部下设武选、职方、车架和武库等四个主要组织部门,分别负责军职人员的升迁任免、对绿营军的赏罚判定、管理马政和文书传递工作,以及掌握兵籍、武器装备和进行武举选拔。这些部门都直接向兵部尚书负责,可见其权利颇大。但是,清代时期兵部尚书虽然负责军务,却未直接掌握兵权,因为兵权在皇帝手中。
神秘的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是个什么官?
九门提督是清朝时期设立的官职,负责管理京师防务。九门指的是北京城内的九个城门,包括崇文门、玄武门、德胜门、朝阳门等。九门提督实际上是“提督九门”之意,负责城门的稽查、申禁巡夜、缉捕盗贼等事务。最初,这个官衔称为步兵统领,后来发展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到了乾隆年间,增设两个营,官衔正式定为“九门提督”。
职权的比较
兵部尚书和九门提督的权力难以直接比较,因为两者在清朝官阶中都是一品。兵部尚书负责政治事务,主要执行权;而九门提督则拥有一支能够左右皇室安全的军队,是保卫京师安全的重要武装力量。在社会地位上,兵部尚书是名义上的高阶职位,而九门提督则因直接拥有军队而地位显赫。在明朝时期,兵部尚书曾手握兵权,实权大到让皇帝也害怕,但到了清朝,兵部尚书的实际军事权力逐渐减弱。
总的来说,兵部尚书和九门提督在不同时代、不同朝代的国情下地位和权力存在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