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三国:正经的读书人,可能真不适合创业
迪丽瓦拉
2024-11-06 03:23:39
0

原标题:趣聊三国:正经的读书人,可能真不适合创业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蜀汉的建立者刘备、曹魏的奠基人曹操、以及东吴的大帝孙权,都不是什么正经的读书人。

据《三国志》等书记载,刘备早年曾师从卢植,卢植是谁,那是东汉末年顶级的儒将,那么有如此条件的刘备是个正经的读书人人吗?

史书对此的记载是: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这不就是明说,刘备早年就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吗?

曹操家世渊源,条件比刘皇叔还好,但是史书对他的记载也不怎么样: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曹操这种人放到现在,就是个有家庭背景的古惑仔。

孙权在史书中,似乎要比他俩大哥好一些:好侠养士。

什么样的小青年能左右逢源,什么样的小青年最懂得笼络人心,答:老人精。

纨绔子弟,古惑仔,老人精,这三类人能安安静静的读书,他们就算认字读书,你敢说他们是正经的读书人?

但是,这不正经的哥仨却在东汉末年成功创业,并留名于青史,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三分的丰功伟绩,还会被一直流传下去。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呢,那些正经的读书人为什么没能像他们一样成功创业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不正经的读书人这个定义,我们这里所说的不正经的读书人,不是指那些一个字都不认识的莽撞人,也不是指不学无术的混子,而是指那些既读过书,且不排斥读书,但读完书之后,却没有完全按儒家教育做人做事的人。

而相对于不正经的读书人,正经的读书人,在咱们的这篇文章里,特指的是那些不光认真读书,还让自己行为完全遵循儒家学说的人。

这个定义很重要。

明确了上述俩定义之后,咱们再来聊上面的那个问题。

在东汉末年,谁算是正经读书人的代表,荀彧应该算是一个。

据相关史料记载,荀彧的先祖,是战国时期的荀子,荀子早年曾是齐国国家大学(稷下学宫)的校长,而且先后担任过三次,他的业务能力应该是非常强的。

荀子的诸多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十分强调“”的作用,后世有人因为荀子教出过法家双绝,所以对他是否是儒家表示质疑,但仅从荀子崇尚“”,就应该打消这种质疑。

什么是“礼”,礼不是需要严峻的律法来维护的规章制度,而是让人潜移默化发自内心接受的道德约束,这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

儒家学说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没有法家的律法那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学说却会让人们的心里产生出长幼尊卑这种文化传统,而这种文化传统是非常有利于统治阶层统治底层百姓的。

荀彧和荀子中间隔了好几百年,但当时儒家学说已经深入人心,荀彧本人也在内心里认可了儒家的思想,因此当他一直辅佐的曹操,对皇帝有了不臣之心以后,荀彧这个本来能在未来配享太庙的人,却中途和曹操闹翻了,然后意外死亡了。

荀彧难道不知道和曹操同流合污的好处吗,他那么聪明,难道不知道辅佐新君登基,能得到多么优厚的回报吗,他都知道,都明白,但是他没有办法说服自己那样去做,因为他是一个正经的读书人,儒家的思想早已成了他思想中的一部分。

那么曹操就没有读过儒家的书吗,他难道理解不了儒家的思想吗,难道他接受的教育里,就没有忠君爱国,礼义廉耻吗,这些应该都是有的,但是曹操却并不在乎,因为他不是个正经的读书人,换句话说,他其实比荀彧对儒家思想还了解看的还透彻。

而正是因为曹操彻底看透了儒家思想腐朽的本质,他才能从中跳出来,不被儒家思想编制的思想牢笼所桎梏,刘备和孙权也是如此,他们早年都学习了解过东汉最正统的学说,但他们是聪明人,知道儒家思想不过是上层阶级统治底层的工具,因此他们并没有被儒家所束缚。

从表面来看,他们哥仨都不是正经的读书人,但其实,他们才是真正吃透儒家思想的人。

为什么大家会有一种错觉,曾经一个班里的同学,那些学习差的,反而后来似乎混的更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当年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行事不按规矩来,所以比那些墨守成规的人要混的好,因为他们敢于突破常规去创业,而越是学历高的人,可能越不敢跳出舒适圈。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除了咱们上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概率,学历越高的人,往往平均收入越高,当初那些不爱学习的人,可能的确有人混的更好,但那其实属于小概率事件。

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好学习,然后找个好工作,这才是一条正经的发展思路,至于创业,那是九死一生的小路,适合走这条路的人,可能还真属于那些不正经的读书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说到南北朝时期,北朝最杰出的帝王通常被认为是北魏的拓跋焘。因为在拓跋焘的统治下,北魏真正实现了北方的...
原创 东... 什么是三国? 苏轼曾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话描绘了三国历史中的豪气和壮丽场面,充满...
原创 若... 如果没有赵云及时赶到白帝城,阻止刘备的后路,刘备很可能早就被陆逊的部队追击并彻底击败。在《三国演义》...
原创 曹...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他身边有许多杰出的能臣和勇将,其中荀彧是他的首席谋士和重要功臣。荀彧为曹操...
原创 刘... 刘邦和刘备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最终得天下,关键在于他们都非常擅长用人。虽然刘...
原创 解... “寡廉鲜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中。 司马相如,这位生于公元前17...
原创 夏... 传说中,尧舜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洪水灾害,大禹接受命令负责治理洪水。他走遍了九州大地,花费了13年的时...
原创 刘... 在历史的长河中,权谋斗争常常会在某些事件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刘禅在投降后写下的三个字,曾让司马昭嘲笑不...
原创 两... 中国的长城是全球最长的人造防御设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然而,今天我们所看到...
原创 为... 标题:司马懿为何终生未攻蜀国?原因其实很简单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智斗堪称一场史诗般的...
原创 唐... 自古以来,帝王与功臣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复杂且微妙。在平稳的时代,许多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往往会面临...
原创 史... 作为一国的国民,特别是那些自认为知识水平高于常人的人,应该对本国的历史有所了解。 了解本国历史,不仅...
原创 殷... 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举行了关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殷墟考古的最新成果。过...
原创 曹... 根据《后汉书·百官志》的记载,汉朝末期,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这四个职务的地位按重要性排...
原创 曹... 曹丕之死:原因与分析 曹丕的死因历来有多种说法,比较有说服力的有两种:一种是他在攻打东吴的过程中...
原创 历... 张献忠是明末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复杂人物。他不仅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还自立为王,建立了大西...
原创 将... **前言** 在战国时期,赵国常常处于强敌环伺的危险境地,但总有英雄人物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其中...
原创 李... 在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南唐曾一度辉煌。它位于长江中下游,土地富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李煜的诗词更是...
原创 同...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乱世中,陈友谅是一位非常引人注目的枭雄,他的实力与影响力在当时堪称强大。然而,尽管...
原创 朱... 古代皇帝的登基通常伴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的争夺,许多帝王的继位都充满了波折。有些人通过战争和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