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诸葛亮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借东风,空城计等等其人计谋相信各位也略有了解,但就是这样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居然会害怕的叩头流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孔明
大军伐吴,损兵陨将
刘备是三国鼎立时期蜀国的君主,被人推称汉中王,后称帝。此时正值关羽遇难,刘备表面上故作姿态,准备大军东征,实际上确想借东吴之手除了关羽这个政治、军事上均不听指挥却又战功赫赫的好兄弟(三国志曾记载此时关羽与刘备集团不和),东吴恰好遂了其心愿。这时候刘备刚刚夺取益州,占据汉中,虽权势顶峰,但蜀汉仍旧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有东征之心,无东征之力。可刘备一向被人推崇宅心仁厚,视兄弟如手足,关羽被斩,断不能善罢甘休。
伐吴刚刚开始,孙权便频频求和,复仇心切的一众蜀将全然不顾。在东征的初期的的确确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一直在气势和军事力量上力压东吴一头。吴国小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汉吴班击破。蜀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一同伐吴。
火烧连营
但一向沉稳、老练驰骋沙场多年的老将刘备却犯了兵家大忌,错误的估计了地势地貌,被江东小将陆逊抓住了机会,七百里火烧连营,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兵力武将、辎重粮草,还险些丢掉了性命。在赵云的接应下才安全撤退至永安,驻扎白帝城。
先帝崩殂,白帝托孤
《三国志》记载:“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也。’”据孔明所言,我们不难猜测刘备虽要东征,但其实目的在于面子上为了兄弟复仇。若是法正在世,言出关羽之失,东征之错,刘备便不会执意东征,断送了蜀汉的大好基业。
公元223年,刘备于白帝城病重,遂唤孔明前去,言之三十六字,先帝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言之凿凿,诸葛亮却听得句句似刀,字字如血,先帝言罢诸葛亮便一身冷汗,叩头流血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他对刘备说:“臣岂敢不竭尽全力,忠心辅助(刘禅),死而后已!。”
刘备白帝城托孤(剧照)
纵观历史长河,很少有哪一位君主心甘情愿让位于贤,刘备托孤之言,实为笼络人心,诸葛亮听过便会自愿尽心尽力辅助少主,倘若换一位臣子,此番肺腑之言怕是会成为谋逆缘由。之所以诸葛亮会叩头流血,手足无措,一是源于对君王之威的恐惧;二便是对于刘备信任的感动。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通过历史的窗户也在映射着现实生活,期待我们下次相遇,我们一起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