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色衰而爱驰…
然后
01
这事太丢脸了。
堂堂一个帝国的皇帝,刘彻一直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竟然被一个自认为依附于他的女人瞧不起了,甚至这个女人刚烈得让他没有找回场子的机会!
刘彻认为天下人都应该听他的,卫子夫的位置和卫氏荣华都是他给的,卫子夫在太子造反的传言出来之后,应该毕恭毕敬地带着太子向他请罪,乖乖等他这个皇帝宣布大度放人或者下狱处死。
但是!
卫子夫毅然选择了支持太子起兵,因为她知道卫青霍去病死后,她和儿子只能依赖自己了!
这对刘彻来说,这是妻子对丈夫的背叛,比起臣子对君王不忠更加可恨!
卫子夫支持儿子起兵这事一出来,刘彻的脸都要丢尽了!
更糟糕的是…
卫子夫在儿子失败后选择了自杀。
刘彻本来就十分生气,以为平定了太子刘据之后,自己能把卫子夫和太子骂个狗血淋头,以此宣泄自己的怒火,让这对母子知道什么才叫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结果这对母子都选择了自尽也不肯面对他!
刘彻的怒火根本没办法发泄出来。
即使杀光了所有支持太子和反对太子以及中立人士都没办法,因为他的怒火倾泻对象已经不在了。
02
更甚者…
一个连妻子宁愿自杀都不愿意再见的丈夫,一个连儿子宁愿自杀都不愿意再见的父亲,整个天下都见过了这个至高无上的家庭有多失败。
一个皇帝,就此成为了小丑。
刘彻,是骄傲的。
他从来就没怎么受委屈,母亲为了让他成为太子讨好馆陶公主,父亲为了让他成为太子杀了哥哥刘荣,姑姑把最尊贵的女儿嫁给他,哪怕窦太皇太后做得最过分的就是废了他的新政,但是窦太后也从来没想过让他这个皇帝隔绝内外,甚至直接让他亲政。
全天下人都爱朕,哪怕是朕做错了事也会如此,这是刘彻从小到大的经历,不爱朕的以及朕不爱的,杀掉就好了,他从来都是体面的皇帝,天下人都爱的皇帝。
卫子夫和太子的作为把他一直以来的体面都暴露了出来,最应该爱他的妻子和儿子背叛了他,在他的观点看来,哪怕是他用了奸臣,他们也应该站在他这边,这就是不讲理的皇帝,他也不认为自己需要讲道理。
卫子夫用自己的死揭穿了汉武帝的遮羞布,一直同床共枕数十年的妻子,一点儿也不爱你,也不愿意相信你,甚至宁愿死也不愿意再和你说一句话。
偏偏,刘彻根本没办法对一个死人反击。
甚至,他对死去的卫子夫再做更多羞辱,也只能让他这个本来就在天下人眼中变得像是小丑一样的皇帝更加丑陋,再做什么都像是玩不起的小孩子。
卫子夫的死,彻底击溃了一个皇帝的自尊心,让他杀了一堆人之后,落了一地狼藉。
现实不会因为一个皇帝社死而结束,皇帝只能选择成为蒙在沙子里的鸵鸟。
不能羞辱卫子夫,这是前提。
不能让卫子夫再享死后尊荣,因为让她葬在自己的墓里,是汉武帝绝对无法容忍的。
视而不见。
这是刘彻的办法。
这个陪伴了刘彻数十年之久,为刘彻生下来了第一个孩子,带来过许多便利的女人,就像是从来没有出现在刘彻的生命中一样。
毕竟,他是皇帝。
没关系,还会有人爱他。
刘彻最宠爱的李夫人比卫子夫更懂得分寸,甚至表现得比卫子夫更敬爱他这位夫君。
可惜,美好的事物总是无法长久。
李夫人死后,刘彻以皇后的礼仪安葬了她,人们以为皇帝会把她放在茂陵,但是刘彻却并没有安葬在他的墓中,只是在邻近选址。
相反。
卫青,霍去病,这两个本应当被卫子夫牵连的绝代天骄陪葬茂陵,卫子夫案事发后也不曾被另外安葬。
显而易见。
其他任何女人随皇帝安葬茂陵,似乎都不符合皇帝心意,晚年的皇帝已经决议将后事交给后人,他死后的墓穴并未封闭,似乎不论是谁都可以。
不过,卫子夫案迟早会被平反。
晚年的皇帝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卫子夫留下的最后一份当初随嫁妆一同而来随礼霍光,被这位皇帝以一种近乎于骇人的方式(周公负成王)指定为了托孤大臣。
03
可惜的是…
任何人都不会认为皇帝会愿意和卫子夫合葬,或者也可以说任何人都不会愿意让卫子夫和皇帝合葬。
即使合葬,条件十分成熟。
霍光为死后的皇帝选择配食的是最宠爱的李夫人,她的兄长李广利投降匈奴,这是足以让死去的李夫人牵扯进来从而迁移出庙的罪案。
霍光在刘弗陵死后,又废掉了李夫人的后裔刘贺,迎立卫子夫的后裔刘病已。
然而,霍光和刘病已以一种决绝的态度,甚至拒绝追封卫子夫为皇后,大权在握的他们甚至拒绝为卫子夫加上任何能够配食太庙的尊号。
唯一的尊号。
思皇后。
意思有些出人意料地有趣:这个女人,生前曾经做过皇后,后来她和皇帝丈夫再也没有关系了。
哪怕,她的后人终究当了皇帝。
大汉太祖高皇帝的血脉和卫氏一族的血脉组成了一个颇怀志气刚烈的后继者,他没有否认自己的祖父刘据和曾祖母卫子夫选择的那条路。
宁愿选择死去,也不愿意再承受武帝的屈辱。
刘病已认为曾祖母和祖父的刚烈流传下来,比起让他的皇位被世人认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