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微服私访,一小孩问:你家有多少地?他:只有一亩三分
迪丽瓦拉
2024-11-04 11:36:29
0

原标题:乾隆微服私访,一小孩问:你家有多少地?他:只有一亩三分

我们都知道,清朝皇帝中,乾隆皇帝最爱到处微服私访,曾经6次下江南,5次西巡五台山,3次东巡泰山……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不少故事,其中那个“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就因为《还珠格格》的播出被小伙伴们玩坏了,当然这也只是杜撰的故事,而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的,就讲了乾隆皇帝当年微服私访发生的一件事情,当然溥仪自己也是听来的,其实也只是一小段对话。

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走进一家农户,这家农户里面有老有小,大人见了乾隆只见其气宇轩昂,觉得他不是个大官就是有钱人,所以对他说话还是毕恭毕敬的,不敢有所冒失,乾隆在和老农谈话的时候,也闲聊到了家中的田地,这时候一直在旁边听大人说话的小孩子突然跑到乾隆皇帝身边问他:“你家有多少地?”乾隆也笑了笑,说到:“一亩三分地。”

很多人以为这是皇帝随便说来哄小孩的话,作为一朝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国的土地都是皇帝的,怎么才说自己只有一亩三分地呢?

原来,这还真不是乾隆随口说的,虽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中,皇帝每年亲自要去耕种的土地只有一亩三分地,很多人会奇怪,皇帝也会耕地吗?会!这和清朝皇家的祭祀制度有关。

在清朝,皇帝每年都要到宫外进行大型祭祀活动,以求风调雨顺,除了祭祀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最后还有一个先农坛,去先农坛就是要亲自耕种的,而这里一直以来就有一亩三分地,来这里耕种也是为了让皇帝了解以农为主的农民一年四时的耕种,乾隆皇帝口中的一亩三分地就是指先农坛的土地。

到先农坛祭祀一直到溥仪的时候还在继续,当时溥仪登基以后年纪小,就让其他人代溥仪耕地,但是溥仪也必须到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许多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群官员在殿堂上向皇帝汇报工作的情景,这便是古代的“上朝”。与现代社会中...
原创 李... 中国的历史悠久,五千年间更替过无数的帝王。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所有的决策几乎都由...
原创 1... “如果你愿意留下来,我就和你结婚。” 六年来,吴玉实与王兴复朝夕相对,王兴复如同一个无微不至的大哥哥...
原创 虎...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重新改写这篇文章,使每段的意思保持一致,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同时尽量不改变文章...
原创 “... 历史开讲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这场战争的过程,已经有一些研究资料还原得比较详细,尤其是《中国军事通史》...
【书摘】闫红老师谈“宝钗爱过宝... 宝钗曾是黛玉心中的一根刺,哪怕她跟宝玉多讲上几句话,黛玉都要做上一大篇文章。当然,黛玉在感情上,向来...
原创 王... 当然!以下是对您文章的改写版本,内容和字数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使语言更丰富流畅: ...
专访|哈佛大学教授汪悦进:马王... 西汉初期的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数十年来,艺术史、考古学、科技史等多学科在马王堆...
原创 红... 1935年9月初,张国焘拒绝北上抗日,导致中共中央与红一方面军在9月10日与红四方面军突然断绝联系,...
原创 陈... 1927年,蒋介石打算借联姻的机会,获得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家族支持,以此为基础竞选国民党主席。为...
原创 海... 虽说目前的巨人国剧情很激烈,但外面的世界同样精彩,尤其是蜂巢岛这边,不亚于顶上战争了,因为卡普被黑胡...
日本学者发现侵华战争新史料:日... 88年前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为了巩固...
原创 满... 满清皇室的“继承命运”:从顺治到溥仪的百年变迁 有人或许会质疑,满清已经覆灭了整整百年,作为清朝皇...
原创 详... 历史开讲 东周时期,礼乐崩坏,乱象丛生,而这场混乱的始作俑者正是周平王本人。天子自身品行不端,导致...
原创 新... 1943年3月中旬,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正从电报中阅读着一则消息。当他逐渐读完后,脸色变得愈...
原创 李... 李牧,赵国的名将,战国时期赫赫有名。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指挥能力,被后人誉为“战国四大名将”...
原创 长... 1962年,中国做了一件当时全国人民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周恩来总理带领代表团在朝鲜首都平壤签署了《中...
原创 三... “三分天下魏蜀吴”,这句形象的描述,实际上掩盖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事实:在汉朝设立的十三个州里,曹魏王朝...
原创 唐... 唐朝数罪并罚制度的探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不仅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也在法律体系建...
原创 董...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寻找一位心灵相通的贤妻实属不易,而对于一国之君而言,这样的遇见更是可遇不可求。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