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三国:正经的读书人,可能真不适合创业
迪丽瓦拉
2024-11-06 03:23:39
0

原标题:趣聊三国:正经的读书人,可能真不适合创业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蜀汉的建立者刘备、曹魏的奠基人曹操、以及东吴的大帝孙权,都不是什么正经的读书人。

据《三国志》等书记载,刘备早年曾师从卢植,卢植是谁,那是东汉末年顶级的儒将,那么有如此条件的刘备是个正经的读书人人吗?

史书对此的记载是: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这不就是明说,刘备早年就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吗?

曹操家世渊源,条件比刘皇叔还好,但是史书对他的记载也不怎么样: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曹操这种人放到现在,就是个有家庭背景的古惑仔。

孙权在史书中,似乎要比他俩大哥好一些:好侠养士。

什么样的小青年能左右逢源,什么样的小青年最懂得笼络人心,答:老人精。

纨绔子弟,古惑仔,老人精,这三类人能安安静静的读书,他们就算认字读书,你敢说他们是正经的读书人?

但是,这不正经的哥仨却在东汉末年成功创业,并留名于青史,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三分的丰功伟绩,还会被一直流传下去。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呢,那些正经的读书人为什么没能像他们一样成功创业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不正经的读书人这个定义,我们这里所说的不正经的读书人,不是指那些一个字都不认识的莽撞人,也不是指不学无术的混子,而是指那些既读过书,且不排斥读书,但读完书之后,却没有完全按儒家教育做人做事的人。

而相对于不正经的读书人,正经的读书人,在咱们的这篇文章里,特指的是那些不光认真读书,还让自己行为完全遵循儒家学说的人。

这个定义很重要。

明确了上述俩定义之后,咱们再来聊上面的那个问题。

在东汉末年,谁算是正经读书人的代表,荀彧应该算是一个。

据相关史料记载,荀彧的先祖,是战国时期的荀子,荀子早年曾是齐国国家大学(稷下学宫)的校长,而且先后担任过三次,他的业务能力应该是非常强的。

荀子的诸多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十分强调“”的作用,后世有人因为荀子教出过法家双绝,所以对他是否是儒家表示质疑,但仅从荀子崇尚“”,就应该打消这种质疑。

什么是“礼”,礼不是需要严峻的律法来维护的规章制度,而是让人潜移默化发自内心接受的道德约束,这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

儒家学说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没有法家的律法那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学说却会让人们的心里产生出长幼尊卑这种文化传统,而这种文化传统是非常有利于统治阶层统治底层百姓的。

荀彧和荀子中间隔了好几百年,但当时儒家学说已经深入人心,荀彧本人也在内心里认可了儒家的思想,因此当他一直辅佐的曹操,对皇帝有了不臣之心以后,荀彧这个本来能在未来配享太庙的人,却中途和曹操闹翻了,然后意外死亡了。

荀彧难道不知道和曹操同流合污的好处吗,他那么聪明,难道不知道辅佐新君登基,能得到多么优厚的回报吗,他都知道,都明白,但是他没有办法说服自己那样去做,因为他是一个正经的读书人,儒家的思想早已成了他思想中的一部分。

那么曹操就没有读过儒家的书吗,他难道理解不了儒家的思想吗,难道他接受的教育里,就没有忠君爱国,礼义廉耻吗,这些应该都是有的,但是曹操却并不在乎,因为他不是个正经的读书人,换句话说,他其实比荀彧对儒家思想还了解看的还透彻。

而正是因为曹操彻底看透了儒家思想腐朽的本质,他才能从中跳出来,不被儒家思想编制的思想牢笼所桎梏,刘备和孙权也是如此,他们早年都学习了解过东汉最正统的学说,但他们是聪明人,知道儒家思想不过是上层阶级统治底层的工具,因此他们并没有被儒家所束缚。

从表面来看,他们哥仨都不是正经的读书人,但其实,他们才是真正吃透儒家思想的人。

为什么大家会有一种错觉,曾经一个班里的同学,那些学习差的,反而后来似乎混的更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当年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行事不按规矩来,所以比那些墨守成规的人要混的好,因为他们敢于突破常规去创业,而越是学历高的人,可能越不敢跳出舒适圈。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除了咱们上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概率,学历越高的人,往往平均收入越高,当初那些不爱学习的人,可能的确有人混的更好,但那其实属于小概率事件。

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好学习,然后找个好工作,这才是一条正经的发展思路,至于创业,那是九死一生的小路,适合走这条路的人,可能还真属于那些不正经的读书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八... 1944年,八路军炮兵班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遭遇了约200名日军,而他们手里仅有一门没有炮筒的山炮。眼...
原创 朱...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时期,虽然有许多皇帝登基,但像明太祖朱元璋这样传奇的帝王并不多见。朱元璋不仅经历...
为什么梁山好汉不姓赵? 嘿,各位姓氏文化的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水浒传》里隐藏的“姓氏冷知识”——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
原创 晚... 在清朝的宫廷中,后宫佳丽成千上万,各具美丽,然而其中有一位女子,她的美貌和气质却与众不同,令人一生难...
原创 无... 朱棣迁都北京这一历史事件,一直以来都充满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能够强化国家的力量;而也有...
原创 步... 247年,东吴丞相步骘因病去世。25年后,陆抗率领吴军攻占西陵,杀死步骘的儿子步阐,并将步家三族满门...
原创 如... 德国在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情况下,选择进攻苏联,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德军在苏联的失败,也为纳粹德国...
原创 海... 如果海兰珠的儿子皇八子没有夭折,大清的皇位几乎可以毫无悬念地传给他。皇太极对海兰珠和皇八子的宠爱程度...
原创 清... 清朝历史上有很多继后,继后指的是上一任皇后去世后,继任的皇后。提到有名的继后,很多人会想到乾隆的继后...
原创 唐... 今天刷到唐国强老师为雍正帝篡位之说正名的一个视频,发现有明显错误,所以特地讨论一番雍正帝篡位到底是怎...
原创 从... 我是一个文史作者。当然,其实我在别的平台也写科普、金融、心理这些领域的内容。在我运营的众多领域里,我...
原创 秦... 将士们的英勇与战功无疑是国家的荣耀,但战争带来的伤害和创伤,往往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秦琼...
原创 为... 曹操为什么不自称皇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分裂成三国,魏、蜀、吴三方势力各自崛起,争夺中原之地。那...
原创 帝... 公元547年,东魏与南梁的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的二十万大军在彭城展开了激烈的对决。此时,东魏的...
原创 沮... 三国时期的谋士是当时历史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智勇双全的政治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独特的历史底色...
原创 王... 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拥有昭君出塞这一传世佳话,但背后却隐藏着她凄凉的一生,这段历史至今仍令人感...
原创 刘... 刘备最著名的儿子是刘禅,民间传说中的扶不起的阿斗。赵云这样无敌的武将,在曹军阵营中冒死七进七出救过他...
原创 毛... 毛主席曾在《论持久战》中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他认为,日本之所以敢于侵...
原创 大... 关于朱元璋为何选择大明作为国号,历史上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与不同的观点。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其中三...
原创 如...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框架下,曹操如果成功刺杀董卓,对他自己来说可能意味着巨大的灾难,甚至可能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