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失政,百姓怨声载道,四方群雄并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渊于晋阳起兵,挥军入关,攻取长安,最终迫使隋恭帝禅位,自立为帝,建立大唐王朝,定都长安,改元武德,史称唐高祖。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开国历程中,史书普遍记载最大功臣是秦王李世民。他不仅是最早倡议起兵反隋之人,也是统率大军,东征西讨,奠定大唐天下的人物。
然而,在李世民耀眼的光芒之下,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重要人物,她的功绩丝毫不逊于这位日后的“天可汗”,甚至在建国初期与其并肩而立。她便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李世民的亲姐姐——平阳公主。
史书未记平阳公主的名讳与生年,只知她嫁给了忠勇之士柴绍。婚后,两人定居长安,彼此分处两地。李渊起兵前,曾派人秘密召回柴绍夫妇。柴绍犹豫不决,他对公主说:“如今岳父举兵,正是我效力之时,我想带你一同前往,但恐不便。若将你一人留在长安,我也放心不下,这该如何是好?”平阳公主却坚定回答:“你只管前去,我身为女子,反倒更容易隐蔽行事,若有危险,我自会想法应对。”柴绍几经思量,终决定孤身赶赴晋阳投奔李渊。
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返回鄠县李氏庄园。她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家族庄园中的田地、财产悉数变卖,换取粮食赈济灾民,广收人心。不久,她便组织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传来。得知父亲兵力仅三万,平阳公主毅然决定为李家招募更多义军。她以男装身份四处奔走,联络反隋势力。仅三个月,她便网罗到四五支规模可观的义军,其中以胡商何潘仁的队伍最盛,人数达数万。随后,她又相继收编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所部,声势迅速壮大。
有了兵马,平阳公主的治军才华展露无遗。她军纪严整,秋毫无犯,深得百姓拥戴,人们称她为“李娘子”,而其麾下之军也被称作“娘子军”。这里的“娘子军”并非女兵部队,而是因其主帅为女子而得名。平阳公主初次领兵对战隋军,就连战皆捷,令隋将屈突通屡遭败绩。其军力迅速扩张至七万人,与李渊、李世民所部十万大军相比毫不逊色,并在关中开辟了坚实根据地,为日后大军入关、攻破长安打下决定性基础。
大业十三年(617年)九月,李渊挥军进入关中。他特派柴绍迎接公主。平阳公主率所部精锐一万,与李世民会师于渭河北岸。十一月,父女、兄妹兵马合击长安,大破隋军。翌年五月,李渊受禅登基,封其女为平阳公主,以嘉其功勋。此后,她屯兵数万于苇泽关,守护李氏根基之地山西,虽然此后舞台逐渐交给李世民,但她依旧是大唐安稳的重要屏障。苇泽关也因她的驻防而改名“娘子关”。
直至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平阳公主病逝,年纪不详。李渊下令以军礼厚葬此女。礼官多有反对,称自古未有女子以军礼下葬之例。李渊却慷慨答道:“平阳公主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自古何曾有此女子?以军礼葬之,又有何不可?”礼官无言以对,遂以军礼安葬,并赐谥号“昭”,即平阳昭公主。她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
综观建唐大业,李世民功勋卓著,但平阳公主亦功在前半程。她以一介女子,贵为公主,却能筹粮聚兵、治军有方,甚至开辟根据地,贡献巨大。若说她为大唐开国立下“三分之一之功”,绝非夸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