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忠到底是不是老将军?汉末两位黄忠是不是同一个人?
迪丽瓦拉
2025-10-05 21:32:54
0

汉末三国名将黄忠,到底是老将军还是小年轻?两位黄忠是不是同一个人?

黄忠

前两天,淮下书生的粉丝群里讨论了关于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黄忠的年龄,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今天我们就来单独聊一聊,老将黄忠到底老不老?

粉丝意见

传统演义小说里,黄忠一登场就是一位老将军,但时间上有点混乱。定军山之战时(公元219年),黄忠阵斩曹操大将夏侯渊,战前他拿廉颇对比自己时,说自己“未及七十”

而三年后的章武二年(222年)伐吴时,黄忠因率兵追击东吴潘璋,被马忠射中,箭伤迸裂而亡,死前说自己“七十有五”

这可能是小说里的时间漏洞,但不管怎么说,演义小说里的黄忠,被塑造成“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经典形象。甚至他在阵亡前夕请战时,还吹牛逼“今虽七旬有余,尚食肉十斤,臂开二石之弓,能乘千里之马,未足为老。”

影视剧黄忠拉断两张弓

汉末一斤约合今天220克,十斤相当于今天四斤半。但《三国演义》是明初写的,元明时期的一斤,比今天的一斤重,十斤更是夸张到相当于今天的十二斤。75岁一顿吃这么多肉,那是三国大胃袋啊?你也不怕痛风、便秘、胆囊炎?吃完还得喊上那么一嗓子,味真足!

当然了,演义嘛,肯定有艺术表现成分,作者就是要以75岁高龄和十斤肉这种反差,来表现黄忠不服老的决心。这里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黄忠不是75岁,而是45岁,那他再去吃十斤肉会不会更合理一点?

年轻黄忠形象想象图

事实上,正史中只有黄忠的卒年为公元220年,没有生年,或者说汉末三国时期很多史料散佚了,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得知黄忠的生年了。

不过,《三国志·霍王向张杨费传》里,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刘备称汉中王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镇守荆州的关羽得知黄忠被拜为后将军时,愤怒地骂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这个“不与老兵同列”的“老兵”我觉得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重点在“老”这个字上,就是指黄忠太老了,你可以理解为大丈夫不和老登同列。

我们知道,关羽大约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20年,讲这句话的时候大约59周岁。能被接近60岁的人嫌弃老,那黄忠七十多岁也算是合理的。

然而,《三国志·黄忠传》有这么一段记载:“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这里的“先登”指的是先于众人而登的意思。也就是在古代战争中,你自己或者你自己率领的方队,率先攻上敌方城墙或阵地的行为。

而这里的“陷陈”通“陷阵”,指突破敌阵的战术动作,同样可以指你自己或者你自己率领的方队。

先登想象图

《明史·戚继光传》记载:“ 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

这里说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抗击倭寇的平海卫之战时,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为中路主力率先以火器破敌阵型后实施突击,刘显率领的左翼军和俞大猷率领的右翼军紧接着完成包抄合围,最终采取火攻彻底摧毁倭寇据点。

这里的“先登”,指的是戚继光和戚家军这一个整体。

《荡寇风云》戚继光剧照

然而,黄忠的“先登陷陈”后面跟了“勇毅冠三军”,很明显,黄忠的“先登陷陈”指的就是他个人。

《三国志·张辽传》里也描写了张辽的“先登陷陈”,个人意味就更明显了:“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张辽的“先登陷陈”发生在公元215年的逍遥津之战,张辽率领800名将士 冲击孙十万的十万大军,化解了合肥之围。张辽也一战成名,从此民间有小孩啼哭不止时,父母就会说,别哭了,张辽来了。

张辽剧照

而这一年,张辽46周岁。

作为武将,从军事经验、战争胆略、身体机能等因素综合来看,46岁做到“先登陷陈”是合理的。而黄忠“常先登陷陈”时,距离去世还有七年,如果黄忠75岁去世,这个时候应该是68岁,近70岁的人“常先登陷陈”,显然不太合理。

真正能做到“常先登陷陈”的年龄,我觉得应该在25岁到55岁之间,55岁是极限了。七年之后去世时,黄忠的年龄应该在32岁到62岁之间!

除了“常先登陷陈”的描写,《三国志》里陈寿对关张马黄赵做最后的总结时说:“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赵云剧照

用“强挚壮猛”来并称黄忠和赵云,可见黄忠和赵云的年龄应该差不多!而且都没有演义里那么老!

另外,刘备想要任命黄忠为后将军时,诸葛亮就担忧地对刘备说过:“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马超和张飞就在跟前,亲眼见过黄忠立功,所以能够接受。而关羽镇守荆州呢,没看到黄忠的战功,所以会不高兴。

黄忠

因此,这里担心关羽不高兴的原因说得很明白,是黄忠名望不够,而非年龄太大。

因此,第二种关于“不与老兵同列”里“老兵”的理解,重点在“兵”这个字上。就像今天当兵,18岁当兵10年后,已经是老兵了,但年龄是28岁,并不老。

因此,关羽不高兴的原因,就是认为黄忠这位“老兵”军阶不够,或者战功不够,不配与自己同列。

看不起出身低

毕竟黄忠直到投降刘备时,仍然是长沙太守韩玄的下属。甚至在投降刘备初期,可能都没有职务。

《三国志·黄忠传》记载:“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忠遂委质”的意思是黄忠于是呈献礼物,表示忠诚。这里可以看得出,黄忠其实很卑微,带着礼物向新来老板表忠心,然后想要继续在职场出人头地。

后面就是“随从入蜀”,这一句看得出,表了忠心的黄忠,似乎也没有被新老板立即重用,而只是随从入蜀,直到葭萌才开始真正受任,后面就是他“常先登陷陈”等一系列的表现。

由此可见,黄忠还是比较适合混迹职场的,一方面带着礼物向新老板表忠心,说明这人情商很高,会来事。一方面业务水平也很高,为新老板创造了经济价值。

葭萌受任时是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被封为后将军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短短六年时间,黄忠从“葭萌受任”火箭飞升到已经和关羽这样的原始股东平起平坐了,关羽不高兴那就自然而然了。

关羽

那么,黄忠真正的年龄大概是多少岁呢?这个我们可以做一个推测。

黄忠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此时距离黄忠去世的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还有28年。

中郎将这一职务,属于校尉和将军之间的过渡。汉末战争频繁,中郎将这一军职被广泛用于武官。当然了,不同前缀的中郎将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张辽投降曹操,被任命为中郎将时,是30岁。太史慈归顺孙策被封为折冲中郎将时,大概31岁。吕蒙被任命为横野中郎将时,30岁。黄盖虽然生卒年不降,但他被任命武锋中郎将时,距离最开始投靠孙坚已经18年了,投靠的时候算20岁,这时候38岁。

黄盖剧照

当然了,中郎将的任命肯定和年龄没什么太大的直接关系。

比如曹魏名臣赵俨被任命为典农中郎将时,是49岁。陆逊次子陆抗被任命为立节中郎将时,是20岁。前者年龄偏大属于文官挂军职,后者年龄偏小属于富二代,都不具有代表性,而张辽、太史慈、吕蒙、黄盖等三国时期名将,他们的人生轨迹更接近黄忠。

陆抗

因此,黄忠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时的年龄,应该在25岁到35岁之间。28年后去世时的年龄应该在53岁到63岁之间。而前面结合“常先登陷陈”来看,黄忠去世的年龄应该在32岁到62岁之间!

综合一下,黄忠去世时的年龄应该在53岁到62岁之间。肯定不是演义里的75岁高龄。

另外,就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身边也有一个黄忠。他曾受何进之命,写信邀请隐居的著名经学家申屠蟠出来做官。

何进剧照

《后汉纪》记载:“使同郡黄忠与蟠书。”《后汉书》记载:“使蟠同郡黄忠书劝。”《后汉纪》成书于东晋,《后汉书》成书于南朝宋,考虑到《后汉书》成书在《后汉纪》之后,并且创作的时候也参考了《后汉纪》,因此,我们还是以《后汉纪》为准。

这么一来,前面这个同郡就有争议了,到底是大将军何进的同郡,还是申屠蟠的同郡?如果是申屠蟠的同郡,自然和我们说的黄忠没关系。

但如果是何进的同郡,那么就是南阳人,而我们说的黄忠,也是南阳人。而且刘表在光和七年(184年)受大将军何进征辟为掾属,推荐再次入朝,出任北军中候。

也就是说,刘表是何进的幕僚核心成员之一。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被宦官刺杀,第二年的初平元年(190年),刘表赴任荆州刺史时,有没有可能带上了同为何进幕僚的黄忠。并且两年后,刘表出任荆州牧时,任命这位黄忠为中郎将,这才有了后来的黄忠呢?

刘表剧照

从时间角度来讲是有可能的,唯一不符的,是何进的黄忠更像是一位文士幕僚,而后来的黄忠,则完全是武将的形象。而且何进的黄忠大概率还是和申屠蟠同郡,毕竟请一个人出山,让被请之人的老乡出面更符合逻辑。

那么你们觉得这两位黄忠是不是同一个人?并且你们觉得黄忠的年龄区间到底是多少?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沉淀的历史,何以激发青春力量—... 商代的刻辞卜骨,西周时期的叔虞方鼎,元代的卵白釉印花“太禧”铭盘……走进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
孙权在权力面前,为什么永远比曹... 中国历史上能够成功登上皇帝宝座的情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典型模式: 第一种情况发生在中央政权崩溃...
原创 他... 在中国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各具特色的民族,他们如同五十六朵绚丽多彩的鲜花,共同绽放出...
朱元璋出身濠州,自诩淮右子弟,... 朱元璋在早年发布的讨伐元朝的檄文中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出身:本为淮右布衣,为部下所推,起兵平乱。这里的布...
原创 野... 隋末乱世风云:李渊的崛起与大唐的诞生 前言 公元618年,隋王朝正走向崩溃的边缘。隋炀帝杨广不顾百姓...
唐朝的一件怪事:朝廷将领和贼寇... 公元887年,在唐末动荡的局势中,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率军在今河南开封一带彻底剿灭了黄巢起义军的最后残余...
正史中的魏延究竟是怎么样的,他... 魏延之死是中国三国历史上一场令人扼腕的悲剧,不仅标志着他个人军事生涯的黯然落幕,更成为蜀汉政权难以弥...
唐朝奉行“玄武门继承法”,出了... 唐朝皇位传承中的玄武门继承法:五位太上皇的悲喜人生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常被戏称为玄武...
原创 为... 1937年9月25日,在山西平型关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伏击战。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
三国猛张飞,出身平民,为何武艺...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名字总是紧密相连。刘备以仁...
西汉名臣萧望之两度辞官,是不是... 西汉名臣萧望之的仕途启示:论恃宠而骄的职场风险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魏国的特种兵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 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崛起了一支令诸侯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师——魏武卒。这支由军事奇才吴起一手打造的钢铁雄...
原创 哪... 俄乌冲突已持续3年7个月,目前仍无结束迹象。大多数欧洲国家不愿直接参与这场战争,更倾向于让乌克兰站在...
‘纸老虎’vs‘铁乌龟’:明朝... 1592年深秋的紫禁城,乾清宫的琉璃瓦上铺满枯黄落叶。万历皇帝朱翊钧独坐西暖阁,案头堆积的奏折在烛光...
中国历史上共有八种异姓王,封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异姓王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始终扮演着重要而复杂的角色。自秦始皇统一六...
是真的!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2025年6月8日,...
原创 1... 历史从不忘记任何人的所作所为,1954年一位国民党将领的异国离世,演绎了现实比小说更加戏剧性的人生结...
汉风楚韵 新潮“徐”来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9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汉风楚韵 新潮“徐”来》的报道。 游...
正史上公认的五大猛将,没有一个... 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战争与征伐的篇章占据了其中大半篇幅。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涌现出无数智...
欧洲为何“众国并立”?历史系教... 欧洲大陆的千年史册,镌刻着帝国分裂与权力碎片的独特基因。与中华文明的大一统脉络不同,从查理曼帝国的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