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刚刚即位时,面临着许多来自朝廷内外的质疑和压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必须依靠一些忠诚的亲信来辅佐治理。于是,三位关键人物脱颖而出,成为雍正最为信任的人,他们分别是胤祥、隆科多和年羹尧。那么,为什么雍正会选中这三个人呢?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隆科多。在康熙皇帝驾崩之后,隆科多传达了康熙的口谕,宣布将皇位传给了四子胤禛。由于康熙死时身旁并无亲信,雍正即位的合法性遭遇了巨大的质疑,尤其是来自“八爷党”的挑战。可以说,隆科多通过传达康熙的口谕,确立了雍正的皇位,使其拥有了充分的合法性,这对雍正的即位至关重要。
其次是年羹尧。雍正的同母弟弟胤禵,曾深得康熙宠信,并且拥有强大的军权。由于兄弟俩并不和睦,而且胤禵也属于“八爷党”,他成为了雍正即位后的一个巨大隐患。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年羹尧挺身而出,担任了川陕总督。他巧妙地利用川陕军队的力量,将西北各路大军分化瓦解,成功防止了胤禵发动叛乱的可能。年羹尧不仅确保了雍正的政权稳固,还为其保住了江山,因此,他的贡献不可小觑。
最后是胤祥,雍正的亲弟弟,身份十分特殊。自幼与雍正感情深厚,兄弟之间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在九子夺嫡期间,胤祥坚定支持雍正,为其争取了不少有利的局面。因此,雍正即位后,自然将胤祥作为最信任的亲人之一。于是,隆科多被任命为吏部尚书,负责管理朝廷人事;年羹尧继续担任川陕总督,掌管军政事务;而胤祥则被封为和硕怡亲王,负责管理财政和户部。这样一来,雍正的政府核心就有了稳固的班底。
然而,随着雍正的统治逐渐稳固,这三位亲信的命运也发生了剧变。雍正三年,年羹尧因功高震主而被削官夺爵,最后死于囚禁。两年后,隆科多因结党营私,私藏玉牒等罪名被下狱并最终死于幽禁。雍正亲自打造的这三人班底,就这样只剩下了胤祥。年羹尧和隆科多的死因,归根结底是他们对雍正的威胁。而胤祥虽然是皇族宗室,他的威胁却似乎并不大,为什么他能够幸免于难?
首先,胤祥具有极高的忠诚度。他始终对雍正唯命是从,雍正给他任何艰巨的任务,他都毫无怨言,且总是出色地完成。例如,雍正让他追缴亏空,胤祥不仅毫不推辞,还亲自着手进行,甚至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亲自勘测陵址。这种从不抱怨、埋头苦干的精神,令雍正对他刮目相看。
其次,胤祥从不邀功。每当完成一项任务,雍正都会给予丰厚的赏赐,但胤祥总是推辞不受,有时只能象征性地接受一部分。显然,胤祥的谦虚低调,恰好迎合了雍正的性格,使他更加获得了雍正的青睐。
此外,胤祥非常懂得明哲保身。他从小便与雍正亲近,因此深知雍正疑心重,他从不与他人结交,也尽量避免接受他人的巴结。在公开场合,他从不轻易发表言论或意见,始终避免惹怒雍正。胤祥的谨慎,使得他能够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保持自己的立场。
更重要的是,胤祥懂得急流勇退。雍正对他极为宠爱,给他封赏不断,甚至赋予了他多个重要职务。然而,胤祥深知过多的权力也意味着危险,为了确保家族的安全,他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主动上书请求将长子弘昌囚禁,以此平息雍正的疑虑,并最终让自己的小儿子弘晓继承爵位。这一举动不仅保障了自己和儿子的安全,也使得他在雍正眼中显得更加忠诚与无害。
总的来说,胤祥非常明智地把握了自己的角色,通过务实的工作态度、低调的个性和巧妙的决策,化解了来自他作为皇族宗室可能带来的威胁。因此,雍正始终对他充满信任,虽然他身为雍正的亲弟弟,原本具备潜在威胁,但最终以其忠心和智慧赢得了生存空间。然而,这样的忠诚和付出也让胤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身体健康的透支,使他最终在四十四岁时因过劳去世。
在胤祥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真正理解“为人臣子”道理的皇族宗室,他通过自己的行动消除了雍正心中的疑虑,最终获得了信任和重用,但也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健康,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