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政治局势极为复杂,战事不断,普通百姓的寿命普遍偏低。据史料记载,那个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大致只有二十六岁上下,诸多因素叠加导致健康状况和生存环境都很艰难。即便是那些身居高位、权势滔天的人,真正能活到高龄者也并不多见。曹操的后代如曹植、曹丕等人,多数也只活到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即使是后世广为称道的诸葛亮,一生为国尽瘁,最终也只享年五十三岁左右。就连曹操、刘备等在当时看来都算是相对长寿的,但他们的寿命也仅仅停留在六十多岁。如此情景下,仍然有一个人显得格外不同——司马懿,他竟然活到了七十二岁,远超当时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平均寿命的接近三倍左右。究其原因,更多地与他个人性格和处世之道密切相关。
首先,司马懿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严格守礼、极为自律。他并非那种嗜欲成性的权贵人物,虽然传闻里他有一妻三妾,但相较于 contemporaries 的豪华情妇圈,他在当时的道德与风格上显得相当克制。值得对照的是,同一时代的曹操,传记中记载他有多达十六位妻妾,繁茗纷呈、英姿倔强的后宫景象让人印象深刻。司马懿的一妻三妾,在现代人看来未必是完全清静的姻缘,但就当时的道德与生活方式而言,已经算是一种较为克制、较易约束的情感态度。他的这种自我约束与节制,恰恰成为他健康、长寿的潜在基因之一。
其次,耐性与情绪控制也被视为司马懿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外界的侮辱还是内部的压力,他都能保持冷静、稳住情绪,不轻易被激怒,因而身心承受的波动大大减小。历史上确有记载,诸葛亮曾对他施加羞辱,甚至送来一套女人的服装来试探和打压他,但司马懿始终泰然处之,未被挑衅所动。曹操也曾对他进行过种种排挤,甚至让他去喂马承受种种难处,但他都咬牙坚持下来,默默承受。正是这种强韧的忍耐力,使他的身心长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进而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减少了因情绪起伏带来的身体损耗。
第三点也被后人强调的一点,是他在饮食方面的格局与自我约束。那个煮酒论英雄、以酒兴业的年代,像曹操、诸葛亮等人往往对酒有着强烈嗜好与习惯;而司马懿在饮食习惯上却显得相对克制,关于他饮酒的记录在各种史料中并不多见,甚至有记载称他在许多场合并未饮酒。这种不暴饮暴食、规律用餐的生活方式,在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与战乱压力中显得尤为重要。即便在战乱连绵、兵马奔波之时,他也尽量按时进食、保持体力,这样的生活节奏无形中为他的身体提供了稳定的能量来源,帮助他在多年的波折中维持健康。
最后,关于他与 contemporaries 的另一层间接关系,也常被提及。众所周知,诸葛亮在那个时代常常繁忙疲于奔波,饮食与休息难以兼顾。司马懿据说从对方的生活方式中有所洞察,甚至据此推断诸葛亮的寿命会相对较短,结果也确有实现。换言之,司马懿以一种理性观察者的眼光看待同僚的作息与健康,并据此进行一定的判断,最终印证了他对长寿的一些直觉。换成现代语言讲,就是他善于通过细微的生活习惯去推断和管理自己的健康风险,因而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仍能稳稳地走过七十多岁的大关。
综合来看,司马懿之所以能拥有超越时代的长寿,既有他个人性格中对礼仪、克制与耐心的坚持,又有他对身心健康的持续管理——在动荡无比的三国时期,这样的组合无疑成为延年益寿的强力因素。通过他的一生,我们也能看到,在烽火连天的年代里,谁能保持内在的稳健、谁就更有可能活得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