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春秋时期的礼乐制崩坏,周天子丧失了对诸侯的约束力,所以造成了战国时期的纷乱局面。秦始皇结束了纷乱的局势,实现了统一,使得人民脱离了战苦。
由于历史评说都是由胜利者编写的,所以后世之人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大部分都是暴虐,骄奢淫逸,沉迷享受,但是随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以及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因此近些年来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历史文献中评价秦始皇是暴君,但是在他的一生中,却根本没有见过一次滥杀无辜,甚至是残害功臣的现象,他没有做出来如刘邦一般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确实是造成了文化与历史文献的毁灭性打击,但是他也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加强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这依着当时的生产力情况,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却真真切切的发生了。秦始皇修建长城是为了保家卫国,保障了秦朝时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起君王暴虐的形象,那么很多人会想到残暴不仁滥杀无辜,但是秦始皇在位期间,他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改变,那便是废除了殉葬制度。
纵然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周天子时期,他们仍然沿用着殉葬制度,殉葬制度是对人性的极大的侮辱,但是秦始皇却废除了这一糟粕,改为兵马俑殉葬,兵马俑也成为了封建时期给我们留下的奇迹。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无意间发现了兵马俑痕迹,后来在专家学者的挖掘之下,秦始皇陵地下的秘密渐渐的被世人所知道。刚出土发兵马俑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但是由于当年的文物保护措施并不是很完善,兵马俑出土之后便受到了氧化的伤害,因此现今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被氧化之后的,并不是其原本的模样。
正是因为这一现象才导致了后续人们不愿意继续发掘秦陵,担心因为科学技术手段并不发达,导致秦始皇陵一旦被现世之后甚至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秦始皇陵规模宏大,所以修建了整整39年才完成,自秦始皇登基之后便开始,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路一共有两方面,第一方面,他派徐福到蓬莱仙岛寻找长生不老药,而另一方面则是修建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
据说秦始皇陵内部有大量的水银,这些水银一方面保存着地宫能够经历世间的吞噬,令一方面也直接防止了盗墓者。作为第一个完成祖国大一统的帝王,他死后的配置必然要配得上他的身份。
令专家学者非常奇怪的是,兵马俑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看似一样但是却不尽相同,这一发现令专家学者非常吃惊,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古人仍然能做到如此精细,不得不令人佩服他们的智慧。
秦始皇陵的修建工事主要是由李斯监管的,当兵马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之时,很多人结合秦始皇在历史中暴虐的形象,因此有一部分人发出疑问,这些兵马俑如此栩栩如生,是不是由真人烧制的?
其实专家学者们在考古秦始皇陵周围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人骨的痕迹,同时在出土的某一些兵马俑受到损伤之后,专家学者对它们进行了修复工作,在这期间也并没有发现有人骨的痕迹。所以兵马俑的出现是秦始皇剔除殉葬制度的表现,同时在兵马俑内部,根本没有发现有人骨的痕迹。
被发现兵马俑的身高大概在1米八~1米九之间,但是根据相关历史文件证明,这并不是秦朝时期人们的真实身高,当时秦朝人们的全国身高大概在一米六五左右,所以兵马俑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历史现象,兵马俑的身高更符合现代人的身高,可是这也证明秦朝时期,人们对于王朝统治的向往以及秦始皇希望打造一个王者之师的决心。
总结:评价秦始皇的一生应该一分为二,不应该如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那般完全否认他,也不可以一味的夸大。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多面性的,对待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应该辩证统一,秦始皇的出现结束了乱世,但是却因为他的某些做法,确实导致了人民生活困苦,这也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