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搭上儿子赔上女婿,玉石俱焚或苟且偷生,崇祯末年两次即墨保卫战
迪丽瓦拉
2025-08-24 20:34:55
0

“金胶州、银潍县,铁打的即墨金不换”。

黄宗昌,字长倩,号鹤岭,即墨城里人,出身当地书宦世家望族黄氏一门。

大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轻的黄宗昌高中进士,成为黄氏一门的新希望。初授雄县令(今广东雄县),开启了他的仕宦生涯。此后再任清苑县令(今河北清苑县)、御史言官、奉旨巡按湖广等地,直到被朝廷同僚排挤陷害,降职归乡闲居。

纵然归乡也未能闲居,黄宗昌很快就遭遇了一生中重大变故,这两次重大变故将他的命运、黄氏家族的命运,与即墨古城紧紧联系在一起。

即墨保卫战。

第一次即墨保卫战

第一次黄氏保卫即墨城,《明史》中有明确记载。

那还是大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奄奄一息的皇帝,和他所在的京都,已经无暇保护自己的国土,明军在辽东作战大伤元气、塔山失守,另一支主力明军在朱仙镇被闯王击溃。唯一能够挽救国运的著名将领,督师袁崇焕,十二年前就被人构陷凌迟处死。

频繁入关骚扰的清兵,攻破了顺天府所辖蓟州城,之后一路南下分道进兵,攻入山东、江苏等地,侵扰劫掠府道州县城池八十余座,不仅百姓饱受兵祸战乱,身为皇亲国戚的鲁安王朱以派,在清兵攻入兖州时自缢身亡,他的两个儿子也一同殉国。

当时清兵不以改朝易代为目标,放过了权力中心,极力剽掠直隶、山东、江南等富庶地区,为自己逐鹿中原充实力量,而遭遇洗劫的大明王朝,再也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

这场劫掠,直到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才满载财货北归而去。历数山东境内,即墨城是山东仅有的两座没有被清兵劫掠的城池之一。另一座是高密。

根据《明史·列传·一百四十六》记载,

(崇祯)十五年,即墨被兵,宗昌率乡人拒守,城全。仲子基中流矢死,其妻周氏及三妾郭氏、二刘氏殉之,谓之“一门五烈”

从历史记载看,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这无疑是一次惨烈的战斗。

当时罢官闲居的黄宗昌,依然保持敏锐直觉,得知有一路清兵南下临近即墨,他立即作出反应,变卖家产作为军饷,号召宗族子弟和家丁仆役临战准备,许多受到感召和鼓舞的乡民百姓,也都跟着黄家全部加入守卫即墨城的队伍中。

贪婪的清兵果然进犯富庶的即墨,虽然是临时组织的城池保卫军,但是在黄宗昌的主持下,依然攻守兼备,即墨城最终得以保全。

在战斗中,黄宗昌的次子黄基被清兵箭簇射中,重伤不治身亡,他的妻子和妾室也在战斗结束后殉夫而亡,当地乡里感佩黄氏的贡献,称为“

一门五烈

”。

即墨城虽然最终保全,然而黄宗昌痛失爱子、儿媳一家五口,从此将清兵视为仇人一般。

第二次即墨城保卫战

这第二次即墨之乱,发生在大明亡朝的最后一年,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也就是大清帝国的顺治元年,李闯大顺政权的永昌元年。关于这次即墨保卫战,历史上虽无明确记载,其规模和影响力,却把当年的即墨望族“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全部席卷在内。

当时,闯王进京的消息已经天下皆知,失去共主的天下已经难以控制,各地骚乱叛乱频发,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

这一次,打着李自成闯王旗号的,有号称十万精兵,把即墨城团团围住。掌握这支力量的,却并非闯王的将领,而是土生土长的即墨本地人,首领是黄大夏、郭尔标和周六子。

这几个带头领兵的,不过是出身即墨望族的纨绔子弟,想趁乱打劫,以闯王的旗号捞些好处。一看就看穿其中猫腻的,还是那位守城有功的黄宗昌老爷子。

跟随黄宗昌老爷子二次守城的,有即墨杨氏家族遇吉、连吉兄弟,蓝氏家族的蓝家兄弟、周氏家族的周如砥几位子侄,还有其它望族江家、范家等大族乡绅代表。

这一场战斗,城内城外,攻守双方,基本上全是即墨本土或者周围十里八乡的人。攻守战斗打了一个多月时间,城内渐渐支持不住。黄宗昌向四周围放出的求援,却一个都没有回音,焦急中束手无策。

黄宗昌只能在望族子侄中征求勇士,跑出去寻找支援,他当时还不知道,即墨城周边数百里的地方,皆已乱作一团无暇他顾,哪儿还有什么援兵。

此时,黄宗昌的女婿,杨氏家族的杨遇吉自荐愿往。上一场战斗,黄宗昌失去了儿子,这一次又要让女婿冒死,看着眼前这个从未经过战阵的读书出身女婿,无奈之下,黄老爷子也只能咬牙答应。

九月二十三日一个深夜,黄宗昌在古城东门吸引敌军,杨遇吉则带着二十余名亲随敢死,悄悄打开西门溜了出去。杨遇吉一路向西奔跑,跨过大沽河,冲出包围圈,两天时间跑到莱阳,一路上眼见城破兵亡,此时国家已经没有了,去哪里寻找可以作为援助的明军呢。

即墨城破在即,思来想去,杨遇吉想到一个主意,“老丈银杆子”决不能接受,但是却又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杨遇吉一路跑进附近驻扎的清兵莱阳军营,见到了带兵将领柯永盛,以即墨全城百姓之名,恳请出兵平定即墨暴乱。清兵将领柯永盛一听,自己的抢掠居然变成紧急救难的仁义之师,当即应允了杨遇吉的请求,九月二十八日,清兵先头部队到达即墨城外围,三日后大军压境兵临即墨。

援兵这么快就赶到了,即墨杨氏能够求援成功,无论来的是清兵明军,只要能够解救百姓危难,都是即墨百姓的恩兵。黄宗昌在城头看着对面飘扬的清兵旗帜,从仇敌到恩人,从疑惑到释然,他明白女婿杨遇吉的苦心。

面对一万清兵关外铁骑,十万“闯王义军”不战而逃,贼首黄大夏、郭尔标等人被俘,于次日在城中斩首示众。清兵对即墨暴乱解围后,以“仁义正统”和“合法部队”自居,开始对此次暴乱始末进行倒查清算。经过初查,即墨几大家族都在清算之列。

有知情人揭发,这个匪首黄大夏,本名黄宗贤,是黄宗昌的同族叔伯兄弟。

有知情人揭发,那个匪首郭尔标,是即墨郭氏一族,与黄宗贤过从甚密。

有知情人揭发,那个暴乱三号份子周六,原名周鸿训,是即墨周氏一族的后人。

对于黄、郭两个匪首,清兵将领抓获了黄家黄宗贤的父亲、以及弟弟黄宗崇是问,还要彻查郭氏一门的责任。

黄宗昌老爷子黄宗昌为了维护黄氏一门的名誉,对外始终不予承认黄大夏,只是说是他黄家的一个仆人。至于郭尔标,也没有归为即墨郭氏,只说他是个独身光棍,投在黄氏门下与黄大夏相识而已。

实际上,即墨郭氏的这段黑历史,虽然当时被黄宗昌压下不提,直到五十多年后的铁面御史郭琇时代,朝廷仍要揪出来审查一番。

平叛以后,黄宗贤被清理门户、开除出籍,后人也迁出即墨到莱阳、诸城一带另立门户。黄宗贤的父亲、弟弟,也就是黄宗昌的堂叔、堂弟,也被他保释出来。

至于化名周六子跑掉的周鸿训,查明他是前明将军周鸿图、周鸿谟的堂弟,属于留村周一脉,并非即墨周氏望族一门,最终也没有追究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红... 《本草纲目》:番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之功效。 提起红薯,在当今社会无人不晓,毕竟谁...
秦汉时期为对付匈奴常在边关种榆...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广大边疆地带,发生了一场比拼智慧和胆识,还有大自然与打仗技巧的较量。这可不是一...
李世民的四位夫人,两个是女犯人... 李世民跟长孙皇后,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恩爱夫妻,他们的故事在战火纷飞、权力斗争的年代里传为佳话,一...
原创 周... 将《神雕侠侣》的故事读完,你是怎样的感受?是否觉得意犹未尽?这很正常,因为金庸只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让...
原创 后...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人性中有谦逊的一面,也有狂妄的一面,往往身居高位、财源滚滚或者著作等身时就会忘...
原创 殷... 武德五年(622年)春天,眼看着刘黑闼带领窦建德的旧部将窦建德原先的地盘都占有了,李渊派出李世民平定...
桐城:“桐”的最早实物记录被发...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工作人员发现“桐”的最早实物记录,该资料对研究桐城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图为翏...
原创 麦... 麦克阿瑟在日本的生活有多爽?日本绝色女神作陪,天皇像他儿子 麦克阿瑟与日本:一场“改造”与被“改造”...
原创 先...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先秦儒家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中,关于...
原创 在...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在孟良崮...
原创 明... 海瑞,明朝第一清官,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善断冤案,惩治贪污腐败,所到之处,百姓敬仰,在他...
原创 吕... 吕布、关羽、周瑜三人临终前分别留下一人,成为魏蜀吴日后顶梁柱 谈起英雄,那就要说说三国了。三国之争,...
原创 人... 提到清朝的权臣,除了多尔衮之外,恐怕最负盛名的便是败在十六岁的康熙皇帝手腕下的鳌拜了。在诸多文学作品...
原创 天... 天宝之变:主昏不悟嗟何及,大错轻成祸日深 话说杨国忠揽权得势,骄侈无比,所有杨氏僮仆,亦皆倚势为虐...
苏峪口瓷窑遗址考古重大发现:中... 苏峪口瓷窑址发现中国最早高石英瓷,确定瓷胎“二元配方”技术应用时间从元代提前至西夏。2月22日至24...
原创 他... 众所周知,1948年底,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地区被全歼,其麾下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其主力兵团第18军也荡...
原创 朱... 科举制的普及,让秦始皇的郡县制达到真正的完善。 今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文明,何时达到了顶峰,又为何会衰...
原创 虎... 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涌现出无数英勇善战的将领,他们各领风骚,有的智勇双全,有的勇猛无双。...
原创 刘... 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应该是在219年的时候,也就是刘备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的时候,此时的刘备拥有荆州三...
原创 一... 何应钦是蒋介石麾下的八大“金刚”之首,当属蒋嫡系中的嫡系,心腹中的心腹,西安事变以前的老蒋也是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