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国藩:成大事者,必经历3种磨炼
迪丽瓦拉
2025-08-25 09:05:03
0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话:“中国5000年,圣人两个半。”

两个圣人分别指孔子和王阳明,而这半个圣人,指的则是曾国藩。

从六次考秀才不中,到拯救清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被人们称为圣人。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练,而其中最关键的三种磨炼,最终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心态的磨练

曾国藩从小在资质上就比普通人愚钝,他曾评价自己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别人看书两三行都看完了,他却还没看完一行。

在他同时代的大人物里,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李鸿章17岁中秀才。

而他考秀才却六次落榜,会试又连续两次失败,直到27岁,才成功登第,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

但为什么他的天赋比不上其他人,最终的成就却高过任何人?

究其原因,在于他持之以恒,与困难死磕到底的心态。

他平日里读书,一本书没有读完,绝不碰下一本,一句没有读懂,绝不读下一句。

他曾说:“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进入翰林院之后的他,也曾踌躇满志,但当他看到翰林院来自全国的精英身上的学者风范、大儒本色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学识的短浅和粗鄙。

为了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气,他决定脱胎换骨,立志做圣人。

他先学习司马迁和韩愈的文学,后又学习程颐与朱熹的理学。

无论多忙,他仍然坚持每日临贴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需满20页。

在家书中,他曾写道:“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也曾言:“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正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以及与自己死磕到底的恒心,让曾国藩的美德,常记于人心,让他的英名,长留于史册。

作家马丁曾说:“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人世间,没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你若甘居人下,便可以自甘堕落,你若志存高远,便只能迎难而上。

说到底,每一个不曾被困难打倒的人,都有颗持之以恒的心,在别人看不见的背后,砥砺前行。

情绪的磨炼

作家胡夫兰德曾说:“世上一切的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功败垂成的,往往就是过度的情绪。”

越是有大智慧的人,越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刚从乡下来到京城的曾国藩,不但见识狭窄,观念鄙俗,而且心浮气躁脾气差,因此常与人发生冲突。

有一次,因为某事意见不和,他便与自己的同乡郑小珊吵了起来,大家拉开之后,双方还指着对方破口大骂,甚至“问候”了彼此的家人。

从那以后,翰林院里的人,陆续都开始疏远他。

他的老师唐鉴知道后,让他通过写日记来反省自己的行为。

于是,在每次和别人吵架之后,他都会把经过记在日记里,然后进行反思。

就这样,在不断地犯错和反省之中,曾国藩慢慢成为了情绪管理大师。

左宗棠一向与曾国藩不和,两人断交之后,左宗棠更是逢人便骂曾国藩。

曾国藩知晓此事后,并没有像从前那样以牙还牙,而是对他的诋毁和谩骂坦然处之、毫不理会。

不仅如此,他还严格要求部下对左宗棠友好,不要回击,而且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还积极帮助左宗棠。

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曾以学生的名义,送挽联赞扬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

从刚入京的人人避之,到后来的人人敬之,其中的原因少不了曾国藩对情绪的管理。

面对别人的辱骂,他选择以德报怨,如此才能成就他一生的伟业。

演说家安东尼·罗宾曾说:“杰出人生的秘诀,在于懂得如何掌控情绪这股力量,而不是被这股力量所反制。”

深以为然,一个能成就大事之人,必定不会因为情绪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即使心中怒火中烧,脸上依旧能不动声色。

正所谓:“发泄情绪是一种本能,能控制情绪,才是一种本事。”

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绪,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

能掌控情绪的人,方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能力的磨炼

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崛起,从广西打到湖南,甚至攻克了湖北省城武昌。

咸丰皇帝怕湖南治安不良,于是命令在家为母亲守孝的曾国藩协助本省巡抚兴办团练。

对官场厌恶的曾国藩,原本打算推去此事,但又想到自己曾立下的拯救天下之志,即使自己是文官出身,没有带过一天兵,打过一次仗,他仍然临危受命,选择投笔从戎。

在曾国藩心里,他清楚地知道,团练根本不顶用,要想对抗太平军,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于是,他以团练为幌子,开始着手创建他的军队。

但因为并没有征得清政府同意,曾国藩一开始就遇到了无数的问题,但都在他不服输的精神之下慢慢解决。

没有办公室,他就借住在一户祠堂里,没有经验,他就在黑暗中摸索,没有军饷来源,他就硬着头皮去劝捐,没有军事技术,他就重金买回武器,自己反复研试,无人会造武器,他就自己设计。

虽然他开始只是一介书生,但是凭借他一腔爱国热血,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在一次次的失败之中,硬生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行军之法。

最终打败了太平军,把处在危难之际的清王朝拯救了出来,也为清王朝迎来短暂的中兴。

俞敏洪曾说:“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

有的人凭借运气能暂时取得成功,但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必须拥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必然要接受能力上的磨练,否则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只有功夫下得深,根基才会扎得稳。

易中天曾说:“吃苦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

一个人的心态,如同飞机的发动机,为飞行提供能量,吃得了磨练心态的苦,才能飞得更远。

一个人的情绪,就如飞机的操纵杆,为飞行指引方向,吃得了磨练情绪的苦,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一个人的能力,就如飞机的两翼,为飞行保持稳定,吃得了磨练能力的苦,才能飞得更稳。

能吃天下第一等苦,方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专... 引言 《马说》有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古至今,我国对于人才就是...
批量涌现又批量沉寂,一些“古城... 阅读提示 专业人士表示,若想盘活“沉睡”的古城古镇,需要找准市场定位,深入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传统...
原创 为...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各国贵族为了抵御秦国的强势入侵,纷纷网罗人才,广招宾客,形...
新闻调查丨跟随普查队员们,踏上... 央视网消息:2023年11月开始,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计划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数...
这就是今天的辽宁! 辽宁,中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肩负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使...
原创 三... 导读:这里的燕国是指三国时期公孙度在辽东建立的国家,多年后同样崛起于辽东的鲜卑慕容家里的诸燕是否传承...
齐桓公忙着争霸之时,秦国却一心... 春秋那会儿,各个诸侯国都琢磨着怎么当老大,统领天下。结果你猜怎么着?这风光事儿最后让齐桓公给摊上了。...
贵州首本考古科普漫画《一起考个... 3月1日,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多彩贵州网“软萌的硬知识”漫画团队编绘、孔学堂书局出版的科普漫...
原创 世... 嘿,在元朝那会儿啊,有个特有名的故事,讲的是扬州有个富商叫赵国器。这赵国器辛辛苦苦打拼,攒下了一大笔...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出版,... 黄泗浦遗址内发现的唐代大型院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考古发掘项目1.2万余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原创 他... 在开国少将中,有一位叫傅传作,因为跟傅作义的名字很像,很多人误以为他们是亲戚。 实际上,傅作义是山西...
原创 从...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的《满江红》以悲愤激昂的笔触,将靖康之耻的沉痛烙印在历史长...
原创 美... 美国的综合实力虽然强大,但是其历史却非常短暂,有部分专家表示,在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其祖先有可能是中...
蜀汉的五位武将,名气不小,最后... 都说乱世容易出英雄和猛将。在汉末三国时期,关羽、赵云、张飞、马超、黄忠这些猛将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大名,...
原创 他... 他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一封书信解开死前之谜!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
原创 为...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与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它们的兴衰更替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秦...
原创 苏...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另外一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的老大哥...
原创 笑... 凌云彻被进忠公公陷害偷了嘉贵妃的肚兜,嘉贵妃被人玷污了清白,因此想杀了凌云彻,但是大如却以这是乾隆皇...
原创 雪... 离阳王朝能够一统中原,覆灭西楚等诸国,让离阳王朝气运一统,本身就表明这座王朝的皇帝陛下肯定是一位雄才...
原创 中... 作为一个在多方面领先的世界大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快马加鞭,进行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