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投靠国民党后,因其特殊的政治背景,被安排到军统系统协助戴笠开展反共工作。为了在新阵营站稳脚跟,他表现得异常积极,专门组建了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深入研究瓦解共产党的策略。这个举动看似展现了他的工作热情,实则暴露了他急于通过反共行动来获取国民党信任的迫切心理。
作为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张国焘对党组织有着深刻了解。他提出了一套治本之策,认为单纯军事围剿无法根除共产党。在他看来,即便消灭现有红军,新的革命力量仍会不断涌现。关键在于改善国民党的执政能力,通过政治改革来消除共产党发展的社会基础。这个颇具洞察力的建议,却遭到国民党高层的讥讽。
张国焘的观点其实切中要害。共产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根源在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导致民不聊生。他主张国民党应该整肃吏治、改善民生,从而瓦解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但问题在于,这个建议对国民党而言无异于与虎谋皮。
从历史渊源看,国民党自成立之初就与资本家集团深度绑定。孙中山虽尝试改革,但收效甚微。蒋介石上台后,作为四大家族的核心人物,更不可能进行触及自身利益的改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民党各级官员贪腐成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国焘的理论虽然被嗤之以鼻,却道出了关键症结:只有国民党自身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共产党的生存空间。但国民党权贵们只顾维护既得利益,自然将这种建议视为天方夜谭。
面对现实困境,张国焘转而采取治标策略。他创办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亲自教授共产党组织架构和领导人特点,计划通过策反手段瓦解八路军。然而这个看似周密的计划最终惨败:派出的特工不是被捕,就是无功而返。更讽刺的是,他枯燥的授课内容很快让学员失去兴趣。
随着计划接连受挫,戴笠等人对张国焘日渐冷淡。心灰意冷之际,他曾对弟弟预言:国民党必将败亡,共产党将主宰中国。这个在当时被视为危言耸听的判断,最终被历史所印证。
但张国焘已无法回头。1949年他随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因处境艰难转赴香港,晚年漂泊加拿大,最终在异国他乡的养老院孤独离世,走完了充满争议的一生。