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庐山会议后,林总为何不愿接任防长?两次辞职被叶主任阻拦
迪丽瓦拉
2025-08-20 17:33:44
0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9年夏秋之交的庐山会议,性格耿直的彭总落难。

庐山会议,十大元帅态度各异,结局也各异,林总是最大的受益者。

主席主持的“批彭”中,大多数元帅表现并不积极,唯有林总一如既往的紧跟。但是,在庐山上批彭最积极的林总对于接任防长一职,却表现得非常平静甚至并不感冒。

庐山会议后,林总还曾两次想辞去防长之职,这是为什么呢?

庐山会议之前,十大元帅只有林总还一直“闲着”。

建国以后,十大元帅纷纷转行,都在各自分管的领域忙得不亦乐乎,朱老总除了关注军队工作,还要到各地视察、出访。庐山会议前,在人大刚刚当选委员长。

彭总时任副总理兼防长,抗美援朝部队已全部回国;刘帅主持南京军事学院长达7年,但是因“教条”问题靠边站;贺老总任体委主任,陈毅担任外长,庐山会议期间留在北京;罗帅任总政主任,正在养病;徐帅卸任总长后任委员;聂帅任航空工委主任;叶帅任军科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林总担任了3年的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局书记、军区司令员,1952年离开武汉回京,此后长期在家休养。

休养期间,周公、黄克诚等老战友经常前来探望,尤其是东北战场的老搭档罗荣桓和刘亚楼,更是常客。所以,林总虽然在府上深居简出,但也知天下大事。

庐山会议召开时,林总是被主席点名上山参加会议的。

庐山会议,林总给主席输送了最大的“炮弹”。

彭总落难的原因很复杂,从国际上看,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在红色阵营遇到很大的困难,加之西方的封锁,外部形势恶化。

从国内环境来看,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的第一个年头,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形势很是严峻。

庐山会议的前半段主要是总结经验、纠正忽视农业的错误,把重、轻、农、商、交次序修正为农、轻、重、交、商,还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口号,强调统一办好食堂。

气氛轻松的“神仙会”,因为彭总一封3600多字的长信,风向突变。

主席认为,彭总对“跃进”、对于公社的成绩,有很大的埋怨泄气情绪。因此,主张对彭总及支持者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进行批判。

参会的七大元帅,朱老总为彭总辩护,也挨了批。刘帅、徐帅、聂帅、叶帅作了象征性发言,贺老总赞成“跃进”,但没有批彭。只有林总积极地发言批彭,还给她扣了“五顶帽子”。

庐山会议,主席为什么最倚仗的是林总?

在历史上,林总虽然屡屡质疑主席,但在关键时刻是紧跟的。井冈山时期,朱毛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分歧,林总站在主席一边;三年后主席被“二十八个半”排挤失去了兵权,自嘲说“鬼都不上门”,唯有林总、邓子恢等极少数前去探望。

在军史上。林总唯一一次公开反对主席还是在长征路上,因为主席来来回回的转移不但迷惑了敌军,也让林总翻了迷糊。他公开给上级写信,要求红三军团的彭总出来,代替主席指挥红军,尽量走弓弦直线而不要继续走弓背。

长征到达陕北后,彭总的地位仅次于朱老总,林总凭着主席的厚爱紧随其后。尤其是在“七大”上,其得票数仅次于朱老总,排在后来的八大元帅前头。

建国后,林总担任成军委副,在朱老总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也只有年轻的林总可以比肩彭总。在1954年的12位副总理中,林总仅次于陈云,居第二,排在彭总、邓公、邓子恢、贺老总、陈毅、李富春等人的前面。

虽然林总长期养病,但是主席对他的信任度从来没有降低。

庐山会议后,彭总被免去防长一职,由谁来接任呢?

主席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好学生林总。建国以后,“老病号”林总主持中南局和中南军区的工作,主席点将另外一个“老病号”徐帅出任总长,聂帅担任副手(后来实际主持总参工作)。

1954年组建国防部以后,有多位名将有望出任第一任防长,其中有两个人的呼声最高,一个就是“休养生息”的林总,另一个则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总。

但是,林总一直以身体不好为由推辞,防长一职自然由彭总担任。

庐山会议期间,在批彭的同时,主席私下里将准备提名林总接任防长的意思透漏给了他,但林总却显得很是犹豫,

休会期间,还曾让秘书关光烈给周公打电话,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委婉推辞防长一职。

那么,林总为什么对防长一职如此态度呢?分析原因有三:

一是林总当时身体确实比较差,怕心出任防长难以胜任;第二,林总一生谨慎,不愿意卷入当时的漩涡;第三,担心因为批彭有功上位,惹来争议。

在叶主任的干预下,关光烈没有打这个电话。

庐山会议后,林总最终接任防长一职,而且与贺老总、聂帅成为新的军委副。而年龄较大、身体较差的其余元帅,一段时期淡出了核心层。

在继任防长的人选问题上,主席征求罗帅的意见,罗帅对于林总这个人选,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罗帅认为,林总的军事指挥是出色的,但是性格孤僻、怪病缠身,团结同志恐有疏漏。

罗帅向主席推荐了贺老总,理由是他能力出众而且性格豪爽,资历很深,实战经验丰富,是防长的合适人选。但主席认为,林总接受过黄埔的专业教育,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还担任过抗大校长,接任防长更有优势。

1962年3月,偶感风寒的林总由于心情不好,再次示意秘书关光烈给主席写一个报告,自己身体实在撑不住,请求辞去防长一职。但是,这一次还是让林夫人阻止了。

林总两次想辞防长,都因为叶主任的干涉而作罢。

实际上,此时受制于“夫人干政”的林总,也失去了战争年代的睿智和敏锐判断力,登上巅峰后,最终迷失在了他并不擅长的斗争漩涡里,为后来的大漠折戟埋下了种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建文四年5月12日,燕王朱棣的大军进抵长江北岸的南京龙江驿站,此时,朱允炆政权已岌岌可危。至 6月1...
原创 三... 《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操平生所虑者,乃西凉之兵也。今操杀马腾,其子马超现统西凉之众,必切齿操贼。 ...
原创 一... 一代红颜祸水妲己发明一物,如今家家都在用,外国人对此叹为神器 一说到妲己,大家就会联想到“狐狸精”“...
原创 匹... 历史上,傀儡皇帝有很多,而最著名的莫过于东汉献帝刘协了。 中平六年(189年9月28日),刘协被董卓...
古人对蛇的尊重与崇拜,都凝结在... 伏羲、女娲被后世尊奉为华夏文明的始祖。实际上,女娲的形象早于伏羲出现,她生逢天地初开的时代,世间尚无...
原创 带... 座山雕原名张乐山,历史上确有其人,如果说有将门出身一说,那么座山雕就是“匪门出身”,家里三代为匪,但...
原创 他... 标题:廖志高:一个老书记的传奇故事 嗨,各位历史探索者!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一个真实而又动人的故事,...
原创 合...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清实录 局本) 公元1799年,大...
原创 七...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原... “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五回中,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
论宋代书院的教育管理特质 贵阳... 论宋代书院的教育管理特质 贵阳 谭佛佑 谭佛佑先生 近照 宋代高层次的私学,逐步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书...
原创 历... 我们都知道,由于各种演义小说的存在,历史上很多人物都是被人云亦云的,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三个人,几乎所有...
原创 原... 三国中有太多有名的武将,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关羽千里走单骑、马超在渭水边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等等。这些都...
原创 宋... 靖康之耻与安史之乱皆为极其惨痛的篇章,二者背后分别涉及以文治武和武人当权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形态所衍生...
原创 清... 清朝的太子与叔辈亲王,权力博弈中的礼制探微 在中国古代的皇权社会中,礼仪制度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原创 把... 把刘邦、曹操、朱温、朱元璋这四个腹黑流氓关在一间密室里,四人武力值相同,只准一个人活着出去,谁会被最...
原创 他... 一提到清朝末代的皇帝大家估计第一想到的是溥仪,不过说实话这个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这是事实啊。但是我们今天...
原创 曹... 各位看官在欣赏了中国版权力的游戏《军师联盟》后,一定会对于和伟饰演的曹操与大黑牛版曹丕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创 从... ⊙罗斯福夫人说宋美龄“谈起民主头头是道,其实根本不知何谓民主”。她在回忆录中说:有一次白宫晚宴,谈到...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除了英雄们之外,美女“貂蝉”也是充满传奇,她的故事也被单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