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杨广乱政,狼烟滚滚,十八路反王雄起,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由于《隋唐演义》一书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主要是一些北方政权,比如洛阳王王世充、夏明王窦建德、混世麾王程咬金等等……其实在南方,有一个很大的政权——梁国,其首领称梁王,名叫萧铣,颇有“传奇”色彩。
一不小心做了王
萧铣是个没落贵族。他出生于公元583年,是南北朝时期西梁皇帝萧詧的曾孙,西梁为隋朝所灭后,萧氏衰落。到萧铣之时,家里很穷,穷得萧铣只能靠卖书卖画讨生活。
萧铣长大后,因为出身好,命运两次垂青于他。
第一次得益于萧皇后。隋炀帝立萧氏女为皇后,萧铣便成了外戚,凭借着外戚身份,萧铣做了罗川县令。这样他的生活才变得好起来。
(萧皇后)
第二次得益于董景珍。隋末起义军四起,江南岳州校尉董景珍等人起兵反隋,很多人参加,众人皆推选董景珍为主,可是董景珍不自信,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出身太低,担不起“主”这样的重责,于是他推荐了萧铣。
当时的萧铣也参加了起义军,他很想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很高兴地做了义军首领,自称梁王。不久,萧铣觉得做梁王不过瘾,自己是梁国后代,何不恢复梁国?这样既可以告慰祖宗在天之灵,又可以利用西梁国原有的群众基础来扩大势力。
说干就干,公元618年,萧铣自称皇帝,建立梁国。这一举措当真有效,当地百姓看到梁国复国,都很支持,四方英雄也都来归顺,比如隋朝旧将王仁寿与张镇州,本来是来攻打萧铣的,结果却归顺了萧铣。萧铣借助“梁国”扩大势力的目的达到了。
号称“萧三多”,拥兵40万,却向李渊投降
称帝后的萧铣,号称“萧三多”:地多;兵多;将多。
先说地多。《旧唐书》载,萧铣的地盘“西至三峡,南尽交址,北拒汉川”,具体而言,拥有现在的湖北、湖南,广东与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外加江西省北部地区。这么大的面积,在隋末诸侯割据,军阀林立的乱世里,可以说是罕见了。
再说兵多。地多则人多,人多则兵多,自然之理也。《旧唐书》说,萧铣拥有雄兵四十万,这个数量,令多少人羡慕。以当时势力较大的李渊为例,李渊晋阳起兵之初,兵力只3万,之后爆发式增长,但到攻长安时,也只有二十几万。其它反王兵力几千、几万不等,超过十万的很少。
再说将多。萧铣手下的名将很多,都是在战争中出生入死锻炼出来的。比如董景珍、张绣、沈柳生、苏胡儿、杨道生、周法明等等。
(李渊)
可是,一手好牌,却被萧铣打得稀烂。
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攻灭萧铣,一统天下,派出大将李孝恭与李靖从巴蜀顺流而下,直取梁国都城江陵。很多人以为,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可真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梁国大将周法明、雷长颍、盖彦举相继投降,唐军攻入都城江陵时,居然只有几千士兵护城。没费多少力气,国王萧铣便率众投降了。投降后,唐军将萧铣带至长安,李渊与其交谈,因其言语过于强硬,将其斩首。
强大的梁国,强大的萧铣结局如此!成为了千古笑谈,很多人骂萧铣蠢,致使其在历史上声名狼藉。
然而,萧铣为什么失败?他的40万大军呢?他的那些名将呢?哪儿去了?
(李靖)
探讨萧铣失败之因
萧铣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他的二大失败举措:休兵归农与滥杀大将。
而这二个失败举措源于:萧铣不知道如何将军权收回到自己手中。
萧铣是靠着皇族的身份登上王位的,他本身并没有多大兵权,兵权都在初起义时的那些将领如董景珍、张绣等人手中。萧铣称帝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从董景珍、张绣等人手中收回兵权,由自己掌管。
可是,兵权哪有那么好收回的。我们平常只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似乎十分简单,一杯酒便达成愿望。那是因为赵匡胤本人一直是军中统帅,一直掌控着军权,才能让他手下的将军知难而退。萧铣却没有这样的背景与实力。
萧铣既然不能“杯酒释兵权”,那他只能想别的办法,于是他想到了“休兵归农”。也就是说,他告诉那些将领们,国家建立起来了,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我们要把士兵们放回家去种田,那么你们手上的兵权就没有什么用了,应该都交上来。
这种变相收回兵权的手法,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以大家都反对,这一反对,萧铣便用上了第二手段:滥杀大将。
首先出来反对的,是董景珍的弟弟,萧铣毫不留情,将他杀了,这样便得罪了董景珍;接下来,萧铣开始对付董景珍本人,董景珍一怒投降唐朝,萧铣便叫张绣想法灭了董景珍;不久,萧铣又将张绣杀死……
如此这般操作,造成了两个恶果:一是很多士兵被解散到下边,40万大军不再,以致于都城江陵的守卫都不足;二是很多大将或被杀或被撤,令人寒心,那些还留在原位的将领们对萧铣都敬而远之,有些怕他了。所以后来投降的多。
内斗消耗了梁国的实力,当李渊来攻打萧铣的时候,萧铣实际上是个空架子了。所以他才那么轻易就向李渊投降了。
结语:萧铣并不是蠢,他所面临的难题是内忧外患,只有先解决了“军令不统一”这个内忧,才能很好地解决“李渊的进攻”这个外患,萧铣在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他没有足够的智慧收回兵权,又无法保障梁国内部各种势力的团结;不过,收回兵权与保持团结本是千古难题,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