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落异国到荣归故土:圆明园龙首的传奇百年漂泊史
迪丽瓦拉
2025-08-26 23:04:37
0

全文共2441字 | 阅读需5分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物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与历史价值。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特殊见证者,其每一件的流转都伴随着时代的沧桑变迁。其中,圆明园龙首的故事尤为引人关注,它的经历不仅是一件珍贵文物的漂泊史,更是中华民族对流失海外文物追寻与回归的执着缩影。

一、龙首的诞生与圆明园的辉煌往昔

1759年,乾隆皇帝下令郎世宁设计圆明园西洋楼最大的欧式园林景观海晏堂。海晏堂的十二兽首均由宫廷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宫廷匠师精心制作。这些兽首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不仅是实用的水利设施构件,更是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代表了当时中国高超的工艺水平,也彰显了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的辉煌与壮丽。

1786年,一套由宫廷画师伊兰泰作画,中国工匠雕刻,在法国制作铜板的《西洋楼透视图铜版画》完工。这套共二十幅的铜版画,细致地描绘了长春园西洋楼包括海晏堂在内的十座西式建筑,为后人了解当时圆明园的建筑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那个时期,圆明园是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而龙首等兽首作为其中独特的装饰元素,静静地安放在海晏堂,见证着圆明园的繁华与荣耀。

二、战火纷飞中的流离失所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珍宝,并纵火焚烧,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毁于一旦。十二生肖像下的石雕被砸碎,12件兽首铜像也从此流落四方。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浩劫,圆明园的文物被掠夺、破坏,龙首也在这场灾难中开始了它长达百余年的漂泊生涯。

1882年前后,法国驻大清国全权公署谢满禄买到了十二兽首中的鼠、牛、虎、兔、龙、马、猪等七个,以及海晏堂其它铜构件等重要圆明园文物。然而,在运输回国过程中猪首、兔首、鼠首被窃遗失,只有牛首、虎首、马首及龙首被带回法国。谢满禄给带回的兽首分别拍摄了照片,这些照片成为后来研究龙首等兽首早期流传轨迹的重要依据。从此,龙首在异国他乡开始了它漫长的辗转历程。

三、漫长岁月里的追寻与争议

在之后的岁月里,龙首的踪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9年3月,中国台湾收藏家王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落不明的圆明园兽首中的龙首在台湾,且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状态良好,价值四五百万元台币,但其收藏者因鼠首和兔首遭遇的风波,估计短时间内不会让龙首现身拍卖。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但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2013年7月2日,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在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时表示,龙首在台湾的传闻有个人炒作的嫌疑,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龙首在台湾,也无法提供照片和兽首的来历。这一质疑使得龙首的下落再次陷入迷雾。

直到2018年12月17日下午2点30分,在法国一家小型拍卖公司TESSIER&SARROU举行的亚洲古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来自中国的生肖龙首最终以240万欧元落槌。据了解,这件龙首是谢满禄后代孙女的嫁妆,并一直传承下来,其后代起初并不知道龙首来自圆明园。此次拍卖引发了巨大关注,也让龙首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随后,顶级铜雕工作室奥格瑞玛在其公众号上发表从专业角度分析巨大争议中的《圆明园・铜制龙首》一文,对龙首的工艺、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推动了对龙首的研究与关注。

四、回归之路的曙光与最终回归

2020年5月23日,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在其微博上透露圆明园龙首已经完成交割,不日将回到东亚地区,买家为中国人。刘阳表示龙首的传承脉络自19世纪起就一直被法国德萨马雷家族(谢满禄家族)收藏,传承脉络较为清晰。这一消息让人们看到了龙首回归的曙光。

2021年2月24日上午,圆明园管理处在正觉寺最上楼举办圆明园老照片发布会,现场发布365张珍贵老照片,首次发布了法国人谢满禄在1882年前后拍摄的、圆明园未被彻底破坏之前的状况,其中包括谢满禄和他的朋友们与龙首的合影。这一老照片的发布,为龙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也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龙首早期在海外的情况。

2023年12月12日,古董收藏类自媒体古籍公众号曝光圆明园龙首已于2022年8月回归中国。据该公众号报道,买下圆明园龙首的两位收藏家分别是加拿大籍上海人、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孙伟中和中国台湾人、中华文物学会理事周海圣。孙伟中曾任职于IBM和麦肯锡,周海圣出身古董业世家,曾在《雄狮美术》《艺术新闻》担任编辑、主编。

周海圣还收藏有圆明园文物铜胎掐丝珐琅麒麟,该麒麟与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所藏欧仁妮皇后最喜爱的麒麟外观及尺寸完全一致,说明二者原是一对。周海圣于2008年在伦敦以100多万人民币购得,而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内那件于2015年3月被盗走,至今下落不明。周海圣在收藏界颇具影响力,他与中国大陆市场的接触始于2003年,之后与拍卖行合作,在收藏领域不断探索。在他接触的收藏家中,圆明园遗址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刘阳评价他是唯一“到处去寻找圆明园(文物)的收藏家”,周海圣希望能给中华民族留下东西,并表示在合适的时候,他的收藏可以全都捐给圆明园。

2022年,上海大学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的十几位权威专家组成的团队对龙首展开现场鉴定,通过3D成像、X光透射无损成分检测等一系列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最后完成四十页报告,结论是龙首在材料、工艺和使用上均与目前已知圆明园兽首近似,应为同规格产品。今年3月份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派出团队专门到上海对龙首进行检验。孙伟中在接受藏家会客厅采访时表示,希望在适当时候和周海圣一起将龙首捐赠给国家,在不远的未来,龙首将在国内的博物馆中与公众见面,完成它回归故土的最终使命。

圆明园龙首的回归,是无数文物保护工作者、收藏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的回归不仅是一件文物的归来,更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修复与延续。龙首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文物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也激励着我们继续为更多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而努力。在未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相信会有更多的流失文物踏上回归之路,重新回到它们原本所属的家园,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故土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同时,龙首回归的历程也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视和平,防止类似的文化浩劫再次发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鲁肃是一个被严重误解的人,由于三国演义及影视作品的渲染,在很长时间内,鲁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老实人,这...
原创 家...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隅,许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中华民国七十五年孙中山壹圆纪念币。这枚钱币不仅是...
原创 “... 《仪礼》中关于射礼的记载,大概出于春秋战国间儒家的编辑,因为《大射礼》和《乡饮酒礼》中谈到诸侯之臣有...
持续为国“加油”——65岁大庆... 大庆油田——我国陆上最大油田65岁了。 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原创 赵... 唐朝应该是中国封建时代一个转折点,在日本学者看来。唐与宋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分水岭。但实际上唐宋更大的...
苏轼:一生能有苏辙这样的暖男弟... 苏轼和苏辙这对亲兄弟,在北宋的文坛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两位大文豪。虽然苏轼名气大得吓人,但苏辙也并非等闲...
原创 他...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随着现时代的不断发展,极限运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极限运动,可以挑战自...
看见桑干河流域史前“文化大漩涡... 发掘单位: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陈小三 在大同桑干河畔,有一个神奇而美...
原创 如... 我们知道出家人应该六净清净,所谓的六根清净,是哪六根呢?六根清净最早出自隋朝《宝台经藏愿文》,里面说...
原创 诸... 《三国演义》中,一说到蜀国大将魏延,很多人都会为他打抱不平。这样一位为蜀汉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功臣,...
原创 唐...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就拿婚姻这事来讲,古代的指腹为婚使众多人得不到完美的爱情;...
原创 原... 明朝奇女子,被载入史册的女将军,40岁替夫出征,让敌人闻风丧胆 中国古代一向的传统是:女人在家相夫...
原创 史... 引言 《后汉书·丁鸿传》中写道:“如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再如朱伯庐在《治家...
原创 明... 自秦朝以来,2100多年的帝制王朝中,皇权至上,除了古代官僚制度对皇权有所限制外。还有两股势力对皇权...
原创 晚... 晚清四大奇案,我们最熟悉的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戏曲舞台上演,拍成了电视剧。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
原创 将... 1946年11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六师在师长吴信泉(1955年成为开国中将)率领下,离开哈...
原创 傅... 傅崇碧是一位军政双全的将军,抗美援朝铁原阻击战一战成名。在学习期间病重,很多老领导去看望他,还差点闹...
原创 梁... (惊堂木一拍)各位看官注意了!今儿咱们把梁山泊当**北宋职场综艺来趴一趴,表面兄弟情深,背地刀光剑影...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主教授予赎罪券,洛伦佐·洛托的壁画,约1524年(维基共享资源) 将宗教改革仅仅局限于神学辩论的范畴...
云嫔:曾是咸丰身边宫女,慈禧见... 前言 在紫禁城这个帝王权力中心,一位出身卑微的宫女竟能让慈禧太后行礼相迎!她就是云嫔武佳氏——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